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病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8-02-15杨金会
杨金会
(云南省江城县康平镇农业服务中心,普洱 665901)
0 引言
羊小反刍兽疫病又被称为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疾病。小反刍兽疫病主要危害反刍类动物,除危害羊外,还可以感染牛、骆驼。羊感染该种病毒后临床上会出现发热、口炎、腹泻、肺炎等症状,具有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生,没有典型的季节性,通常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潮湿多雨的夏季和寒冷干燥的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空气传播,患病羊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羊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水源、垫料、饲料被健康羊接触后,会增大患病几率。
1 发病经过
云南省江城县康平镇一个小规模养殖户共养殖山羊21只,羊群夏秋季节采用放牧养殖,冬春季节舍饲养殖。2017年7月13日,羊群放牧回来后,在羊群中突然出现了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精神状态变差的患病羊,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现象。随后羊群中陆续出现了发病情况,养殖户立即将患病羊隔离,并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整个羊群发病已经较为严重,1/2以上的羊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升高趋势。通过进一步与养殖户交谈得知,该养殖户没有对羊群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整个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户将整个羊群饲养在一个羊舍内,没有科学分群,导致疫病快速传播。兽医在养殖场采集病料后,带回实验室进行细菌学诊断,然后将病料送到上级动物防疫部门,进行病毒学检测,明确病原后,立即下达封锁命令,扑杀患病羊,紧急免疫接种疫苗,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
2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在羊群中发病十分突然,发病初期患病羊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症状,口腔和鼻腔干燥,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潮红,被毛杂乱,患病羊停止采食,咳嗽,体温升高到41 ℃以上,在较短时间内从患病羊的鼻腔中分泌出了浓稠鼻液,将鼻孔堵塞,随后在舌头、上颚和咽喉部位出现了溃疡性病变,在溃疡粘膜上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坏死病灶,颜色逐渐变成粉红色。出现临床症状后,患病羊饮水欲望增加,并出现了持续性剧烈腹泻症状,导致身体严重脱水,逐渐消瘦。妊娠母羊在妊娠中后期出现突然流产现象,流产后罹患阴道炎的几率极大增加[1]。
3 病理学变化
将该养殖场的4只病死羊解剖后,发现口腔和鼻腔粘膜存在腐烂现象,腐烂部位还会出现大量白色的小点坏死病灶。很多小的坏死病灶连成一片,形成底部橙红色的浅表性溃疡面,表面附着大量脱落的上皮碎片。所有病死羊的舌头、齿龈、上颚溃疡面上覆盖一层黄白色的伪膜。进一步检验发现,病死羊的咽喉和食道黏膜上存在条状的糜烂病斑,皱胃和盲肠出现出血性炎症变化。打开肠道后,发现结肠和直肠病变最为严重,表现为广泛性的充血出血,并在肠道粘膜表面出现斑马条纹。所有病死羊呼吸道黏膜坏死,粘膜增生变厚,肺实质存在细胞浸润,在肺泡中还能发现多核巨细胞存在。
4 实验室诊断
兽医采集该养殖场病死羊的病变组织后,带回实验室进行细菌学诊断。常规方法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未发现被阴性或者阳性染色的致病菌存在。将病料接种到常规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内保持37 ℃,培养48 h,在培养基上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由于乡镇地区不能进行病毒检测,因此将采集到的患病鼻腔拭子以及病死羊的典型病变组织低温保存送到云南省动物防疫中心指定的动物实验室进行病毒学检测。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加入缓冲液和抗生素处理后,离心处理15 min,选择使用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标准抗血清进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结果采集到的5份病料中全部出现沉淀现象,怀疑是羊小反刍兽疫病。将新鲜的拭子和羊小反刍兽疫荧光抗体进行荧光试验,结果显示鼻腔分泌物拭子呈现典型的荧光变化,由此可确诊为羊小反刍兽疫病[2]。
5 紧急处理
羊小反刍兽疫病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发病后应立即按照要求,逐级将疫情上报。上级部门共同下达封锁命令,以该养殖场为役点,役点3 km半径为疫区,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 km划定为受威胁区域。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禁止一切动物调运行为,出入车辆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在整个疫区应该设置警示牌,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置消毒站点,禁止牛羊等反刍类动物进出,所有出入疫区的动物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同时,将养殖场所有患病羊立即扑杀,清理更换被患病羊污染的垫料、饲料,共同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整个封锁期间,要注重加强流行病学检查,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羊只进行血清检测,并且选择常规消毒剂轮换交替消毒,坚持上午和下午各消毒1次。针对疫区发病的羊,紧急免疫注射小反刍兽疫灭活疫苗,并定期对羊群进行抗体监测,多次免疫依然不达标的羊,直接将其扑杀无害化处理。当疫区内最后1只患病羊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后,经过全面消毒,间隔21 d以上,对役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经过检测,没有发现新增病例,经过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检验合格后解除封锁[3]。
6 预防
在日常养殖中,要指导养殖户做好科学预防工作。养殖场内部应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每天对羊舍的粪便污染物进行清理、打扫,每周对养殖场内外部环境、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养殖场在建设中,应该科学划分区域,日常要做好养殖区域的喷雾消毒。出入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都应该穿戴相应的衣物,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对辖区范围内羊养殖场小反刍兽疫病的监控工作,掌握本地区羊小反刍兽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趋势,同时还应该对周边地区的野生易感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严格检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羊群和野生动物接触。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完善的信息通报制度,对发现的具有腹泻、口炎、发热等症状的患病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诊断,明确病情后立即隔离扑杀。另外,在日常养殖中,还应该确保饲料科学搭配,满足羊群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加强羊舍通风换气,保持圈舍干燥卫生[4]。
7 结束语
羊小反刍兽疫病属于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生后,病毒会在较短时间内向整个羊群传播,危害周围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降低该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