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新昌运用升降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介绍

2018-02-14刘东洋谢志敏刘丹指导王新昌

新中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原方伏邪僵蚕

刘东洋,谢志敏,刘丹 指导:王新昌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抗SSA/SSB)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症状,还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而出现复杂的临床表现。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西医主要采用替代和对症治疗,疗效局限,副作用大,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优势突出。王新昌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风湿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数十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王教授长期致力于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对该病诊疗有独到认识。针对邪气久伏,气机郁滞,津液失布所致的干燥综合征,王教授多用升降散加减治疗,多数能取得满意效果。

1 升降散病机阐释

升降散源自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所载内府仙方,经清代陈良佐《二分析义》更名为陪辰散,用于当时所流行热疫的治疗,后杨栗山继承陈良佐的经验,对此方加以分析,更名并载于《伤寒温疫条辨》,始有此方名。原方由白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米酒、蜂蜜共6味药物组成,后世以酒性辛烈行窜,蜂蜜滋腻碍胃,不利病机把握,故临床应用时,多去此2味,以其余4味为方。

方中僵蚕辛咸性平,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之功;蝉蜕甘寒,质地轻扬,能宣散透发,疏散风热,熄风止痉,透疹止痒。片姜黄辛苦微温,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新修本草》言其“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王教授认为,四味之中,僵蚕、蝉蜕皆质地轻扬,有透散升发之功,且同属风药,同具“风能胜浊”之效;片姜黄、大黄皆味苦主降,可向下疏通一切郁滞不通之证。四药合用,不仅能辛苦寒热并用,具有宣畅气机、输布津液之功,还能向外、向下宣泄一切有形无形浊邪,给邪以出路,使邪去病自消。对此,杨氏[2]早有明言升降散“能辟一切拂郁之气”,“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现代中医大家薛伯寿亦有相关论述,其认为“白僵蚕、蝉蜕意不在强责其汗,乃透气于外。引清气上达之意;姜黄大黄意不在强通其便,乃凉降郁热,引浊阴下行之意,取辛以开郁,用凉以清热,旨和其阴阳,调其升降”[3]。

总以言之,升降散应用范围较广,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的气机升降出入、动静离合失常均可用本方治疗。

2 干燥综合征病机发微

干燥综合征中医病机复杂多样,诸家认识不一。王教授结合该病的临床特征,并据其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伏邪是该病发生基础。邪气久伏,阻遏气机,且久病及阴,形成“邪伏、气郁、阴亏”胶着之势,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认为,干燥综合征存在着多基因缺陷的遗传基础,且有研究证明该疾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4]。王教授在临床中发现,该病的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以前的早年,便会出现异常的血清学改变,包括不明原因球蛋白升高,而在确诊以后的病变过程中,常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易患感染性疾病,从而诱发加重本病。通过对中西医理论结合及对比,王教授认为,此病理学改变因“邪气内伏”所致,伏邪是该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此种“邪气”伏于人体,受不同诱因影响而溃发于不同脏腑组织,从而表现出不同症状;结合该病常见临床表现,王教授认为,此种“伏邪”,既非指六淫之邪,又异于瘟疫之戾气,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是天地之间别有一种杂气,其性热属实,易阻遏气机,易耗气伤津。

三焦为气机转枢之司,津液布散之道,且脾主升清,向上向外布散津液,肺主肃降,向内向下输布津液。邪气内伏,一则诸脏腑转枢功能失司,导致津液输布异常,外不得入,内不得出,各脏腑组织失去濡养故可见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且津聚则痰凝,痰湿阻滞气机更加导致津液难行;二则邪气内伏,久则伤津耗气,津伤则化燥,燥化则干,故可见一系列干燥甚至脱屑症状。故而可知,干燥综合征是多因杂合相兼所致,但总不离“邪伏、气郁、阴亏”三种基本病机。所以治疗上,运用升降散加减,不仅能宣降气机,调节气化,使津液输布正常,并可辛凉宣泄、疏利透达,给伏邪以出路,且合以益气养阴之品,助已伤之阴津恢复,能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内外相济的效果。临床上对于邪伏久居所致的气郁津液失布型干燥综合征患者,运用升降散加减,多数能取得满意效果。

