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2018-02-15彭国伟宋家星
彭国伟 宋家星
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对水资源提出了更大的取用需求。而就我国的耗水大户——农业的发展来看,其是否选用了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建造价值的实现关联密切。基于此,探究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新型灌溉技术概述
所谓新型灌溉技术,指的就是基于先进农业理论与科学节水技术所形成的一种灌溉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借助于各种新型灌溉技术,人们可以在一定比例水资源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更大规模的农作物产出。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约占总用水量的50%,而我国的农业用水比率远高于这一数值[1]。现阶段,之所以要在我国大力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较低水平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以及水资源应用过程中所凸显的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日益扩张的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有关主体必须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并应用新型灌溉技术,尽可能提升农业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应用价值,才能助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喷灌技术
所谓喷灌技术,又被称为喷洒灌溉技术,因其实践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低成本、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因而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这一技术的作用原理在于依托动力机、水汞等加压设备,给予灌溉用水以一定的压力,或者是利用水资源自身下降所产生的重力势能,从而将灌溉用水压缩至喷射管道之中,最终分散为细小的水滴进行灌溉。这一灌溉技术打破了原有“大水漫灌”模式的桎梏,实现了对喷水速度以及水量的有效控制,为植物根部的透气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灌溉活动之中。
2.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也是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节水灌溉技术,其运用原理在于以管道系统为载体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运输,并且借助于安置在末梢管道的灌水器,实现对水资源的小流量、慢速度灌溉,并且确保水分可以直达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2]。如此一来,有效改善了因灌溉水量较大且流速过快而带来的土壤板结问题,有利于农作物的良性生长。
2.3 集蓄雨水技术
要想提升水资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配置效率与应用价值,就必须实现对不同类型水资源的全面收集与合理利用,集蓄雨水技术的应用就达到了这一目的。具体来说,在一些地下水资源储备量有限的区域,人们可以在雨季进行雨水收集与储蓄,从而满足干旱期农业灌溉以及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将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4 步行式灌溉技术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步行式灌溉技术应运而生,其价值也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具体来说,有关主体借助于各种现代化的农用机械,以及较为完善的电力系统,可以对灌溉设备进行移动式使用。这一灌溉技术借助于一些基础性的农用设备,极大的便利了大范围的灌溉需求,大大降低了因修建水渠而带来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在最恰当的时间内完成灌溉活动,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环境以及作物类型之中[3]。
3 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策略
3.1 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间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农业类型经济发展状况等要素差异显著,因而在各地推广新型灌溉技术的过程中,绝不能一概而论,应当落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各地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应当综合考量本地农业的建设需求与发展动向,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推广新型灌溉技术,从而助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实践证明,现阶段许多农民并不具备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因而未能做到主动、积极的学习新型灌溉技术,这就为有关理论及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地政府必须加大对新型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可以派专业的技术人员下田指导农民应用新型灌溉技术,使其可以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并且可以具备较高的应用新型灌溉技术的能力[4]。另一方面,可以在各地推行农业灌溉奖励制度,即给予那些率先使用新型灌溉技术并且取得不错成效的农户以一定的奖励,从而在各地营造起良好的学习与创新氛围,不断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覆盖范围。
3.3 建立健全内在机制
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理论宣传以及农户的主动学习,实际的推广工作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基于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借助于水价的调节这一经济手段,引导各农户正确认识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其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宣传中来,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节水氛围,助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状况如何,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活力与发展潜力。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从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内在机制等层面入手,助推新型灌溉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助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刘丽,庄永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09:25.
[2]程云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2:285~286.
[3]姜波.新时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03:37.
[4]田雪东.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