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甲医院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2018-02-13张彦杰王媛媛

现代医院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技科室机制

张彦杰 王 楠 王媛媛 沈 萌

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面打造医院优势学科群,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大举措[1]。临床和医技学科作为医院相辅相成、共促发展的核心学科,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技科室在医院的作用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2],如何处理好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的关系,加强多学科整合机制,实现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共同融合发展,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的前提[3],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

宁夏人民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下设99个临床科室,包括眼科、儿科、妇科、产科、骨科、口腔、耳鼻喉等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两大系统,为宁夏及周边省市患者提供着高效便捷的临床诊疗服务,同时开设了19个医技科室,包括血液透析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放疗科、输血科、放射科、B超室、病理科等。医技科室作为临床科室的强大后盾,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群的建设,医技学科也被赋予了新的责任,不仅出具辅助报告,还要为疾病诊断提供合理化建议,所以,临床和医技学科的整合发展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和方向[4]。

借助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发展新势头和多学科融合、医联体建设新方向,本文以三甲医院多学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结合问题与本院实际情况探讨医技学科和临床学科融合发展模式,最后以推动医院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契机,总结并讨论多学科融合发展新思路,为三甲医院学科建设和临床医技科室整合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医院多学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临床轻医技”的思想偏见

医院从最初的治病救人到现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转型,促使医院在履行医院职责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内在需求和医疗质量的总体提升,而医技科室长期以来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担任着为临床提供检测数据和检诊报告,为患者提供检诊报告双向职责。追溯医院发展初期,由于医技人员的职责单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开展检查项目有限、功能定位等因素制约,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历史原因造就了重临床轻医技的思想偏见[5]。

1.2 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高

随着医技科室功能完善和强化,下设科室不仅包括诊断科室,还兼顾治疗科室、诊疗一体科室,对医技人员的专业要求明显提升,在医院整体定位、人员流动和结构调整、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以及医疗设备的升级等方面,对员工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医技学科又存在边缘化、交叉性、复杂性等特点[6],所以对于医技和临床等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明显增强,对复合型杰出的学术带头人需求增加,人才储备不够,缺乏标志性研究性成果来推动学科发展。

1.3 学科领域缺乏交流和共享平台

学科融合发展过程中缺乏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机制,临床医护人员与医务人员不能在诊疗过程中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会影响医护人员对科室的总体满意度。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医技科室部分工作满意度较低,尤其在与各临床科室对接时,必须做到快速、精准,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临床医师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占决定性和主导型位置,与医技科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阂,学科交流信息透明度和开放度不够,造成两者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形成恶性循环[7]。

1.4 学科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在学科整合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学科设置不完善、不明确,临床科室缺乏一定的绩效考核机制[8],对临床医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不够,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监管不全面、不合理,医技科室缺少一定的激励制度,医院与科室间的管理存在偏差,对于患者病情的检测和监督缺少及时性和准确性,缺少可行的行为规范和体制机制约束,降低了医疗质量和水平,也抑制了医院和各科室的稳步发展。

针对三甲医院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重临床轻医技”意识明显、对医务人员专业素养要求高、学科之间缺少沟通共享平台、学科机制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医院实际,我院以提升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工作的沟通机制、专科疾病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专业学术交流培训机制、基于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推进影像、检验、病理、功能、临床药学、营养等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专业服务能力提升、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提高、建立重点病种多学科专业团队、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诊疗服务,对如何实现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共同发展进行了探讨。

2 医技学科和临床学科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2.1 建立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的工作沟通机制

2.1.1 建立临床和医技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调研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的满意度,收集临床和医技科室工作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医技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科室的应用情况等。

2.1.2 建立麻醉科、手术科室及输血科的有效沟通机制,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不断提升自体输血比例和术中合理用血率。

2.1.3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为全院医务人员提供适时的药物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将合理用药及药品信息分析作为医院药品遴选的参考。

2.1.4 临检中心与临床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电话或网络等),及时接受临床咨询,咨询人员要施行准入制,咨询途径公示,咨询内容登记、总结和分析,职能处室定期督查相关工作。

2.1.5 建立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随时沟通的相关制度与流程,保证冰冻切片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临床科室解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支持,每季度召开临床病理讨论会,职能部门定期督查相关工作。

