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技术

2018-02-13申凤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耳病疫区致病性

申凤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畜牧产业化办公室,朝阳 122500)

0 引言

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养殖规模与养殖数量越来越高,这就给一些传染性疫病的集中爆发提供了条件。某些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发病后可以迅速传播整个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是兽医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对生猪健康造成的危害巨大,一旦发病将会给养殖场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很多养殖户由于存在侥幸心理,生猪养殖中不注重科学免疫,疫病发生后,不能及时将病情上报,使病情在猪场内进一步传播流行,威胁地区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1 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蓝耳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率最高。该种病毒性疾病对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具有致病性,患病猪和带毒猪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患病猪、带毒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呼出的空气中均存在大量病毒,病毒可以经空气、直接接触、污染饲料、饮用水以及吸血昆虫进行水平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精液、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对该种病毒最具易感性,感染该种病毒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在一个养殖场的猪群通常不会同步感染该种病毒,整个病程持续时间长。猪群更新、引种不科学、猪群扩大是导致该种疾病重新爆发流行的重要原因。

2 发病原因

首先,饲养管理不当。许多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过大,圈舍卫生不良,防暑降温措施不当的问题。进入高温高湿季节后,外界气温突然变化,很容易造成猪出现应激反应,引起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诱发动物疾病。饲料营养价值差、饲料种类单一的传统养殖模式,很容易造成猪群身体发育受到影响,抵抗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疾病;其次,消毒措施不正确。但很多小规模养殖户,认为消毒作用不明显,并不能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和清理制度,在养殖场出现传染性疫病后,也不能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非养殖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进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物品不能进行严格的消毒。有的虽然在门口设置了消毒池,但是消毒池内的消毒药挥发后不能及时补充。有些养殖户发现某一种消毒剂对养殖场的消毒效果较好,使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消毒剂,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

3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在1周内,最长的可达几周。不同年龄的猪感染该种病毒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差异性,并且受到毒株的毒性、免疫状态以及饲养管理因素影响也很大。临床上,高致病性蓝耳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在新的养殖场发病初期,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 ℃以上,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欲望下降,饮水欲望增加,呼吸极度困难,粪便干硬,便秘,小便呈现赤黄色或棕红色。在较短时间内,会在患病猪耳朵、腹部内侧出现出血小点,个别患病猪的两耳末端淤血严重,外观呈现紫黑色。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常引发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产后的哺乳仔猪感染病毒后,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不能正常泌乳,胎衣长时间滞留,阴道分泌物增加。仔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被毛杂乱无光泽,体温升高到41 ℃以上,食欲停止,腹泻,身体逐渐消瘦,共济失调,死亡率高达100%。耐过急性期的仔猪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升高。公猪感染率较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呈现隐性带毒状态,影响生猪的配种。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繁殖能力下降。母猪的身体素质逐渐变差,生产能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免疫水平较低,对其他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抵抗能力较弱,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4 病理学变化

猪解剖后可以发现皮下广泛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肿大,个别病死猪的淋巴结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将胸腔腹腔打开后,内部蓄积大量积液,肺脏和胸腔发生粘连,肺脏肿大明显,肺脏存在大面积的充血出血现象,肺间质显著增宽,内部充满纤维素性渗出液[1]。发病后期会造成实质性病变,将气管和支气管解剖后,内部存在大量泡沫状的分泌物。心脏粗糙,心包增厚,心包内存在清澈的液体。肝脏肿大明显,质地呈现淡黄色、土黄色,表面存在出血斑点和出血斑块。胆囊壁出血明显,胆囊极度肿大,胆汁浓稠,内部存在结晶的胆汁。肾脏肿大,淤血黄染现象严重,肾皮质表面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2]。肠胃粘膜呈现弥漫性充血出血,个别病死猪胃底粘膜存在溃疡病灶,结肠粘膜增厚,膀胱粘膜充血出血。

5 紧急处理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属于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疫病,发病后的患病猪通常不需要治疗,将确诊的患病猪直接扑杀、无害化处理。确诊后,以养殖场为役点、役点500 m半径内为疫区、疫区2 km半径内为受威胁区域,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整个封锁隔离期间,禁止一切生猪和其他动物调运,进出疫区的车辆和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同时,对疫区内的所有养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的新鲜血清进行血清诊断,检测为阳性的猪,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将患病猪污染的饲料垫料清理出猪舍,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做好养殖舍各种饲料用具的卫生消毒工作。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内未出现临床症状,经血清检测为阴性的猪,紧急免疫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疫苗接种后,定期进行抗体监测,针对多次疫苗免疫接种抗体不达标的猪,作为带毒猪扑杀处理。在整个封锁期间,选择使用多种消毒剂,对疫区、受威胁区域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上午和下午各消毒1次,直到封锁解除。当疫区内的最后1头猪死亡或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经过全面的检疫,消毒合格后,解除封锁。

6 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范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传播的主要措施,日常要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增强猪群身体抵抗能力,养殖场应该坚持封闭养殖、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机制,努力改善养殖环境,做好畜禽驱虫、卫生消毒、圈舍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降低多种应激因素。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黄芪多糖,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增强猪群身体抵抗能力。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流行最经济的手段。结合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要求,商品猪断奶后进行首次免疫接种,每头猪肌肉注射2 mL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3]。对于发生过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区域,可以在猪群首次免疫1个月后,使用同等剂量的疫苗,强化免疫1次。后备母猪到70日龄后,肌肉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2 mL。妊娠母猪在分娩前1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肌肉注射4 mL。种公猪70日龄时,肌肉注射2 mL,以后每间隔6个月强化免疫1次,肌肉注射4 mL。

7 结束语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养猪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该种疾病防控现状,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控。

猜你喜欢

耳病疫区致病性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