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萎缩性鼻炎危害与预防
2018-02-13李欣
李欣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畜牧兽医站,徐州 221700)
0 引言
猪萎缩性鼻炎的致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该种疾病属于典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危害仔猪。饲养管理不当、卫生防疫差的小规模养殖场,很容易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猪群感染该种疾病后,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率,但也会使猪群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影响饲料利用效率,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猪群中由于存在隐性带菌情况,当一批猪恢复健康后,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发病情况。因此,在猪萎缩性鼻炎预防中,应该始终坚持防治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发病后应该制定完善的净化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诊断、及时防控。
1 流行病学
猪萎缩性鼻炎在世界各地的生猪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发生,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受到该种致病菌的感染,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随着仔猪日龄的下降,发病率与致死率呈现升高趋势。但新生仔猪对该种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通常在出生几周后,仔猪才会感染该种疾病。断奶仔猪感染该种致病原后,常会引发出现卡他性鼻炎和咽炎,或者出现轻微的鼻甲骨萎缩。成年猪感染猪萎缩性鼻炎后,常观察不到临床症状,呈现慢性和隐性经过,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播源。猪萎缩性鼻炎除感染猪,还可以危害人和其他动物,引起鼻炎等症状。养殖场的患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患病猪和隐性带菌猪的鼻腔分泌物呼出的空气、飞沫中存在大量致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传播。母猪感染该种致病菌后,常会通过垂直途径,将病原传播给仔猪。由于猪萎缩性鼻炎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整个病情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常呈现散发流行。饲养管理不足,猪舍潮湿,卫生条件较差,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可以加速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在江苏地区,猪萎缩性鼻炎常发生于春秋季节。不同品种的猪易感性和致死率均存在很大差异。
2 临床症状
患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炎症状,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通常体温不会显著升高。发病后,患病猪进食量逐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哺乳仔猪患病常会导致整窝死亡。患病猪常会由于鼻塞发炎刺激鼻粘膜而不安,不断摇头拱地,或者用前肢抓挠、摩擦患病鼻腔部位。少数患病猪在发病几周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大多数患病猪发病后,临床症状逐渐加重,鼻甲骨逐渐萎缩,并从鼻腔中流出脓性鼻液,鼻液中常夹杂血丝[1]。发病严重时,患病猪张嘴呼吸,腹式呼吸,用力打喷嚏使鼻腔黏膜破损流出鼻血。个别患病猪还会出现结膜炎,表现为眼结膜发红流泪。通常发病经2~3个月,患病猪鼻甲骨萎缩消失,面部变形,两侧鼻孔大小不一。患病猪生长发育停滞,难以育肥,成为僵猪,使养殖场的淘汰率升高。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可以发现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表面存在大量淤血斑点,肾脏表面存在广泛性的点状出血或者边缘存在大量梗死病灶。心包膜表面附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将心包打开后,内部存在大量胶冻样的液体。质地变硬,切开后可以发现心肌严重增厚变粗,心室变小。所有病死猪的肺脏萎缩严重,外观呈现暗灰色,并存在肝变区域。喉头黏膜表面附着大量粘液,将病变鼻腔组织切开后,可以发现鼻腔内部形成一个鼻道,鼻甲骨萎缩变形[2]。在鼻粘膜表面附着脓性和干酪样的分泌物。
4 治疗
为有效控制母猪将病原传染给仔猪,在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内,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土霉素,选择使用磺胺嘧啶、土霉素,每吨饲料中各添加100 g。哺乳仔猪在出生3周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肌肉注射,或者鼻腔内喷雾,每周1~2次,每次每个鼻孔喷雾0.5 mL,直到哺乳仔猪断奶为止。通过采用上述手段,能有效预防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发病猪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感染猪的发病症状。发病早期如果能及时治疗,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药物以及氟苯尼考。同时,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手段,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有一定帮助。
5 猪群净化处理
猪萎缩性鼻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并且猪群中常存在隐性带菌情况,确诊后,在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做好猪群的净化工作。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该将出现过该种疾病的猪群全部育肥淘汰,不能留作种用。与患病猪或可疑患病猪接触过的猪,应该隔离观察3~6个月,确保健康后,才能作为健康猪单独养殖。仔猪断奶后隔离养殖1~2个月,从仔猪群中挑选无病的仔猪留作种用,不断培育新的健康猪群[3]。在对猪群进行严格净化处理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检疫制度,每次检疫隔离处理病猪后,均应该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6 预防
做好养殖场预防工作,是避免猪萎缩性鼻炎传播流行的主要措施。日常养殖中,应该坚持自繁自育,科学引种,在引种前应该做好引种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引种时必须严格检疫,到达养殖场后制定隔离观察期,确保猪群健康后才能混群,将有症状的育肥猪集中饲养,逐步淘汰,无临床症状的猪按照计划逐步淘汰,达到控制与消灭本病的目的。种猪应该坚持定期检疫、定期净化的原则。养殖场应该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制度,提高母猪群的适应能力。同时,在日常养殖中,还应该注重改善养殖环境,降低饲养密度,强化猪舍通风换气,保持圈舍内空气清新,干燥整洁。猪舍内产生的粪便应该及时清除,为猪群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猪舍温度适宜,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对猪群产生的刺激。养殖场还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养殖场,包括猪舍、棚圈、饲料间以及一切饲养用具,都应该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种疾病再次流行发生的关键措施。目前推广应用较好的疫苗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油佐剂疫苗,母猪在产前4周,每头注射2 mL,新引进未经免疫的后备母猪,应该立即免疫接种1 mL。仔猪出生1周龄后,肌肉注射0.2 mL,出生4周龄后肌肉注射0.5 mL,8周龄后肌肉注射0.5 mL,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2次,每次2 ml。
7 结束语
猪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对猪群健康生长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随着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猪萎缩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因此需要养殖户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强化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强化猪群疫苗免疫接种,加强猪舍通风换气,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切实预防猪萎缩性鼻炎的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