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渭源境内的古民居看明清时期的居民生活

2018-02-13薛桂琴杨世春

新一代 2017年23期
关键词:渭源县古民居

薛桂琴+杨世春

摘 要: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斗争的记录。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不同民族的衣食、器物、居室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建筑在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是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建筑可以反映建造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甘肃省渭源县地处内陆北温带,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南边缘的洮河、渭河分水岭和西秦岭北坡区。境内鸟鼠山系由南向北延伸,把全县分为东西两半,为天然分水岭,由于南北地势高差悬殊,植被差异显著,南北分明,北部干旱少雨,而中南部雨量充沛,寒冷阴湿,植被良好,树木繁茂。先民们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古老的文化,房屋建筑也各具特色,差异很大。

关键词:渭源县;古民居;明清时期居民生活

渭源境内的古民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诸多史前居址中,史前聚落一般选择向阳、临水的“二阶台地”建有半地穴式房址。渭源县北寨、秦祁、大安和新寨等乡镇因干旱少雨,地瘠民贫,俗有“干北山”之称。那里的民居与当地环境相呼应,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多用土坯箍窑,或者靠山挖窑作居室。大略有土窑、箍窑、高房和“忙上炕”等几种,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民居大多已经废弃,被瓦房或楼房代替。

中南部如清源、莲峰、五竹、锹峪、会川、田家河、麻家集、峡城等乡镇,到处可见各种样式的板屋建筑,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朴素典雅,古风犹存,镌刻着属于明清文化独有的时代韵律。

纵观渭源境内的民居建筑,我们的先人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就近取材设计自己的住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居民生活,体现了渭河源头这一方水土厚重的歷史底蕴与亘古绵延的独特气质。

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渭源中南部民居大都选择了木结构体系。明代学者何景明诗《陇右送行徐少参》中有“瓦亭之西半山谷,土室阴阳连板屋”句。清代学者杨应琚《据鞍录》载:“首阳县(先秦至北魏,渭源县称首阳县)城内居民仅数百家,盖屋皆以乱石压木片,仅蔽风雨,板屋之故俗也”。这些史料说明渭源中南部自古以来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且先民用木材建造房屋。板屋民居形式多样,有平房也有楼房。由于渭源中南部阴湿多雨,为防潮,屋墙、地面甚至屋顶全用木板,有纯用木板围成的,也有正、侧面装木板,背面用泥土砌成的,屋顶起先用草或秸秆覆盖,后改用瓦片。木材种类有松木、桦木、柳木、白杨及其它杂木,不一而足。

这些建筑一方面满足了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适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影响。木材为可再生材料,有利于循环利用,易于维修更换,抗震性能好,按“阴阳五行说”便于共生,富有亲和力和生命精神;另一方面,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来源于天地,古人以大地为母,把对天地的崇拜转化为自身聚落环境的美好追求,合理选择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说明先民们既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也在因时因地创造条件,改造自然,体现了古人崇尚天地、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

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渭源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是封闭的、保守的、乏味的;外部空间是庄严的、宏伟的、气势的,但古代传统建筑极其重视空间及空间变换,传统民居也非常重视院落空间的使用,庭院中央采用矩形便于灵活布置活动空间。院落式组合建筑、群落传统围合式布局。这跟古代的防御观念有关,做为民居,中国自古以来就怕别人窥探自己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私密意味,合情合理,注重实效,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的充分体现。

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观念。中国人强调族群利益,因此重视家族和家庭的传统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特征。建筑最核心的功能是家的承载体,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承载体。在中国人的历史传承中,尊崇礼序、讲究对称,往往直接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家风与资望。渭源板屋四合院也是北方合院建筑的代表,它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以血缘为纽带,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以礼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孔子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便是古代中国的礼制系统。渭源境内的民居房,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既有单坡的,也有两沿水的,建筑形式为中间一正屋,两侧各套接一间耳房,与正屋相通,且耳房较正屋向前凸出,正屋门凹进去,耳房只安窗,老百姓称为“深门浅窗”、“绞插”。为四合院中的主房,一般建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主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是封建等级意识和宗法制度的强烈的体现,这种建筑文化几千年保持不变并相继发展,彰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渭源县古民居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渭源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栽培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近10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简述古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