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与防控实用技术
2018-02-13孜那提巴合提
孜那提·巴合提
(新疆畜牧科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近年,基层地区的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基层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实验室建设,且投入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也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为动物疫病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1 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注重实验室诊断,不能进行综合诊断
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由于实验室诊断技术能准确地明确动物的致病原、致病原因和致病结果,而且最终的诊断结果更加可靠。在动物疾病诊断中,很多技术人员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技术。在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前,并不能深入养殖场开展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学诊断。由于整个诊断过程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如果单纯依靠实验室诊断结果,会使其他诊断技术被忽视、弱化,同时也会阻碍这些诊断技术和学科的向前发展。在进行动物疫病诊疗中,越来越多的动物疫病常呈现混合感染、隐性感染、条件致病性、个体差异性感染等[1],给动物疫病诊断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果单纯依靠实验室诊断手段,通常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和较多的设备、人力。
1.2 专业诊断人员缺乏
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工作是一种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化工作,但是在广大基层地区,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队伍严重建设不足,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导致实际疫病诊断中,难以开展针对性的实验室诊断工作,实验室只能操作一些简单的免疫抗体监测等血清学试验。由于整个工作队伍专业素质较差,现有的工作队伍主要从事疫苗发放、数字统计和相关技术推广工作,逐渐远离了技术领域。当辖区范围内的养殖场出现病死动物后,不能进行有效的前期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直接将病情上报到省级部门。
1.3 诊断试剂存在问题
在开展实验室诊断中,需要利用大量试剂,这些试剂的质量对最终的诊断结果产生的影响很大。虽然由于诊断试剂的生产厂家较多,国家也没有对相关试剂做出统一的规范,很多厂家生产的诊断试剂操作方法不一致,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性。我国关于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技术由国家规定、地方规定和行业规定,但是关于诊断试剂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2 对策
2.1 利用综合诊断方法开展动物疫病诊断
在进行动物疫病诊治时,地方兽医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的疾病诊断,做好辖区范围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分析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统筹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对患病动物进行综合性诊断,而不是一味强调实验室诊断的唯一性。通过将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诊断、病理学诊断有效结合,为提高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坚实基础。
2.2 加强实验室诊断队伍建设
在广大地区,通过加强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经费投入力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逐步转变基层地区专业实验室诊断人才缺乏、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而使庞大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能真正发挥疾病诊断的作用,满足目前动物养殖规模扩大、动物疫病多、动物疫病发生复杂、流行呈现新特点的工作要求。
2.3 完善法律法规,约束诊断试剂不科学生产的行为
为确保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需要国家在这段时间制定相关试剂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生产要求,确保动物实验室诊断试剂在研发、生产和市场运作过程中,都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上实验室诊断试剂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整个诊断试剂的产品质量,有效确保动物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高效开展。地方政府部门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和强制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地方性实验室诊断试剂的统一化生产规格,以确保本地区动物实验室诊断工作开展的高效合理。
3 动物疫病防控实用技术
3.1 疫情监测
首先,早期预警。早期预警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社会、人类安全、公共安全的重特大动物疫病,在流行传播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强制性免疫接种,有效预测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流行趋势,进而有效控制重特大动物疫病发生;其次,动物疫情监控。该项工作主要是利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职能,对辖区范围内的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流行趋势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分析、调查,以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风险[2]。通过日常加强预防性的监测,可以尽早发现辖区范围内的动物疫情或可能存在的动物疫情,制定科学的免疫措施,防范动物疫病传播流行,做到有备无患。针对已经发生疫情的疫区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充分了解疫病的扩散程度、扩散方向和受威胁区域的动物种类、群体规模,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3.2 免疫监测
首先,科学免疫。免疫接种是预防多种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重要举措。要结合本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流行规律以及曾经发生过的动物疫病情况,制定完善的动物免疫程序。在动物疫苗免疫接种前,还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免疫监测,科学地做好辖区范围内动物疫病防范工作,保证畜禽生产安全;其次,母源抗体监测。动物出生后,通过及时进行母源抗体检测,有效掌握动物体内母源抗体的衰减情况,以便确定首次免疫的时间。当动物始终处于较高母源抗体水平,又必须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时,应该确保科学选择疫苗,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3.3 疫病监测
切实做好非典型和典型临床症状的诊断,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为下一步实验室诊断奠定坚实基础[3]。在利用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时,首先应该进行病原学诊断,从病料中分离致病菌,根据致病菌的生长情况,明确致病菌种类。针对病料中是否存在致病菌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对于细菌性感染的,应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没有分离出细菌但具有传染性的,应考虑是否是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采用免疫学和血清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液凝集试验、琼脂扩散免疫扩散试验、荧光免疫试验、中和试验。寄生虫常用的诊断方法为沉淀法,通过检测粪便和某些组织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成虫,判定动物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动物疫病呈现高发趋势,很多动物疫病的发生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多种疫病常混合感染,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明确致病原,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在进行动物疫病诊断时,利用正确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明确致病原因,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