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2018-02-14张铁英
张铁英
(辽宁省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旋毛虫是毛首目毛形科毛形属的一种,其成虫寄生于猪小肠,幼虫寄生于各种组织的肌肉中。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中国1964年首次报道。本文主要介绍家畜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1 生活史
旋毛虫成虫细小,深埋在猪、食肉动物和人的小肠黏膜内。雄虫长1.4~1.6mm,无交合刺及鞘,并且在泄殖孔外侧有2个小的呈耳状的交配叶。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位于尾端。雌虫可将早期幼虫直接产在宿主肠黏膜内。
掠食为许多寄生虫的进化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在大部分情况下,幼虫寄生于宿主的组织包囊内,性成熟的成虫习惯寄生于肉食动物的消化道内。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肉食动物通过吞食猎物而感染,宿主因吞食了肉食动物随粪便排出的感染性虫卵而感染。然而,在旋毛虫独特的生活史中,成虫和幼虫先后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细小的成虫位于小肠微绒毛之间,他们所产的幼虫卷曲在横纹肌的包囊内。旋毛虫要想完成生活史,捕食者必须变成猎物。
在宿主消化酶的作用下,包囊内旋毛虫的第一期幼虫被释放出来,侵入肠黏膜,经2d后发育至性成熟。大约5d后,雌虫开始产出早期幼虫,进入淋巴管,然后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带到全身各处肌肉内。然后这些早期幼虫进入横纹肌细胞内,与肌纤维的纵轴平行,很容易被忽视。2~3周后发育为第一期幼虫,并呈螺旋状蜷曲,或者像脆饼样包裹在包囊内,具有感染性。含有死幼虫的旧包囊则被钙化。
旋毛虫感染肠道(成虫)阶段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的宿主略有不同,在犬体内一周多一点,在人体内可持续3~4个月。为了缓解入侵幼虫的组织反应常采用的免疫抑制疗法。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能实验感染旋毛虫,但是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可能更多的是自然感染,通过捕食、嗜食同类或吃腐肉而感染。包囊内的幼虫对外界环境包括极度腐败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2 感染表现
人类旋毛虫病通常是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或熊肉所致。据估计,平均每克体重吞食5条旋毛虫,人就会致死,猪是10条,鼠类是30条。家畜感染旋毛虫病后出现眶周水肿、肌痛、肠胃炎、结膜炎、瘙痒、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超过20%。家畜旋毛虫病是由于成虫对肠黏膜造成的损伤和幼虫侵入骨骼肌引起宿主的反应所造成的。在临床病例中,一只猫感染旋毛虫后,会引起了猫短暂的出血性肠炎,在此期间粪便中可见旋毛虫成虫,在血液中可出现早期幼虫。幼虫侵入肌肉阶段没有临床症状,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持续3个月。
3 临床诊断
生前自然感染本病的家畜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确诊可通过采取肌肉组织做活体检查,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确诊。死后可直接采取病料镜检幼虫或虫卵进行确诊。
4 治疗方法
临床上犬和猫感染旋毛虫的病例很少,但是由于它们经常摄入未煮熟的碎肉或猎物,并且犬有食腐肉的嗜好,在实际生活中,犬和猫感染旋毛虫的情况非常普遍,特别是东三省,犬的旋毛虫感染率最高。犬感染旋毛后可用丙硫咪唑按25~40mg/kg.bw口服治疗,3次/d,5~7d为一个疗程。猫使用阿苯达唑治疗,50mg/kg,2次/d,连用7d,治疗后肌肉幼虫的数目有所减少。猪旋毛虫病可用丙硫苯咪唑300ppm混入饲料(1kg饲料加入0.3g丙硫苯咪唑),连续饲喂10d,能彻底杀死肌肉幼虫。
5 控制措施
人和犬猫食入的肉品,包括一些煮熟的肉制品一般没有危害,但是在烤箱内短暂加热不能保证肉块内部的寄生虫都被杀死,除非内部温度能够全部达到77℃。煮熟的新鲜猪肉切面应该是白色,任何发红的肉都应该返回烤箱或平底锅内重新烹饪。有些快速烹饪肉食不能杀死所有包囊内的旋毛虫,看起来很好的烤肉也可能含有活的幼虫。将猪肉冰冻几周(即在-15℃冰冻20d)可以杀死大多数旋毛虫。但是有些近似种,如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它可以耐受-20℃储存6个月。因此进食的新鲜猪肉要彻底煮熟,有些快餐食品应特别要求煮熟或冷冻以确保杀死旋毛虫。
防控本病的办法:(1)勿用生肉或未煮熟的肉类喂食家畜;(2)生肉必须经过卫生检验,证明无旋毛虫等寄生虫后再喂饲;(3)检有旋毛虫的动物尸体、内脏应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处制,沾有旋毛虫的刀具、抹布、砧板等要洗净,消毒后再用;(4)防止鼠类传播,特别要对饲料加强保管,防止受其污染,控制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