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营医疗集团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2-13李洪军樊映川
李洪军 樊映川 万 伟
回顾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企业的兴衰史,不难发现屹立百年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创新。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没有对事物发展动向的敏感性触觉,事物内部规律的系统性认识,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创新离不开思考和研究。民营医疗集团通常是指拥有多家医疗机构的集合体,是以连锁医院为主的企业。民营医疗集团作为企业和医院的综合体,其“百年”梦想一样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不但是反映一个医院、一个学科以及一个团队实力的重点标志,也是决定其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1]。民营医疗集团的科研活动要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挂钩,这就决定了民营医疗集团科研工作路径将不同于公立医疗机构或科研机构,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重点。
1 科研决策上要一以贯之
民营医疗集团生存的关键是要有可持续的利润,其利润生成链条是:救治能力→患者就医→获得利润。科技研究就属于链条的第一环节:创造新的救治能力,构建新的学科体系。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的层次地位、学科学术水平、学科带头人创新能力的标志[2]。分析全世界著名医疗集团发展史,无论是国外的梅奥医疗集团、克利夫兰诊所等,还是国内的协和、华西、湘雅等医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科水平、学科知名度,而支撑这些知名学科背后的是强大的科研体系所形成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扩大学术影响力和提高医疗技术与质量水平,提升自身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3]。这种竞争力形成的根基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带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推动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核心竞争力[4]。从另一角度看,民营医疗集团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才能留住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两者之间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民营医疗集团科研能力的大小决定了高层次人才的归属,高层次人才的去留又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科研成为民营医疗集团发展道路上必须要逾越的关口。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凡创新都有风险。在科研实践中,有可能科研成果并不能马上被临床运用,没有得到想要的科研“回报”。此时,民营医疗集团的掌控者能否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能否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劲就是关键。如果企业高层意见相左、分岐不断,或者半途而废、朝令夕改,最终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劳燕分飞。只有从上至下,形成了科研是医疗集团生存发展“生命线”的一致性认识,在执行层面才会有一致性的行动,最后汇聚成强大的合力,相关科研战略、各项规划、规章制度才能接上“地气”,成为集团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2 战略目标上要科学可行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可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浩瀚无限,不可能做到全部覆盖,全面涉及。“有所为,有所不为”几乎是所有企业的科研目标筛选准则。同样,对于民营医疗集团来说,哪些为,哪些不为?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实现什么样的目的?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许多“什么样”都需要医疗集团在顶层给予规划和设计,绘制出总蓝图和行动路线图。科研战略目标既不能定得过高,让人有一种远不可及的感觉;也不能定得太低,使科研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而是要让人努力跳一跳就能达到。只有集团把底数摸清了、方向把准了、计划拟好了、措施定准了,整个集团的科研工作才有方向可循、规章可守、措施可依,才不会造成科研人员对于工作方向的把握不准确[5]。科研工作的“驾驶盘”才不会失控,不会出现因操作失误发生“交通”事故,始终走在科学、正确、可行的道路上,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科研品牌。
3 科研模式上要灵活多样
观察现有的科研体系就不难发现每个院校、每个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因而,民营医疗集团要结合自身“成功基因”和独有的科研资源,在科研各项活动的组织上,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3.1 建立获取多种科研资金的渠道
在科研资金来源渠道上,资金是科研的血液,民营医疗集团受其研究方向和科研目的的限制,不可能同公立的科研机构一样,获得较多的“公共”科研基金支持,多数以自我投入为主,不可能有源源不竭的“闲余”资金,必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因而,要建立获取多种科研资金的渠道。第一种渠道,申请公共科研资金。民营医疗集团的知名专家教授可以建立课题小组,申请国家自然类、社科类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经费、医疗成果科研项目等,或者是其它研究机构或供应商定向委托的科研项目经费。第二种渠道,设立内部科研基金。民营医疗集团可以专门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科研基金。在集团内部建立各专业、学科的课题研究小组,由学科小组按照课题申请的一般程序申请课题资金。集团成立各专业、学科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评估、批准、验收课题研究和成果。第三种渠道,建立公私混合资金。从科研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与相关科研机构、院校共同成立研究院、所或项目组,共同申请国家类课题,获得研发经费。也可以资助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专家教授,采取合伙人制、参股的形式共同成立科研公司开展科研合作。
3.2 科研项目选择多样化