3 病案举例

例1:金某,女,50岁,2017年2月15日初诊,干燥综合征确诊10余年,平素易感,现症:口眼干燥,皮肤紧缩感,偶有胸闷,舌苔微腻、质暗红,脉沉弦细。辅助检查:查抗核抗体组:ANA滴度1∶1000、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2×109/L。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痹,中医证型:肝脾气郁,痰湿郁热阻滞,气阴不足。治则:宣降气机,养阴透热,方用升降散加味治疗。处方:蝉蜕5 g,僵蚕、制大黄、升麻、白芷、炒柴胡、苦杏仁各6 g,牡丹皮、紫苏叶、杭白菊各9 g,片姜黄、赤小豆、枸杞子、生地黄、瓜蒌皮各15 g,青蒿、太子参各30 g,苍术、厚朴各12 g,佩兰(后下)10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7年2月22日二诊:诉胸闷未作,自觉皮肤紧缩感明显好转,口眼干燥症状略减轻,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便后觉舒,舌苔薄腻、质红,脉弦细。原方基础上去白芷、紫苏叶、升麻、厚朴,改制大黄3 g,片姜黄9 g,加葛根1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7年3月1日三诊:口眼干燥明显减轻,无胸闷不适,无明显皮肤紧缩感,饮食及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质淡红,脉弦细。原方去苦杏仁,加当归9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守此方服用1月余,口眼干燥症状控制可。

按:《内经》有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医方考》中亦有云:“升降者,交泰之道也”。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动静离合,内而脏腑,外而周身,维持津液正常输布。该例患者口干眼干,兼见胸闷脉弦之症,属三焦腑之上焦气机转运失司,气聚津液不达所致,加之病程弥久,舌质暗红,脉沉细可知久病伤阴,导致气阴两伤,郁热内生,治疗上应新久缓急同治,标本兼顾,外散郁热,内调气机兼以益气养阴生津,使津液得布,脏腑得养,其病自愈。庞安常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亦”。方用升降散宣降三焦及肺脾气机,辛凉透达郁久伏邪,合以苦杏仁、紫苏叶、瓜蒌皮等药共奏调理气机、行气化痰之功,使三焦气机得畅,气运津布,胸闷得除,且合柴胡、升麻、青蒿等起到宣泄久居伏邪之力,有祛邪外达之意。枸杞子、生地黄、太子参等益气生津,扶正以助驱邪,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清阳升而浊阴降,气机条畅,邪气渐除,津气渐复,患者诸症自除。

例2:冯某,女,45岁,2016年11月4日初诊。患者干燥综合征多年,近来时有两侧腮腺肿大,痛感不显,口腔干燥明显,须频频饮水,眼部症状不显,苔薄质红,脉弦细数。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合并腮腺炎。中医诊断:燥痹,中医证型:气阴不足,少阳痰湿郁热。治则:升清降浊,宣泄三焦,透邪外达,方用升降散加减治疗。处方:蝉蜕5 g,生大黄(后下)、炒荆芥、苦杏仁各6 g,桔梗、防风、金银花、淡豆豉、焦栀子、菊花各9 g,玄参、夏枯草各15 g,僵蚕、片姜黄、生甘草、浙贝母各10 g,连翘20 g,生牡蛎(先煎)30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11月11日二诊:腮腺肿大消失,口干症状明显减轻,舌脉如前,原方去炒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浙贝母、夏枯草,改为蝉蜕3 g,片姜黄6 g,生大黄3 g,加天花粉1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11月18日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守原方继用1月,随诊至2017年1月,疾病诸症状控制可。

按:本例患者合并有腮腺肿大,中医学称之为大头瘟。杨栗山在《伤寒温疫条辨》中云“大头者,天行疵疠之杂气,人感受之,壅遏上焦……有升清降浊之功,因名升降散,较普济消毒饮为尤胜”,故而主方选用升降散以升清降浊,宣泄三焦,透邪外达。方中以炒荆芥、防风外散风邪,金银花、连翘质地轻杨上浮,透邪兼以清热解毒消肿,四味共助轻宣透邪之力,栀子、淡豆豉清透郁阻之热,夏枯草、生牡蛎以软坚散结,苦杏仁、桔梗助宣降气机。全方用药轻灵,取其“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且方中寒热并用,升降宣泄,外透内清,而总以清凉为主,顾及患者津伤燥化为要。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

[2]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6-117.

[3] 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薛伯寿继承蒲氏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发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75-77.

[4] 贺联印,王京华,王申五,等.EB病毒与干燥综合征发病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4,74(2):97-99.

猜你喜欢

原方伏邪僵蚕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伏邪概念实质探析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