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设计研究
2018-02-16郭绯绯
郭绯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1 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认知
1.1 高架桥下空间的概念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各大城市开始积极构建城市高架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原来的平面交通发展成立体交通,使城市交通顺畅便捷。由此形成的桥下空间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公共空间。
1.2 高架桥下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构成要素主要由高架桥的形式及其结构特征决定。作为高架桥的支撑结构,桥墩是桥下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架桥的桥面高度和桥下道路地面限定了桥下空间的高度。
1.2.1 墩柱对桥下空间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架桥的支撑形式主要为中央单柱,中央双柱,两侧双柱为主。不同的支撑形式对桥下空间的利用有一定的影响。中央单柱和中央双柱一般用于路面狭窄的高架桥上,单柱式对桥下空间影响较大,使得桥下空间呈狭长式分布。中央双柱有两根支柱,相对单柱式桥下空间,双柱式桥下空间要宽敞一点。两侧的双柱高架桥支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敞和完整的空间。
1.2.2 桥下道路对桥下空间的影响
桥下的道路对桥下空间的使用影响相对较小。大部分城市高架桥设置在城市中心地区,桥梁支柱位于道路中间,以隔离带的形式简单的绿化处理。这种形式的桥下空间的高度都会压缩到很低,其利用率和吸引力都大为降低。城市高架桥除了位于道路中间这种形式,还有靠道路一侧。这类桥下空间更容易被利用。因为非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减小,便于人群的活动。
2 桥下空间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高架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不属于建筑空间,桥下空间利用率远远低于其他公共空间,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桥下空间缺乏安全感,污染严重
桥下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被车行交通包围。由于没有统一管理规范,桥下空间标识指示不清,且桥下采光不好,夜间照明不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高速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有毒气体与灰尘交织在一起,使桥下空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较差。桥面也受到行驶的冲击,造成噪声高于其他公共空间。
2.2 桥下空间利用率不高,形式单一
我国各地桥下空间多呈闲置状态,并未刻意加以利用,造成大量空间浪费。许多城市的桥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或者简单绿化区使用,利用形式比较单一,公共设施很少,毫无城市特色。由于桥下的一些空间相对封闭,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接触较少,限制了它的使用率。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可为改善城市功能提供空间。
2.3 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我国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且所属权并不明确,造成空间使用监管困难。常常会出现乱停车,垃圾堆放、摊位乱摆和流浪汉露宿的现象,显得空间杂乱无章,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空间利用混乱。
3 国外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案例研究
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早些时候研究了城市交通。国外城市高架桥下的空间利用形式主要是将桥下空间与周边道路景观相结合,打造一个新的城市休闲娱乐区。这一类空间会设置休闲布道及绿化小品景观,体育健身器材供居民使用。比如,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一段高速高架桥下空间改造设计获得了2016 ASLA通用设计类杰出奖,将无人问津的桥下空间打造成集社区设施、城市舞台(艺术活动、演出、舞蹈等)和艺术涂鸦活动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其中照明设计和公共艺术装置的呼应,将原本废弃存在安全隐患的空间焕然一新。除了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外,照明设计还带来了安全感和艺术感。官方组织的涂鸦活动将冰冷的桥柱摇身一变成为城市艺术文化的展示区。
4 桥下空间利用原则
4.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整体规划,统筹兼顾高架桥下的空间和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桥下空间与周围的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而连续的空间。通过对周围绿地、景观、建筑空间和街道等要素进行整合与再利用,减少高架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优化城市景观环境。
4.2 人性化原则
桥下空间的使用者和设计者都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主要是确保在设计过程中突出桥下空间的个性化和人性化。高架桥体积庞大、色彩单调、形状相似、人们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高架桥下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中,应考虑增加空间感。考虑到空间的细节和空间色彩的使用,与周围的城市空间相结合突出个性化。
4.3 生态性原则
桥下空间的生态性原则体现在现有空间布局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根据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内涵,采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空间效应的协调,还要最大限度地考虑生态性。合理使用在地材料,利用本土植物,并保持原有的自然植被。在建设水体时,充分利用现场,注意回收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4.4 安全利用原则
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应注意安全原则。当使用桥下空间时,有必要综合评估空间利用的安全性,同时考虑交通,用户,桥梁和空间本身因素。首先确保高架桥运营期间桥梁结构自身的安全性,这是对行车驾驶者和桥下空间使用者安全负责。其次,确保高架桥的周边环境不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桥下空间的利用必须基于完整性,以实现空间利用的价值。
5 桥下空间利用的解决措施
5.1 恢复生态环境
针对桥下空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首先将桥下空间的违章建筑、垃圾予以清理,对桥下通道乱停车辆进行整顿。合理选择植被品种,开展植物绿化,发挥生态节点作用。植物绿化不仅能调节空气、净化空间的作用,还能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有效的植物绿化能打破了桥体生硬的线条,柔和了灰色钢筋混凝土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景观,增强城市与绿色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5.2 激发场地活力
高架桥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桥下空间作为新增的城市公共空间,必须有效利用使它成为新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带。设计师通过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根据市民需求合理增加桥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加强照明色彩设计和运用新的景观设计元素,从而激发场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市民自发前往场地进行休闲娱乐交往活动。
5.3 创新管理机制
桥下空间的使用通常涉及城市道路管理和社区的利益。为了有效利用和管理桥下空间,这些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桥下空间利用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机制,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理顺桥下空间的发展规划、空间的利用方式;加强管理,明确使用范围用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最终使得桥下空间的使用和管理走向正规化管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 结语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在城市寻找新的公共空间供市民使用成为一大难题。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提供了场地。作为设计师,挖掘不被看好的场地潜力并赋予其活力和价值是我们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每座高架桥下的不同空间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态,保证道路通畅的情况下,设计较完善的高架桥下的空间模式,真正做到利用空间,与空间融合,与环境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