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课文理解

2018-02-13王圣波

新一代 2017年23期
关键词:狼牙山五壮士连队

王圣波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各科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弱,所以在课文中穿插许多配图,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对于词句的理解,课文都是由许多词语、句子组成的,学生只有对词句有了清晰的理解,才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的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哲理、寓意,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及大部队撤退,英勇抗击敌人,誓死完成任务,慷慨就义的故事。1941年秋,日寇疯狂的向我国晋察冀根据地进攻,当时七连奉命在河北易县西部的狼牙山阻击日伪军的进攻,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抗战,军区决定转移群众,全连苦战一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掩护连队撤退,第六班班长马宝玉带领四名战士,把敌人引上悬崖。他们打退敌人四次冲锋,毙伤日军九十余人,最后弹尽路绝,誓不投降,砸坏枪支,跳下悬崖。《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而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伟大的献身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的教学安排如下:

一、引出课题,激发情感

首先向学生讲述在1937—1945年我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然后,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收集到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引出本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本文题目为什么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叫《狼牙山五战士》,“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战”字有什么区别。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让学生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并學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比如: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逐渐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含义。引导学生们思考五壮士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都做出了那些努力。

三、再次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让同学们朗读并理解下面词句的意思: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那么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呢?“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四、重点突破,理解全文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设计了两次讨论:

一是,第三自然段选择绝路的部门。“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选择往主力方向转移结果是怎样的?选择往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转移结果是怎样的?他们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从“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也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中的“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词以及刚才的讨论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样同学们通过讨论清晰明确了班长马宝玉在选择去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绝路是坚定不移的态度,战士们高涨的情绪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于为群众和连队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是,第六自然段战士们英勇跳崖部分。“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战士们子弹打光了,手榴弹用完了,石头也砸完了,这时候战士们面临的死亡,他们不给小日本留下一丁点机会,纵身跳下了悬崖。让学生们讨论:五壮士在跳崖之前有哪些举动?学生读书后找出“眺望连队主力和群众”“望望向上爬的敌人”“砸枪”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眺望和望望可以互换吗?为什么?砸枪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明白了:眺望是向远处看,写出了群众和连队已在战士的掩护下安全转移,表现了五壮士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望望是向下看了看,说明敌人上当了,被五壮士牵着鼻子走,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蔑视仇恨。砸枪更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什么也不给敌人留下。这一讨论,使学生明确五壮士选择跳崖是他们胜利完成任务没有牵挂又不愿让敌人俘虏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这一选择又一次体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通过上面的两次讨论,创设了讨论情景,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五、总结

一篇课文的理解关键在于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重视文章词句的讲解,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目标,善于从复杂的内容中抓住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头绪,有节奏,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译文的内容是行之有效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狼牙山五壮士连队
美丽河北之狼牙山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巍巍狼牙山传承红色颂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妙对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这里的连队和《军事历史》结为挚友
峥嵘岁月——狼牙山五勇士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