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畜禽产品供应的几点思考
2018-02-13陈均林陈庆垒
陈均林,陈庆垒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200)
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并且仍处在快速的城市化阶段,人口快速导入城市,不仅带来城市的高效发展,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高度集中也给城市的民生问题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何保证畜禽产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不仅是政府的应尽职责,也是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经验,提供几点思考建议,以供城市管理者参考。
1 我国畜禽产品消费特点
大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8540万t。其中,猪肉产量5229万t,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39.76kg,虽然消费总量相比2014年的41.9kg已连续3年出现下滑。但猪肉依然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力,约占比为62%。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居民肉类食品的消费不仅数量有明显增加,而且更加注重质量,脂肪含量高的猪肉消费略有减少,中高端的牛羊肉消费逐渐增加,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促进了品牌肉企的发展,黑猪肉、绿色、无公害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2 城市畜禽产品供应存在的问题
2.1 畜禽产品供应能力低 由于城市人口比较集中,而且居民消费能力高于农村,所以城市肉类消费量较大且比较集中。但由于污染原因,城市管理者大多不支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以所在的东莞市为例。东莞市早在2002年就印发了《东莞市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划定了禁养区,目标是至2009年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虽然禁养目标没有按期完成,但经过几次清理拆除整顿,东莞市目前仅剩下很少的几家规模化养殖企业了,而且对他们的环境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基本实现了全市禁养的目标。
东莞市年消费生猪约300万头、家禽约1亿羽,而东莞每年出栏的生猪不足15万头,这意味着本市消费的生猪95%以上 从外地调入的。如此大量的调入,对生猪调运检疫监管和周边非禁养地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2.2 畜禽产品肉质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城市所需的畜禽产品大多是从外地调运,而从养殖基地调运到城市的市场或者屠宰场一般需要4~12h,调运过程的物流成本不仅会增加畜禽产品的价格,调运还会受到疫情、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稳定供应。而且畜禽从养殖场到屠宰场期间,要经历禁食、禁水、驱赶、混群、装卸、运输、电击等环节,期间会接触到噪音、饥饿、脱水、疲劳、外伤、晕车、拥挤、惊吓、高温等应激源,这些应激会明显降低畜产品肉质质量,造成宰后肉的品质下降。
城市周边潲水养殖时有发生。一方面由于城市畜禽消费数量大、价格高;另一方面城市餐饮厨余产生大量的食物垃圾,而且潲水猪肉、农家鸡卖相好、成本低,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人会在城乡结合部隐蔽的地方,偷偷进行潲水猪养殖,由于是违禁养殖,所以防疫、用药很难有效监管,畜禽质量存在较大风险,而所养殖的畜禽又会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市场,被城市居民所消费。
2.3 城市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质量越来越敏感 城市消费者对畜禽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但随着市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畜禽产品来源健康的问题,开始消费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开始通过网购方式进行线上购买优质品牌的畜禽产品。
但新媒体时代,食品问题的相关报道会放大市场影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息更加关注,任何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都会让一个企业、一个市场濒临破产,这也要求食品供应企业更加注重品牌的发展、生产的规范和品质的控制把关。同时也要求城市监管者有更大的责任,对城市供应的肉类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检疫把关。
3 几点建议
3.1 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 养殖业已进入微利时期,养殖效益下滑直接影响农牧民生产积极性,部门农牧民甚至要面对较大的亏损压力。另外2017年我国开启了环保长效治理政策,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明确提到要实施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因为环保问题,全国拆迁猪场超过15万个,如此多有污染的养猪场出局,必将对猪肉供应市场产生明显影响,而要想弥补减少的产能,必然要加速提升猪场规模化程度,大型养殖企业必将凭借规模化养殖、产业链发展和品牌优势得到更大的发展,生产的畜禽质量将更加安全,供应更加平稳,监管更加有效,而且大型企业有控制和治理污染的能力,政府应当提供合适的政策鼓励支持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化龙头企业发展,在技术、资金和设施方面帮助养殖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养殖场的治污技术和能力。积极探索和推广畜禽粪污新技术,通过种养结合、有机肥加工、沼气处理等模式化解畜禽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2 通过发展生态养殖,便利肉类进口管理,扩大国内供应等方式丰富供应途径 由于城市消费对价格敏感度低,更关注食品安全与品牌,高品质品牌肉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牛羊肉消费和肉类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进口肉类达到460.4万t,同比增长63.1%,预计我国肉类进口将会继续高速增长;近几年生态农场,农家乐等生态养殖也发展迅速,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肉类消费的压力。我国牛羊肉消费节节攀升,但国内牛羊生产疲软,供应不足,所以,通过与牧区的产销供应合作,不仅可以稳定城市牛羊肉的供应,也能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
3.3 创新检疫监管方法,探索监管技术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必然要求食品监管部门执法监管水平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提高。但是对新兴农业和肉类进口来说,我们依然缺乏相应的标准,还有多部门监管相互协难的问题,如果执法不当,会妨碍食品市场健康发展,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对此,应当积极推进第三方检验机制,成立相应的评价、问责及监督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营商环境,对异地调运进入城市市场的畜禽产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高效便捷的溯源技术,探索行之有效的产销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全面的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城市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动物检疫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监管效率,让肉类市场健康发展。
肉类作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和价格的波动会对居民造成明显的影响,稳定肉类供应和价格,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城市管理者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责任。
[1] 网易味央.2017国人猪肉消费趋势报告[R].
[2] 胡就成,等.东莞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及产业转型建议[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8,4:51-52.
[3] 甄少波.待宰对猪应激及冷却肉品质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 黄斌欢.非正式产业与社会团结:珠三角泔水养猪人研究[J].农业科技畜牧与动物医学,2014,09:62-64.
[5] 陈志坚.等.东莞畜禽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当代畜禽殖业,2017,04:51-52.
[6] 劭林初.对上海都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4,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