“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递进式临床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8-02-16吴薇招远祺孙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0405广东省中医院内六科广州500
吴薇,招远祺,孙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0405;.广东省中医院内六科,广州500)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1]。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实践科学[2],其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特殊性。自古以来,由于中医“坐堂”、“诊所”的临床诊疗模式,中医人才的培养便形成了宗传师承、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经营的主要模式向医院过渡,中医教育也由“师承教育”转变为“院校教育”[3],并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流形式,全国各地开办了多所中医药教育高等院校。院校教育开展以来,其主要采取的是中医基础课、专业课与临床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4],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组织规模教学,但由于临床实践教学介入时间太迟且时间过短,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培养的中医毕业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适应期长,且后期的发展潜力不足,以致会影响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推广。近年来,各高等院校针对“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这一中医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都进行了某些改革尝试。例如,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通过建设“院中园”“开展课程方案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行导师制”“改革考核方式”等,建立了实践教学方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5]。天津医科大学尝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建立医学咨询站、以社区医院建立见习基地等途径,积极探索早期接触的临床教育模式[6]。本院结合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医学生成才的规律,遵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构建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1 逐步递进,由浅入深,构建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1.1 调整教学内容,课堂与实践结合 本院在《诊断学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急症学》等课程中,设计了部分实践课时,在课堂授课中,穿插了技能培训、实践动手、课后见习等教学环节,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2 开展综合性实验,基础与临床结合 作者在所有中、西医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课程,这是基础与临床一体化设计的实验课程,授课中同时有基础课程教师和临床医师引导学生讨论,将艰涩难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促进学生对临床征象的理解,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
1.3 学术竞赛拓展,第一第二课堂结合 除了第一课堂,本院在第二课堂开展了“中医基础知识竞赛”“中医知识擂台赛”“临床技能大赛”“针灸技能大赛”等系列学术竞赛活动,第一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不断磨练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切磋促提高,提升实践能力。
1.4 多次走进医院,理性与感性结合 本院自学生一年级到四年级,会利用周末、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进行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医院运作和诊疗模式;在学生三年级时安排3个月集中到医院见习,让学生运用学习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初步的医疗实践;在学生五年级时安排毕业实习一年,根据专业实习大纲,则进行内外妇儿、医技等必修、选修学科的临床轮训。在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在临床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实践处理的能力,加强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早期、反复地走进医院,接触临床一线,让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向医师角色的过渡。
1.5 临床预备培训,人文与专业结合 为促进课堂到临床的衔接和过渡,本院坚持开展临床预备课。在加强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同时,增设了医患沟通、医院文化、医院管理等系列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同时,从2005年起,本院开始实施实习准入制考核,通过考核者方能进入临床实习,有效缩短了学生由课堂学习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每学年考核300余位同学,考核平均分均达到85分左右。
1.6 创新连动传承,院校与师承结合 学院重视师承形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创建了“集体带、带集体”的传承新模式[7],发挥一代带二代连动式传承中医学术优势,医院让学生拜名老中医的弟子为师,从而形成了一代带二代的师徒关系,大力推进师承教育,学生通过跟诊、患者讨论、学术活动等形式参与临床实践。2015年,本院出台《关于开展学生跟师中医学术流派学习活动的通知》,制订了学生参加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和名医工作室学习制度,并启动跟师学习针灸技能和特色疗法,进行跟师实践学习。
2 专项专管,制度完善,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本院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均设有专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第一、第二课堂进行专项专管,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开展、质控等多方面均跟进到位。同时,本院还出台了《第二临床医学院各类人员临床教学与管理职责》《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关于实施临床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等10余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基本规范、质量监控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切实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
3 取得成效,获得公认,积极推广
本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近3年,毕业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通过率均达99.5%以上,学位授予率分别达96.6%、95.5%、96.8%。从2013年第一届“天堰杯”泛珠三角临床技能大赛开始,本院学生均作为主力代表学校出赛,4年来获得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单项奖8项。
同时,据《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7月报道[8],2012—2015年,4年中医类执业医师考试平均通过率本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与最后一名院校的平均通过率相差30个百分点,本院人才培养的质量获得了认可。
为积极推广本院教学经验,《中国中医药报》在2013年3月7日[9]、2016年11月16日分2次报道本院的办学经验[10],作者还在2008年长沙中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2008年昆明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第二届学术论坛与医师维权年会、2010年承德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研讨会、2010年新疆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2016年昆明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等学术会议上,就本院临床教学的经验进行大会交流。
4 小 结
本院坚持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了由浅入深递进式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精心安排各教学环节,务必将“临床实践”渗入到每个学习阶段,解决好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这一关键难题,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强化学生临床实践的必需技能。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患者意识、社会意识、服务意识,让学生从早期就开始意识到医师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
[1]钟志宏,鄢俊,黄光生.对医学本科生开展“早临床”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3):20-21.
[2]罗毅,李芳,薛丽君,等.浅论中医临床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58):160-161.
[3]王鹏,彭代银,王键,等.以传承创新新安医学为目标,构建基于自主招生的院校+师承教育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2):1125-1128.
[4]张锁,师建平,赵敏,等.基于中医专业定向本科培养大学生的临床诊疗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改革新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1):6-7.
[5]唐农,刘武,何梅燕,等.反复临床、量化监控、学以致用——培养实用型中医本科大学生的实践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S1):95.
[6]岳凤文,刘佩梅,侯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85-87.
[7]范宇鹏,杨志敏,老膺荣,等.基于中医知识特点,引入知识管理,探索中医传承新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6):161-163.
[8]林晓斐.从医考成绩排名看中医院校教育[Z].2016.
[9]卢传坚,舒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创新“院院合一”模式培养现代中医临床人才[Z].2013.
[10]黄燕,吴薇.不断创新,注重实效,成绩斐然[Z].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