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相结合,提升畜牧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2018-02-13任智慧刘俊盈赵运良
任智慧,刘俊盈,赵运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三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四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J]。高等教育在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1 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学研相结合,要充分利用产业、教学和科研资源,将三者有机结合,将三者的知识、技术、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中国高等教育本科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
2 畜牧学科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1 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
畜牧学科是理论和实践要求都非常强的专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和一般性的生产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可以把课堂知识和实验室技能用于生产实践,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 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畜牧学科不仅是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而且是一门技术不断进步的学科,产业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出现,而教科书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拓展思路,巩固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4]。
2.3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科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未知领域,激发学生通过科学研究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树立攻克科技疑难问题的信心。
2.4 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合作,将已有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或通过科研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转化相关成果,与企业共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5]。同时通过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 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产学研相结合,离不开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由于教师本身的成长经历不同,中年以上教师在产、学、研方面的能力均较为过硬。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其优势,但生产实践能力是其短板。随着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多途径的实践活动,提升青年教师在生产实践方面的教学能力是“产学研相结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学校要创造条件,采取让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承担技术职务、承担产业化项目、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座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常年工作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上,在一定时期内,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难免会固化,教学中引进新鲜血液十分重要。采取开放办学的方式,按照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不同方向,广泛聘请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合作承担课程教学,传授新课题、新工艺、新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2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保证。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入实践基地学习锻炼,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基地建设上,一要加强现有实践基地的建设,二要甄别淘汰不合格的实习基地,三要开辟新的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应选择可以进行教师科研成果转让的企业,建设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研究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践教学基地的持续运转。
在实践基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主动进行科研立项和合作开发,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服务于企业,实现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研究的建设目标。组织学生和教师开展对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等工作,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在工作中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主持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生产经营的能力[6]。
3.3 加强现场教学和生产实例教学
畜牧学科是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拓宽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7]。实践教学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讲解,讲授生产环节的关键点技术措施。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了解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通过现场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分析和应变的能力,培养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深一层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3.4 建立科学讲坛和技术讲坛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总监、技术能手、总经理及董事长就科研和产业技术问题开展讲座,追踪科技热点,透视产业技术,分析产业技术中的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拓展技术创新的思路,了解产业需求,反过来可使教师更加准确的确立科研方向,增强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实用性,使科研内容变得更有意义、更贴近产业实际。
3.5 承担企业委托公关难题
承接畜牧企业委托攻关难题,是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实验条件优势和前期研究基础储备的优势,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所承接的企业难题是企业在长期生产中表现出来的重要问题,技术难度大,并具有广泛性和产业共性,对企业经营效益有较大制约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后,可较大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对此类问题,企业也做过大量的研究而未能解决。利用上述优势,分析生产问题,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技术攻关。通过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将成果广泛推广,可以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8]。
3.6 承担企业技术托管
承担畜牧企业技术托管,是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学校利用自身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技术储备优势,全盘承担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与企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到技术工作中去,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管理组织能力。承担企业技术托管是产学研相结合很好的运行方式,既可以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验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合理性与实用性,又可以锻炼教师队伍,并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达到校企共赢、教学相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