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中的作用

2018-02-13周伊人

新一代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感知

周伊人

摘 要:本文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文化教学的目的和作用,以人类感知中的非语言行为为例,明确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教学;感知;非语言行为

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董亚芬教授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这就说明了,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人们通过语言感知文化。语言不仅表达了文化价值观,还体现了文化规则,象征了人们的文化身份。在文化教学中,通过传达中华文化的传统性和特殊性,可以更加明确地让学生感知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语言是一种可以交流和反映人类沟通的文字符号,我们著名并引以为傲的就是中國诗词,它们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所推崇和骄傲的,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在每个不同时期的诗词中,可以表现出时代的历史感和语言的变化性:最早的西周至春秋时代,诗歌就产生了大批辉煌的篇章,《诗经》也是最为人熟知的,篇章中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学习这些诗歌,了解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所想表达的内涵,均可令人感同身受。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而提起屈原,就会不得不让人想起中国节日——“端午节”,既可以了解文字,又可体验传统节日,将是一件妙事呀!时间再到唐代,这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试想如果对外汉语的学生们可以为之所用,对之感兴趣,那将会对各自的教学和被教学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语言是最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征,让学习者感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都可以从语言中获取信息,找到根据。简单的阅读和接触,并通过老师进行字面的阐释和介绍它们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汉语,使语言真正起到交际的作用。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用到另一种方式,即使用非语言行为进行文化传播。非语言行为即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和空间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可能无意间都会掺杂着非语言的行为教学,比如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解释词汇,大幅度的身体动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而这些通常会用在初级教学中。在西方的教学中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方式,当我们借鉴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种非语言行为可以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选择,分类,意义联想和解释。所以当我们可以很好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教学时,学生们会进行更直接的反应,有利于教学的实施。非语言文化具有文化特性,是社会文化的反映。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会出现障碍和问题。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比较注重集体主义,西方大多数国家注重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所以在文化教学中,我们必须把不同的文化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用非语言文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服装。汉服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们的传统服饰文化之一,在当今社会,更有多处教学运用类似此种形象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教学。新闻更有“48名外国留学生河北保定穿汉服拜孔子”诸如此类屡见不鲜,在参与中对中国的古代礼仪和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有学生表示愿意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带到家乡教更多的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这是非语言文化进行交际学习的最好结果。

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领域中,要学习好汉语,就要真正的理解中国文化,在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中细致的观察,通过教学使学生们准确的理解和使用汉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和难以解释的状况,为了减少这种问题,身为对外汉语教师,就要提前做好功课和心理上的准备,并且要保证不能与学生们所在的文化进行冲突。在文化教学中,学习者受教育的内容一大部分都是取决于教师的准备,这就关系到每个教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素养,这都是由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影响的,虽不可避免的会与自己的经历所关联,但要尽量做到以教学为重,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准则。因为要面临的是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国家,民族,信仰的人群,这就势必会直接面临“文化差异”,要学会克服“汉语中心论”以及中国文化优越论的干扰,直接做到平等待人,学会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和地方性知识。这些都关系到我们最终的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我们在教育内容中的取舍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经历巨大文化变革和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这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需求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分清主次衡量过后,以主流文化为教育背景,讲中国当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教授给学习者。但是当学习者的学习阶段提高时,他们会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需求,这时就可以循序渐进的逐步深入讲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褚一亭.《文化教学的作用》.

[2]黄悦.《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

[3]张秋香.《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4]瑞文网.《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简介》.

[5]以观复.《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6]姚笛.《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感知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