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未来,亦须立足当下
2018-02-14本刊评论员
文/本刊评论员 罗 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莎翁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了人们一个普遍的思索:人应当如何存在于世?如何生活的富有价值和意义?又当如何面对令人怀疑的人生和命运,面对平庸与贫乏、消亡和毁灭?
这显然是一个没有标准、统一答案的问题,正如莎士比亚自己所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假如说有一个近乎完美答案的话,古老中国文化中“尽人事、听天命”的人生哲学倒是应天从人,充满哲思深意,意蕴无穷。
时下,国内加油站行业似乎也走到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自身命途的历史拐角。今后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生存还是毁灭,也是一个未知数。
鉴于许多国家纷纷祭出“限油控车”的大招,推出了对石油业釜底抽薪的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燃油车没了,加油站还在”是否会成为一个黑色幽默,谁也说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这一未知,国内加油站行业弥漫着一种矛盾混合、难于名状的情绪,个中既有悲观又有亢奋,既有消极又含热情。同时还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侥幸、算计、投机,以及形形色色尔虞我诈的商战。有果必有因,这当然与我们现实的国情、加油站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关联。
尽管行业上下对加油站的未来不抱乐观之期,但眼下成品油零售利润高企却又引得各路资本蜂拥逐鹿。山东炼化能源集团计划3年内在全省建立2000家左右加油站,5年内达到6000家左右。浙江省石油公司计划在五年内发展700座综合能源供应站。此外,今年初BP宣布与东明石化联手,双方将在山东、河南以及河北开展高端品牌成品油零售和便利店业务,计划10年内发展500座加油站。而且去年BP还在济南成立了独资公司来经营加油站相关业务。2016年,壳牌石油在浙江成立浙江壳牌燃油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加油站业务,将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省内投资加油站。号称“第四桶油”的中化石油也掀起了针对民营加油站的合作攻势,计划通过“他有我营”模式在山东建立起3000座的合作加盟网络。
针对此番成品油零售网络的争夺战,有媒体惊呼:中国加油站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事实上,由于加油站新建受到严格管控,早在两年前中石化、中石油就开始采取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他有我营”模式拓展零售网络。眼下的高利润、远期的不确定让加油站看起来既像一个香饽饽,又像一个烫手山芋,因此各个石油公司才会采取这种不收购、不租赁,只加盟的合作模式,这也意味着国内加油站经营模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对此笔者倒是乐见其成。一方面,此模式利于成品油零售市场净化升级。鱼龙混杂、布局散乱的民营站通过加盟各大石油公司,有望改变成品油市场泥沙俱下,假冒伪劣充斥的局面,整体提升成品油零售行业水平,造就更高品质,更为安全、清洁及高效的加油站行业。另一方面,利于形成更为理性、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少既无资源、品牌优势,又乏规范管理与品质服务的民营加油站多采取大幅降价、短斤少两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破坏了成品油零售市场良性生态。
未来已来,许多人喜欢用这句话表达新世界迫近带来的欣喜或焦虑,无论抱有怎样的心绪,瞭望未来和立足当下都是必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加油站“他有我营”模式的诞生与发展也算是一个立足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