在科研项目的选择上,临床医疗工作是医生的日常工作,患者是临床科研得天独厚的资源[6]。澳大利亚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因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奖,可见临床科研大有作为。加之民营医疗集团的科研资源是临床实践,科研的目的是提升医疗诊治水平,最终目标是转化为“利润”。因而,民营医疗集团科研的重点应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为辅,以新技术、新专利、新设备、新药物的临床实践作为主攻“阵地”,并着眼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布局某一专项的系统研究,以某一点的突破带动线、面的发展。在项目的选择上,应以集团内部的医疗优势和信息资源为基础,广泛开展一些“差异化、独有性”的研究。对于某些基础研究可采取“草船借箭”的方式,通过资助或合作的方式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共建、共研课题,实现成果共享。在研究方向的组合上,除了把目光锁定在本行业、本领域的前沿方向外,还要把眼光放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上。如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交叉,甚至可以是多专业、多领域交叉,促使科研项目选择的多样化。
3.3 逐步完善实验平台建设
在科研硬件的建设上,先期科学研究可以围绕民营医疗集团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优势和患者资源展开,并根据资金的“富余”程度,逐步完善相应的实验平台建设。在一些特殊科研项目上,可租用其它科研机构的实验设备和平台。
4 人才培养上要突出重点
医学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科研医生的创造性劳动,这是科研成败的关键[7]。没有科研工作的核心——人的奋斗,一切都是空谈。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服务队伍是做好科研工作的核心。这就好比科技人才队伍创造价值是科研工作的“生产力”, 而科技服务队伍服务科研是科研工作的“生产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和配合。
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要从科技人才的全生命周期来筹划。既要依赖外部“引”,花大力气引进顶尖的科研人才。更要依靠内部“育”,开展科研能力培训,结成科研“团伙”,实施“青苗”计划等方式培养科研人才。未来可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多与国内院校和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尽早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和院校,实现人才的选拔、教育、培养等环节的“闭环”。
科技服务队伍的主要工作是科研计划、论文、成果、档案、设备、经费、人员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虽然,科技服务队伍看上去从事的是“非科研”型的工作,但它是科研工作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也是创新性的工作。它能够协助医疗集团扩展科研资源、解决日常管理和减轻专家负担,提高科研成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在其人才培养上,除了“引”、“育”等常用方法外,还必须强调其服务意识和管理才能,力争把科研管理从服务性、事务性工作拓展到指导学科发展、提升科研能力、提升医疗水平的高度。
5 科研管理上要务求实效
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活动中起着监督与指导的作用[8]。科研管理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以通过加强科研管理,确保科研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是不可缺少和极其重要的工作。
5.1 建立有效的科研绩效文化
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设法激励和激发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9],一旦人人有了创新的激情和原始动力,一切外在条件的约束就会被征服。科研人员激励不仅只有物质方面的激励,而是多种激励的总和。科研人员有个体差异性、动态变化性,只有科研人员要求得到满足,才可以产生最忠诚、最敬业的激励状态,从而可以更深层次地开发科研人员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以正向的激励形成对科研成效的正反馈效应,并给其他人一种榜样效应,逐渐使主动参入科研工作、干出科研成绩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好的氛围和传统固化下来。在激励的具体内容上,可以在任职岗位、职称评审、工资待遇,参加学术交流、国外访学、进修,行业圈子内的知名度等方面作文章,指导医务人员妥善处理素质提高与前途发展等问题,促使医务人员产生一种自我实现感[10]。另外,要给予科研人员恰当的尊重,尊重其科研成果和劳动,会更加促进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科研绩效的严格执行,慢慢形成执行绩效的“铁律”文化和“主动创新”的科研文化。
5.2 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科研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保障科研管理工作高效高质的运行。一是科研计划申报立项审核体系,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审核评估各类课题的可行性,提高中标率和参与率。二是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各项规定,把握好经费的“出入关”。三是科研项目进展体系,在集团内部建立导师制,设立科研秘书、科研助手等岗位,或者招聘兼职与专职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除了按照时间节点检查督促好项目的研究进展外,还要主动靠前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各类困难,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科研成果管理体系,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如新技术、新方法、新专利等,可组织业内专家或者相关企业对科研成果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实现科研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5.3 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
科研工作相对烦琐,稍不留意就会出错,因而借助管理工具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背景下,科研信息的查询传播和交流越来越便利,对掌握科研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1]。科研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最新的科研管理技术和研究成果,如构建“互联网+”管理模式,开发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管理工具,建立科研项目、人员、团队、成果等数据库,使科研工作的各种进展、各项成果清晰可见,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做好民营医疗集团的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注重加强系统外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系统中每个要素的作用,形成系统功能上的整体跃升,科研这驾“马车”才能跑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