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左后旗西门塔尔牛产业发展概述
2018-02-14张志宏李红艳李旭光于芳萱巴哈斯胡何曙光
张志宏 ,郭 杰 ,李红艳 ,李 欣 ,李旭光 ,于芳萱 ,巴哈斯胡 ,何曙光
(1.内蒙古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内蒙古 科尔沁区 028000;2.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内蒙古 科尔沁区028000;3.内蒙古开鲁县畜牧工作站,内蒙古 开鲁 028400)
科左后旗素有“黄牛之乡”之称,是乳肉兼用型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的核心产区之一。优质的西门塔尔已成为科左后旗的“新名片”,西门塔尔牛产业是科左后旗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1]。科左后旗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重视母牛养殖、加强养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是科左后旗优质西门塔尔牛产业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母牛全部实施冷冻精液配种是科左后旗西门塔尔牛良种化的关键技术措施。
1 科左后旗及科左后旗西门塔尔牛产业基本情况
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东南部,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经济类型区。全旗总土地面积11 570 km2,其中耕地27.50万hm2,草牧场70万hm2。辖19个苏木乡镇,262个嘎查村。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农村牧区人口32万人,蒙古族人口30万人。科左后旗黄牛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农牧民具有丰富的养牛生产经验。自20世纪中期开始牛品种改良,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为改良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门塔尔牛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科左后旗农牧业局数据显示,2016年牧业年度全旗黄牛存栏达到77.1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43.2万头。科左后旗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农牧民人均收入10 547.0元,来自养牛收入约达 5 000 元[2]。
2 科左后旗牛产业发展特点
2.1 品种达到了良种化
科左后旗是我国最先开始推广牛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和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的地区。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改良本地牛,经过级进杂交、选种选配、选育提高,使牛品种逐步达到良种化[3],培育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2002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全旗良种及改良种牛的比例已达96.0%以上。平均胴体重达到320 kg以上,屠宰率达到58.0%以上;舍饲条件下,240 d平均产奶量3 230.0 kg,高产牛可达4 600.0 kg以上,乳脂肪4.18%、乳蛋白质3.75%。
2.2 养殖规模逐渐提高
积极推进“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模式,牛规模化养殖数量和水平不断提高[4]。全旗存栏牛10头以上的农牧户18 533户,其中,存栏牛20头以上的农牧户4 266户;存栏牛50头以上的558户;存栏牛100头以上的农牧户78户。1 000头以上的嘎查村(场)197个,其中基础母牛1 000头以上的149个,分别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75.0%和57.0%。年出栏育肥牛100~500头的11户;年出栏育肥牛500~1 000头的4户。养牛小区7个。供港活牛检验检疫注册资格牛场2个,年供港活牛5 000头以上。
2.3 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科左后旗西门塔尔牛产业初步形成集西门塔尔牛饲养、繁育、交易、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其主要形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5]。分别是科尔沁牛业有限责任公司、牧合家(内蒙古)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年加工10万头以上生产能力,屠宰生产线符合欧盟标准。2016年屠宰加工8万头。企业与养殖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并由企业担保协调养殖户养牛贷款,发挥了强劲的带动作用。二是牛交易市场带动。全旗牛交易市场2个,近些年平均年交易牛35万头以上,2016年交易牛50万头,交易额超过10亿元。三是民间协会带动。全旗已建成养牛协会18个,“牛经济”贩运人数已达620多人,养牛合作社180个,这些组织在选种选配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及购销方面为养殖户提供系列化服务。
3 科左后旗牛品种改良工作具体措施
3.1 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拓实牛产业基础
科左后旗的牛品种改良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提高本地黄牛的产奶和产肉性能,确定了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1967年开始推广牛常温人工授精技术,1975年推广应用颗粒冷冻精液配种技术,2000年推广应用细管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具有完善的牛冷冻精液技术推广体系,保证了牛冷配技术的推广实施,自2001年起,全旗母牛实现全部冷配[6]。2017年有牛冷配中心点21个,配置30 L坐地式液氮罐150个;村级冷配点680处,投放10 L便携式液氮罐680个;家畜改良站有运输罐130个,液氮运输车3台;全旗有技术优良的配种技术员队伍,2017年有配种技术员895人,配种技术员经过培训和实际操作考试,持证上岗,2016年牛冷配受胎率达92%以。
