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治家是如何成功的?

2018-02-14吴建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6期
关键词:治家曾氏家训

吴建华

说到家书家训,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典型,但是如果说到近代,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国藩家书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曾国藩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的家书家训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的案头书呢?这方面,梁启超先生看得比较透彻。他曾对曾国藩有一个评价:“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简单来说,曾国藩是一个天资很“平庸”的人,以至于自己的学生李鸿章、自己的弟弟曾国荃都当面指出过他的“笨”,甚至都在某一段时间里看不起他,但是后来又被曾国藩所折服。这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将曾氏家书家训受人追捧的答案讲出來了,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曾国藩和他的家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他的家书家风能够让人信服的基础;二是曾国藩天资一般,他是靠勤奋吃苦、稳打稳扎、严格自律取得成功的。他没有左宗棠那样的凌厉、李鸿章那样的明快,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智谋、王阳明那样的超绝,他是古今中外名人中最没有天分的那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就显得更有借鉴意义,也更亲切。

那么,曾国藩家书家训和家风到底因何特质而影响深远呢?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就详细地探究了其中的细节,并抽丝剥茧地分析了这些问题,是研究曾国藩的又一部力作,也是研究中国特色治家模式的重要尝试。

无疑,让良好的家风“风化俗成”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韧劲。曾国藩作为家中的长子,族中的长孙,具有极强的家族责任感。他对于自己的兄弟、儿子,都是极为尽责的。无论在京为官,还是带兵打仗,都时刻没有忘记通过家书进行教导,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无所不谈。书中甚至断言,正是在曾国藩手把手的教导下,曾国荃才能成为天下名将、封爵开府。

曾氏家书家风的魅力还在于其皆为真知灼见。梁启超评价曾国藩传世的文字,“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也就是说,曾国藩的文字朴实实在,都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都先经过了自己的反复思考,确有所得、确有体会,并且他所说的,他都自己先做到了,这使他的家书有与众不同的说服力。这其实很了不起,“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不是历代以来纯做学问的人能讲得出来的。

曾氏家书和家风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因材施教理念具体化、实践化。这一点,我们从曾国藩的子女教育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对待子女成才的问题上,曾国藩的回答绝不是富与贵。他认为,成功固然重要,但走自己适合的道路才是成才之道。对此,曾国藩家书中就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都有详细的记录。事实上,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其长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出仕,成为著名外交家;次子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甚至极少有人出仕。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曾氏家书和家风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猜你喜欢

治家曾氏家训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与治家之道
家训伴我成长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