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鲴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8-02-13章海鑫徐先栋张燕萍王生
章海鑫 徐先栋 张燕萍 王生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9)
黄尾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具有易捕捞、肉厚质实、味道鲜美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湖泊、池塘及水库增养殖的理想鱼类。目前,黄尾鲴的生物学特征[1-3]、食性[4]以及繁养殖技术[5-8]等均有大量的研究;完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促使黄尾鲴养殖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中首选的优良品种之一[3],但目前针对这一优良的养殖品种尚没有统一的种质标准。
核型(karyotype) 是指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的总和,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基础,对鱼类核型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染色体组的组成、鉴定近缘物种及构建物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9]。因此,选择对黄尾鲴进行核型研究,有助于补充黄尾鲴细胞遗传学数据资料,制定种质标准,同时也为今后黄尾鲴的人工繁育和遗传育种等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鱼由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黄尾鲴良种场提供,单尾体质量在300~600 g。暂养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暂养一周后开始试验。
1.2 实验方法
1.2.1 染色体标本制备
参照王德祥和丁少雄[10,11]的方法改进染色体标本制备步骤:①选取3尾体格健壮、活力好的个体,按鱼体重100g/mL抽取尾静脉血后按鱼体重100g/mg从胸鳍基部注射PHA后暂养;②暂养8~10h后,按鱼体重100g/mg注射秋水仙素;③注射后15min 剪鳃放血,取头肾置于生理盐水中进行组织破碎,制得细胞悬液后静置10min; ④ 500r/min 离心5min后收集细胞,加入 0.075 mol/L KCl溶液后37℃水浴低渗 30 min,500r/min 离心5min后加入新配制的卡诺氏固定液室温固定 20 min,之后重复固定 2 次;⑤再次离心后取沉淀,加入适量新配制的卡诺氏固定液重悬细胞,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滴在预冷玻片上,过酒精灯火焰 3 次,自然晾干备用。
1.2.2 核型分析
用滴管吸取10%的 Giemsa 染色液平铺在玻片上染色20min,然后使用蒸馏水缓慢冲洗干净,自然干燥,室温保存。选取来自不同个体的1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计数,计数结果用于确定染色体总数。并对分散良好、着丝粒清晰、长度适中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拍照,依据照片进行测量和统计。 按照相对大小编号,根据 Levan[12]的标准将染色体分成4 组,即①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s,M);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s,SM);③亚端部着丝粒染色(subtelocentrics,ST);④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elocentrics,T) 。
2 结果
在显微镜下选取了100个黄尾鲴中期分裂相较好的视野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黄尾鲴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总数为 48条的有81个,占分裂相总数的81%,所以判断黄尾鲴的二倍体染色体总数为 48。从良好中期分裂相中所得的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如表2所示。黄尾鲴细胞染色体很小,最长染色体相对长度为 4.16,最短者为1.3,长度比为3.2。按Levan[12]命名法可分成3组:M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9对;SM型(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3对;T型(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核型公式为2n=48=18M+26SM+4T,NF=92,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黄尾鲴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和核型图谱如图1和图2所示。
表1 黄尾鲴染色体数目统计
表2 黄尾鲴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
图1 黄尾鲴中期分裂相染色体
图2 黄尾鲴染色体核型
3 讨论
试验中得到黄尾鲴染色体数2n=48,这与前人[13]所得结果一致。黄尾鲴属于鲤科鲴亚科,从染色体数目看其与其他鲴亚科鱼类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48。这表明其与其他许多鲤科鱼一样,染色体数目在进化上是保守的[13,14]。余先觉等[15]认为某一分类群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种类所具有的染色体二倍数,可作为该分类群最基本的核型特征。黄尾鲴与已知鲴亚科鱼类如银鲴(2n=48)、细鳞斜颌鲴(2n=48)、逆鱼(2n=48)等的二倍体数一致。除染色体外,黄尾鲴的核型与其他鲴亚科鱼类的核型也一致。细鳞斜颌鲴和逆鱼的核型均为18M+26SM+4T,NF=92,而银鲴核型为20M+26SM+2T,NF=94[16-19]。根据现代鱼类演化的理论,染色体结构的重排可以引起 NF值的变化,在 2n值相同的分类群之间,臂数的变化是从进化上低位类群到高位类群的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即具有较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类型是比较原始的,而出现较多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类型是比较进化的[15]。因而,从核型上看黄尾鲴与细鳞斜颌鲴和逆鱼处于同一进化顺序,银鲴则进化程度更高。上述核型多态性也可能是由于鱼类的不同地理种群,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不同,测量染色体的时相不一致以及测量和配组误差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