3.2 突出抓好母牛养殖和育肥牛养殖两个重点
按照“提高质量,典型引路,增加总量,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培育母牛扩繁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增强牛业发展后劲,提高养殖效益[7]。母牛养殖方面,以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为重点,推广母牛补饲、母犊分离等技术,提高了母牛繁殖成活率,增加了母牛数量和养殖效益。同时,在10个示范村、2个养殖场推行了母牛养殖标准化技术,养殖规模1.0万头以上。2016年全旗母牛繁殖成活率达到76.2%。育肥牛方面,重点扶持农牧民发展育肥牛养殖基地,以国道304公路沿线、甘—金南北线两侧为重点,努力做到家家养牛、户户育肥,不育肥不出栏;同时推广标准化育肥牛技术,以科尔沁牛业为依托,在甘旗卡镇海斯改嘎查、朝鲁吐镇、嘎拉达尺和亿和牛养殖场建设4处标准化育肥牛生产示范点,吸收150户养殖户。
3.3 抓好饲草料基地、棚舍、窖池建设,拓实牛产业发展基础
为促进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牢固树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发展思路,农牧结合、优势互补,围绕畜群结构调整,加快增草增畜进程,扩大优质牧草和青贮种植面积,推进建设型畜牧业发展。积极落实草原保护补贴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优质牧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牧草、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大幅提高[8]。2016年全旗种植青贮饲料8万hm2,其中,专用青贮玉米4万hm2,优质牧草0.13万hm2,打贮青干草4.3亿kg,储备饲草料50亿kg。同时,把棚舍、窖池、建设作为发展牛产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旗牛舍建设426万m3,窖池205万 m3,青贮贮量达20亿 kg;2016 年新建棚舍 20 万 m2,窖池 20 万m3,秸秆转化8亿kg。
3.4 因地制宜,推广不同养殖模式
根据资源、资金、技术等特点,推广不同的养殖模式,形成适合不同生产条件特点的生产方式。一是推行农区秸秆养牛模式。利用农区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玉米秸秆青贮、黄贮推进秸秆转化利用,粮食过腹转化,发展养牛业。二是推广舍饲、半舍饲养牛模式。为解决牲畜超载过牧,解决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实行禁牧舍饲政策,改变传统放牧养殖方式,推广半舍饲、舍饲牛养殖技术,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牧区养牛技术水平。三是合作社养殖。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提升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密切养殖户与合作社、企业的互相依存和互惠互利的关系,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增强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全旗有养牛合作社180个,参加养牛合作社的养牛户达2 487户。
3.5 积极制定促进牛业发展政策、措施,推进牛业发展
一是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牛产业发展,每年年初都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牛产业各方面工作。二是实施牛品种改良免费政策。2009年以来,配合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牛良种补贴政策,全旗牛冷配所需液氮资金、更新液氮罐资金、精氮运输车燃油费及维修费全部由旗政府免费提供,这样,实现了全旗牛冷配免费,减轻了农牧民负担,调动了养牛积极性。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建设型畜牧业投入力度。在项目申报时由旗政府把关,统筹考虑项目实施地点具体情况,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增加对牧草种植、青贮玉米种植、牛棚舍建设等重点项目投入,发挥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四是鼓励农牧民筹资自建。通过采取帮助农牧民协调小额贷款等方式,鼓励农牧民向养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与农牧民生产投资“两层皮”的问题,发挥了农牧民在建设养畜中的主体作用。
4 发展目标
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优质高效肉牛业和肉牛产业大旗为目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左后旗肉牛产业优势,计划到2020年牛存栏达到100万头以上,建设涵盖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粪污标准化处理、质量安全监管、加工营销体系健全的现代肉牛产业。
:
[1]陈幼春.中国西门塔尔牛的中国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19-228.
[2]通辽市统计局.通辽统计年鉴2016年[M].通辽:通辽市统计局,2016:405-407.
[3]任红艳,许尚忠,李俊雅.德系西门塔尔牛育种体系[J].中国畜牧兽医,2008(2):38-42.
[4]冀一伦.实用养牛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9-50.
[5]包牧仁,戴广宇,王维,等.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肉用品系选育与研究应用 [J].中国牛业科学,2017,43(2):33-38.
[6]方晓敏,许尚忠,张英汉.我国的新牛种资源——中国西门塔尔牛概况[J].中国牛业科学,2004,28(5):8-10.
[7]田春英,栾庆江,胡明,等.内蒙古通辽市肉牛育肥基地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2):68-70.
[8]秀艳.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7(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