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三疮”的诊治
2018-02-13李志超
李志超
(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宁安 157400)
“三疮”指牛的口疮、舌疮和恶疮。口疮是指牛口腔黏膜反复出现一个或数个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临床上以疼痛、流涎为征;舌疮是指牛心经积热,或胃热熏蒸,或异物损伤舌体,致使舌与口腔粘膜发生以红肿、水泡、溃烂、流涎等为特征;恶疮是牛体表某部位发生肿胀、化脓和溃疡,创面久不收敛,以病程长、病位深、面积大、难以愈合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1 口疮
1.1 病 因 多因脾胃湿热内积,热盛化火,火邪循经上攻,或内伤情志,肝气郁结,积久化热,或心火亢盛,火毒上炎熏蒸于口而生疮;素体阴虚,阴液耗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炎而致口舌生疮;劳役过度,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湿郁久而生热化火,阴火上灼而生疮。口疮不单一发生,常与口腔其他疾病和咽炎并发。
1.2 症 状 患牛口腔黏膜或舌边有散在的、形似钱大小、被覆脓膜的溃疡灶,周边微红、微肿,疼痛,流涎,严重者进食和饮水困难。有些患牛反复发作。
1.3 治 疗 中兽医认为本病应以清热泻火、健脾补虚为则。(1)附子理中丸,20丸/d,灌服。(2)口疮灵。蜂蜜(冬天略加温)250g,冰片3g,小苏打30g(均为3次药量)。混合,调成膏剂。将药膏用单层纱布卷成长约16cm柱状,两端另系约16cm长的绷带,令患牛噙于口内,将绷带两端分别固定在笼头上,饲喂、饮水时取下,1次/d。治愈率极高。(3)射干、青黛、黄连各20g,冰片10g,鱼石脂软膏4支,青霉素6支,VB610片。共研细末,加适量温水浸泡软化,与鱼石脂、青霉素混合,制成舔剂。用消毒纱布(或棕片)将药包裹扎紧,纱布两端用细绳系于患牛的两角固定,防止吞食,再将药包含于口中,让牛舔食,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消炎、削肿。
2 舌疮
2.1 病 因 热邪积于心经,上攻于口舌,或脾胃积热,上冲熏蒸口舌,或草料不洁,混杂有麦芒及异物等刺伤口舌,使之破溃而生疮;膘肥体壮,饲料丰盛且供量过多,导致食料不化,或天气炎热,使役过重,久渴失饮,乘热喂料,料毒积于胃肠,上攻心经而发病;某些传染病等诱发。一般春、冬季节水牛多发。
2.2 症 状 初期,患牛精神不振,舌体微肿、呈鲜红色、触诊敏感、疼痛,口温增高,口流黏涎。随着病情发展,舌生芒苔,唇颊黏膜潮红,口腔气味臭,舌尖、舌体或舌根有豆粒样大小不等的肿泡,有的糜烂,形成溃疡,甚至蔓延到口角及唇边;有的舌面中部、尖部有蚕豆大不规则的黑红色凹陷,采食困难或吐草团,逐渐消瘦。严重者舌整体溃烂、坏死。异物刺伤者有时可见到异物。
2.3 治 疗 中兽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为则。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大承气汤。酒黄连、酒黄芩、酒黄柏、酒栀子各24g,酒大黄30g,芒硝120g,枳实、川厚朴各18g。膘肥、毒重、热甚者加生石膏60g,黄药子、白药子各24g;毒轻者减芒硝,加甘草15g。共研细末,加鸡蛋清5枚为引,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2d,一般服用2~3剂。机体虚弱而患上述病症者,在服上方药病情好转后,取连翘、桔梗、乳香、没药各24g,金银花、蒲公英、生地各 30g,木通、甘草、薄荷各 18g,口腔糜烂者取青黛10g,黄柏9g,生蒲黄15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疗效显著。金不换散:胡黄连1份,明雄1份,朱砂1份,硼砂1份,冰片0.2份。共研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镊子或手取出患部异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2%食盐水将舌疮部冲洗洁净,再用竹管或纸筒装上金不换散药末,吹入患部,2~3次/d。若心经积热、上攻于舌所致舌疮,在用金不换散局部治疗的同时,内服消黄散、洗心散或加味知柏汤。可在3~7d内痊愈,疗效优于冰硼散、青黛散、胆矾散、碘甘油、磺胺明矾合剂等。
2.4 护 理 喂给富有营养的麸粥,禁喂干硬粗糙饲料。
3 恶疮
3.1 病 因 多因创伤较深,脓汁不易流出而潴留,或创面较大延误治疗被感染。
3.2 症 状 患牛体表皮破肿胀,化脓破溃,久不愈合,尤其深部疮更难以愈合,有的肉芽肿严重增生,溃面久不收敛。
3.3 治 疗 多以消肿止痛,防腐生肌为治则。(1)生石灰500g,红糖250g。将生石灰研成细粉过筛,加入红糖拌匀。用量视疮腔大小可定。共治疗数例,均获满意效果。(2)桐油血竭膏。桐油2份,血竭1份。置桐油于小锅或其他器皿中漫慢加热至沸,立即将血竭碎块倒入桐油中不断搅动,待血竭全溶即去火,静置冷却,覆盖白纸备用。擦净疮面,涂敷药膏。药膏脱落再涂,直至痊愈。一般用药5~7d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