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2018-02-13彭建强
彭建强
摘 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8年1月1日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明确列举了有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文章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和思路,以期帮助图书馆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2-0021-0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多元化
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概述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质的,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而向读者免费提供信息的机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指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采用信息组织技术,开发与整合图书馆的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比传统纸质资源和口头交流更快、更高效的信息服务。
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相互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加强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而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学科齐全、类型多样,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构建以及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建设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迈向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公共图书馆法》3次提到数字化,2次提到网络化,第三十一条提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第四十条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服务”;第四十一条提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并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对现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和迫切需求。
2.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古代藏书楼不同,现代图书馆主张的是“人本位”思想,即图书馆的藏书与服务要以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原则。随着网络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现阶段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纸质文献上,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更加倾向于即时浏览带来的高效率体验,但电子阅览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集中,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的重要场所,信息化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只有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现实需求,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变化。
2.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优化服务功能的有效抓手
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对社会公众进行思想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众多,而不同知识层面的读者对图书的选择和阅读倾向差异明显。因此,图书馆首先必须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保证其阅读的便捷性。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读者只要办理了借书证,通过网络就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图书馆的信息。其次要便于图书管理者开展工作。管理者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轻松获取读者想要了解的信息,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最后是带来容量增容的无限性。现代数据库技术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比以往图书馆只有实体馆藏文献,虚拟馆藏的开发和馆际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方便快捷地为图书馆文献增容。一个信息化程度高、规模相当的图书馆可以存储巨量信息,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对推动科研和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3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毫无疑问,公共图书馆在传播新知识、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部分发达国家,由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程度很高,居民在街区、村镇甚至家中就能享受丰富的公共图书馆资源。然而,在我国普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公共图书馆作为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机构,很难获得充足的发展经费,致使图书馆软硬件的发展都受到很多制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地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1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重藏轻用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图书馆在没有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理念的情况下就盲目引进电子资源,一味地注重网络化、数字化,而与本馆管理理念和服务对象的契合度较低,使图书馆成为资源存储地和文献数据库,而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这类图书馆在实质上仍然没有摆脱古代“藏书楼”的本质,只能发挥文献保存和管理的职能,既浪费了有限的经费,也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文化,对于希望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周边读者没有形成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图书馆功能的实现。
3.2 采购经费短缺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虽然有社会各界的捐贈,但其生存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力度,但因纸质文献成本涨幅较大,而电子资源的采购费用、计算机硬件购置和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费用等也是非常大的支出项目,因此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采购经费短缺问题。
3.3 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图书馆管理者的培养方向应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互联网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然而,目前图书馆的人才招聘标准还不够严格,引进人员只能充当图书资源的管理者,从事的也只是最简单的机械性工作,而复合型的图书信息管理人才缺口较大。
3.4 基础设施滞后,服务缺乏创新
由于缺少经济来源,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图书馆规模小,馆藏实体书与电子书的数量有限,藏书品种少,信息内容老化;馆舍结构破旧,馆内环境不佳,难以吸引读者;藏书更新慢,许多书籍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读者获取知识的基本需求;电子书太少,读者查找不便或难以获取全文。目前,图书馆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而现代图书馆向公众提供的服务应远远超出书本的范畴,它应该既是阅读学习的中心,又是文化娱乐的场所。
4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化思路
4.1 开辟增加经济来源的渠道
首先,图书馆可以转换思路,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推销自己,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图书馆可以在馆内选定一个特定区域,专门用于开设综合性小书屋,售卖一些工具书、画报、咖啡、食品等,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短暂休息调整的空间,还能吸引社会其他人群来此选择商品或服务,增加图书馆的收入;最后,图书馆可以利用人流量大的优势,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增加线上推广模式,也可以设立信息服务部门,在信息服务部放置广告投放牌,在与社会进行良好互动的同时还可以创收,可谓一举两得。
4.2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由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图书馆发展方向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要与这种变化趋势相适应。自由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馆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引进专业技术操作人员;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以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形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贴切精准的信息服务。
4.3 进行必要的科技和服务创新
创新是一切事物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证,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智慧库,更应该注重吸收最前沿的动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吸引力和自我价值,让科技查新和文献传递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图书馆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它不仅要成为市民接受教育的中心,同时也要成为市民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平台,如增加音乐欣赏厅、影视放映厅、艺术画廊、书法学习室、名人讲座、少儿读书比赛、VR科技等设施和栏目。
4.4 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条件的限制,图书馆之间不可能是相互独立,而是协作的关系。馆际合作也成为当前背景下信息化发展与融合的关键举措。每座图书馆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通过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參考文献:
[1] 刘宝彦.浅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75,135.
[2] 于文.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164.
[3] 苟爱菊.文化强国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2014(1):131-132.
[4]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241-247.
[5] 黄红.浅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经营者,2016(6):52.
[6] 王瑜.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浅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6(28):34.
[7] 程亚男.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38-41.
[8] 董惠.数字图书馆本体应用环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52-58.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