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比较法视角看待如何提升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2018-02-13于春丽
于春丽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特意从“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三方面内容切入,针对如何提升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提升高中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阅读思维能力;比较法;分析;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所提出的“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某种意义讲,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于为提升语文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将以比较法为例,主要探讨一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一、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比较法,是促进学生全面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学生深刻明白文章大意的关键手段。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此来培育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孔乙己》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以此来增强文章的对比效果,凸显人物的典型性格,从而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首先根据该篇课文向学生阐述两种饮酒的人:其一,“短衣帮”靠柜台外站着喝;其二,“穿长衫的”进店里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站着喝。通过讲述这“一长一短、一站一坐”来对比两种饮酒人的外貌形态,以此来向学生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与阶级分化。与此同时,主人公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穿着长衫的人”,这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即下层知识分子)与自命不凡、迂腐穷酸的性格,促使学生逐渐领悟到这不平、不公、差异的根本来源是由于封建没落的社会背景所造成。
再例如,教师在讲述《范进中举》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可带领学生通读一遍文章,然后让学生找到有关文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表现的句子并用横线标示出来。五分钟后,学生们在略读文章后,基本上都能综合概括上述问题的回答,即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他是“现世宝”和“癞蛤蟆”,中举后又说范进是“文曲星”和“贤婿姑爷”,通过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呈现出该人物嫌贫爱富的市侩性格。
由此可见,教师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确实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提升其分析能力。
二、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运用到段与段的对比上,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閱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范进中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范进中举前后的身份地位与经济基础进行对比,以此来揭露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两种不同命运:及第者身份发生转变,地位上升;名落孙山者依旧落魄潦倒,身份地位低下。与此同时,教师可继续运用这种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通过讲述范进对求取功名的如饥似渴,来体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凸显的反讽效果,进而能够让他们从对嫌贫爱富的人物刻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批判封建时代的没落与腐朽、科举制的罪恶。实践证明,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授课,学生们确实都能理清文章主要脉络与中心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运用比较法教学,的确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采用这种对比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象地去探究理论内容。换言之,比较法通过对内容的各种对比来显现出不同与差别,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鼓励人们去自主发掘并寻找。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对两篇不同文章的对比,引导学生逐步培育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范进中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其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无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只能让学生明白其最浅层的含义,无法挖掘其中的真正内涵,也无法从中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将另一篇同样讽刺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列举出来并进行对比,这样一来,学生们会立马提出:“为何范进中举而孔乙己名落孙山?”同时教师也可以就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即相同点为皆是知识分子,爱好功名,但范进最终及第,而孔乙己落第;相同点都是揭露封建社会与罪恶的科举制度,但不同点在于《范进中举》从范进对功名的如饥似渴中表现了当时科举制对读书人的迫害。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紧扣新课改的时代脉搏,紧抓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积极采用比较法来开展阅读教学,通过一系列的课文对比说明与讲述,逐渐引导学生培育并提升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拓展全新的道路与路径。
参考文献:
[1]吕小平.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以《雷雨》表演活动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冯志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