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建议

2018-02-14方秀英吴天龙习银生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农村教育乡村振兴

方秀英 吴天龙 习银生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而农村人才的振兴离不开农村教育。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师资力量弱、教育意识差等多方面差距。本文将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分析当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支持、机制创新、新方法运用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乡村振兴;城乡融合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这是国家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既体现出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充分肯定,又体现出要补齐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此时,兼具二者性质的农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基础,又是短板,理应成为发展中的“优中之优”。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不足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为其寻找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当前农村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

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高度重视,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城乡教育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全国普通小学和初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为2402.18元和3257.19元,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0%以上。但是,由于长期二元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农村的教育环境和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学质量也明显偏弱。清华北大的农村生源仅占2成,各省高考状元也多来自城市,真正的城乡融合发展还远未达到,至少表现在五个方面。

1.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明显薄弱。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多样化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吸引人才。绝大多数师范生毕业后首选城市,只有在城市找不到合适位置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乡村,甚至一些人宁愿选择转换行业也不下乡任教。这就导致了乡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2.与城市相比,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普遍落后。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但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都相对不足。意识方面:许多家长还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尚未意识到早期儿童营养、爱好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没有形成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力方面:一方面是家长的学历普遍不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收入水平相对较低,2017年城乡收入比仍高达2.71,农村家庭可用于教育投入的收入相对有限。

3.农村地区有很多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其中无人监护和监护人无力监护的儿童超过60万。单亲教育、隔代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离。留守儿童还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网络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有很大比例发生在他们身上[1]。吴方文等学者(2016)曾在川、冀两省的13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对17841个学生进行样本调查,结果显示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高达16.03%[2]。

4.农村学生距离学校远,寄宿比例高。撤点并校有其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也导致部分农村孩子不能就近入学。曾有抽样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与家的平均距离超过10公里,农村初中生与家的平均距离超过30公里。一些学生因为距离学校较远而选择寄宿求学,但很多学生年龄偏小,过早寄宿容易导致家庭教育、人格教育、营养补充等方面的不足[3]。

5.随迁子女不能跨省高考,初中毕业后辍学问题严重。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随迁子女1406.63万(其中在小学就读1042.18万人,在初中就读364.45万人)。这些随迁子女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跨省就学,由于多数省份不支持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在初中毕业时需要面临抉择:是否回乡就读。如果留下,就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居住地没有异地高考的资格,户籍地得不到高考的学籍。如果回去,就要远离父母,成为制度下的留守儿童。许多学生在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后,不愿意回到农村,一些回到原籍的学生也因为教育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不适应而成绩不佳。最终导致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辍学比例居高不下。

二、全面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的建议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农村教育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子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希望,不能让农村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短板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洼地。为此,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1.拓展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宣传,激发高校学生主动下乡从教的热情,对志愿下乡的在校生给予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培养定向农村教育人才。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工资标准和待遇,对条件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给予特殊津贴。

2.鼓励合作办学和远程教育,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城乡资源交流机制,采用学校共建、结对帮扶等方式增进城乡学校交流,允许农村教师在自愿前提下,到结对学校进行短期的借调锻炼。继续倡导实施城市优秀教师支教活动,并与待遇挂钩,在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倡导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线上、线下全方位交流共享。

3.强化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建议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设置心理咨询室。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建立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和班主任共同组成的心理疏导体系,定期参加培训,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疏导。

4.加大对农村学生入学、住宿、营养等突出问题的重视,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一是在适度提高补助标准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覆盖范围,更高质量、更大范围地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同时建立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保障专款专用。二是改善中小学寄宿条件,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三是合理规划公共交通,方便农村中小学生的出行,对于公共交通难以满足的地区,尽量提供校车服务,为他们的上下学提供便利条件。

5.探索“居住地就读+户籍地高考”新方式,解决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因为要防止高考移民和大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所以就目前来看,异地高考政策还很难在全国全面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居住地就读+户籍地高考”的方式似乎可以成为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高考的有效选择之一。那么就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区间教材的差异问题,二是户籍地的学籍管理问题。因此建议尽量统一高中主科教材,建议各省(市、区)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建立一套針对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学籍的管理办法,为随迁子女回乡高考提供渠道。

参考文献:

[1]吴要武,侯海波. 校园欺凌的影响与对策——来自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证据[J]. 劳动经济研究,2017,5(06):36-55.

[2]吴方文,宋映泉,黄晓婷. 校园欺凌:让农村寄宿生更“受伤”——基于17841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 中小学管理,2016(08):8-11.

[3]刘国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农村教育:成果、阻力与变革路径[J]. 教育探索,2018(01):17-22.

(作者单位:北京市佟麟阁中学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凌玉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农村教育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