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2018-02-15苏海燕
苏海燕
城市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经济和发展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安排,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可以指明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对城市设施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城市居民对城市的依赖程度,影响着城市内部行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计划的关系,尽可能避免两者的冲突。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的发展中,环境污染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城市规划的的拦路石。早期为了实现城市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遭到污染。城市规划时在环境保护的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城市大气质量恶化
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恶化污染主要是因为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废气导致。煤炭、汽油等一些能源的大量使用,排放出大量的化学污染物,其中的二氧化碳更是加剧了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大气质量恶化,空气中的硫化物和一些氢氧化物和雨水混合形成了酸雨,酸雨的形成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还能服饰建筑物、农田的庄稼,造成很大损失。[1]而且在中国的北方比南方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其中北方冬天对室内暖气的要求也使煤炭大量燃烧,造成更多的大气污染。
1.2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极其严重,主要是由工厂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产生的有机污染废水,家庭日常产生的有机污染废水排入河流导致水资源污染。有机污染的危害极大,对儿童的发育,对身体的神经系统,对人的生殖系统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进入河流后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根据调查,我国有90%的河流受到污染,10%左右的重要水系河流受到污染。而且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雨水形成了酸雨,酸雨会进一步污染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加重。
1.3 固体废物泛滥,垃圾堆积难以处理
固体废物主要由工业制造形成的工业固体废物和人类日常生活造成的固体生活垃圾组成。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垃圾最多的国家,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城市因为人口数量的巨大,生产的垃圾相比农村、乡镇在数量上多得多。然而,在如此严重的固体废物污染的情况下,我国并没有为之匹配的无害化处理手段,只有对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导致垃圾堆积如山,不仅占据土地,还传染疾病。甚至导致有的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的严重后果。
1.4 噪音,光等污染扰民现象出现频繁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逐渐升高,城市之中出现大量的汽车,高楼大厦,人手机,各种其他电子设备。这些事物的出现就造成了噪音、强光、电磁等一些新型的污染类别。噪音扰民,强光对司机眼睛的刺激,电磁辐射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些现象在城市中出现的更加频繁,对居民造成一定困扰,影响居民的睡眠,出行等一些日常。
2 城市规划建设进程中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计划
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质量在不断下降,所以必须要对城市的污染进行综合的整治。
2.1 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
①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否健全对环境的影响巨大,例如,城市的集中供暖系统,供气系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垃圾运输与处理的设施的建设是否健全,影响着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程度。[2]②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有一定影响。重工业发展迅速就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而第三产业,比如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旅游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就比较低,所以优化产业结构很有必要。
2.2 对城市主要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
①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减少噪音源;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政府对污染严重的工厂进行停业整顿,减少废气排放。淘汰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改变落后的燃烧方式,减少煤炭的燃烧,尽量使用气体燃烧,推广太阳能、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设使用清洁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②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素质教育,加大对工厂的管制力度;城市规划应在现有的污染数据的基础上,改良河流的水质,修治污染严重的水源,减少居民垃圾的生产和随意丢弃,减少生活用水的有机污染的排放。③加强城市绿化;例如建设森林公园,道路两旁绿化带的修治,合理配置植物的种类,使其能吸收噪音,美化生态环境。
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和责任
首先,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法律作为国家管控最强大的力量,在保护环境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漏洞,力度还有待加强。其次,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政府要把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1]胡茂伟.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江西建材,2015(24):45.
[2]李江.刍议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