2.2 建立专科疾病的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机制

2.2.1 在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讨论工作的基础上,开设多学科综合门诊,以肿瘤中心的投入使用为契机,建立胃肠肿瘤小组、胸部肿瘤小组、甲状腺乳腺肿瘤小组等会诊讨论工作机制,制定多学科会诊管理制度,职能处室监督实施、持续改进,逐步推广到全院其他学科和病种,建立多个专业的多学科会诊讨论机制,明确专家组成员(必须纳入影像、检验、病理、功能科、临床药学等医技科室专家),固化时间和地点,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探索和总结多学科诊疗的工作经验。

2.2.2 完善院内会诊工作机制。一是原则上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和全院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视情况邀请影像、检验、病理、功能科、临床药学等相关医技科室参加;二是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手术科室必须邀请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讨论;三是输血科医师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2.3 临床药师在选定专业的临床科室参加日常性药物治疗工作,开展药学查房,对重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和建立药历,参加病例讨论,提出用药意见和个体化药物治疗建议,审核本人参与的专科病房(区)患者用药医嘱,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安全用药。

2.2.4 建立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联合查房机制。临床科室按照本科室特点,每周科室主任大查房时,邀请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医技科室医师参加科室查房,一是促进医技医师在查房过程更深入地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联的临床知识,二是医技科室医师利用本专业优势协助临床医师解决实际诊疗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医技科室医师向临床介绍本专业医技学科的新技术,便于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合理应用该项新技术。

2.3 建立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专业学术交流培训机制

2.3.1 建立临床医技融合学术论坛,并长期坚持,每年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期,论坛为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搭建起一个增加新知识、开拓新思路、开阔新视野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医技各项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与临床工作的融合,实现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共同发展。

2.3.2 每年制定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计划,按计划定期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合理用药培训和咨询服务。

2.3.3 每年制定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计划,按计划定期对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

2.4 建立基于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

2.4.1 对照《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医技科室服务能力相关指标,梳理我院主要医技科室目前开展的医疗技术和国家要求存在的差距,医技科室及相关临床科室依据工作实际,每年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的工作计划,按计划逐步完善医技科室的技术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对三级医院的相关要求。

2.4.2 依据国家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关于医技科室相关质量控制标准,科室按照标准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并定期报送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资料,职能处室结合自治区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和院内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对医技科室进行定期督查。

2.4.3 充分发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职能,在路径的制定和审核过程中要充分听取、采纳医技学科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并把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的考核体系。

3 讨论和建议

3.1 医院要充分认识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临床和医技科室的融合发展模式争取完善改进,应用落实,切实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院学科建设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打造医院品牌、实现医院发展规划,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习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既要推动单学科的精尖式发展[9],也要推动多学科间的联动式发展,多学科协作诊疗以其自身的特性,为医院总体学科建设、医疗团队综合能力提高、新技术发展、创建学科优势和强化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基础。

3.2 多学科建设是优质资源的累积,通过建立周期性多学科综合讨论机制和多学科科研协作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于综合治疗的诊疗能力和新兴前沿知识的获取途径[10]

通过加强学科品牌建设,打造学科集群,加强临床学科横向与纵向的联合,提高学科规模效益。通过推行临床学科分类管理,对学科进行分层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学科建设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临床学科知名度和辐射力度,从而提高患者收治水平。通过优化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从多角度、多层面探索临床医学领域的难点疑点,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诊疗特色,开展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临床和科研工作[11]。

3.3 医技与临床学科融合发展为不同学科间提供了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的平台,和谐有效的沟通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的有效措施

两科室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医技科室应树立“面向临床”的观点,为临床科室提供快速有效的诊断服务,每项检查的技术操作务必认真、细致、及时和准确,每项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做出全面、辩证的综合判断,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医技服务总体满意度和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12]。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不断融合各学科间的诊疗方法,提高疾病综合诊疗水平,打造学科技术科研交流平台,优化诊疗方式和发展新技术。

3.4 加强医院学科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提升医生综合能力

通过遴选学科带头人,凝聚学科力量,大胆选用优秀人才担当骨干,引进和选拔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业扎实、素质优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为学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13]。调动和保障医务人员积极性,创新人才资本管理机制,注入新鲜活力,吸引青年人才,支持青年骨干到国内外培训进修,抓好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总之,医技与临床学科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任务,提升医院及医院相关学科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医技与临床学科融合发展是医院今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医院综合改革带动诊疗模式发生转变的必然趋势,需要临床和医技科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在工作机制上取得突破,为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创造良好条件。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要及时反馈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定期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协调工作中存在问题,持续改进工作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医技科室机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