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
2018-02-13宋绍攀
宋绍攀
(四川省梓潼县双板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梓潼 622151)
发热黄疸型牛病是牛群养殖中的常见疾病,该病表征为发高热、皮肤发黄、尿液发黄等,一旦患有此病将影响牛的正常生长,且该疾病的传染性强,一经发现需要迅速隔离治疗。当牛患有发热黄疸型疾病时,身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将急剧上升,从而对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造成影响,且该疾病的传染性强,鉴于当前国内牛群养殖多为集中散养,如果不能尽快隔离治疗将传染大片牛群,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以40例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表征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资料认为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临床表现方法
首先,鉴别发热黄疸型牛病的基础需要将其与肝炎区分,虽然在兽医学上讲发热黄疸型牛病归属于肝炎,但该病的治疗不能完全等同于肝炎,它的复杂性与病理机制与肝炎的治疗还是有区别的,因此养殖户需要根据临床表征具体操作。一般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发黄,出现红疹且瘙痒,牛患病后易发高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有时还会出现恶心症状。根据已知信息,对它的鉴别方法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1.1 发病特点
夏天是许多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发热黄疸型牛病也不例外,夏季空气湿热,而大部分农村养殖对牛舍的管理并不十分到位,牛舍的空气、光照、干湿度并不合理在无形中滋生了病毒及细菌的传播。诱发发热黄疸型牛病的寄生虫为巴贝斯虫,它主要攻击一岁左右的牛群,如果被该虫体寄生将增加牛的死亡记录。
1.2 临床表现
患病早期牛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皮肤泛黄、尿液泛黄等,当疾病发展到中期牛开始发热,热度持续不退,并且出现恶心、乏力的症状,到病情后期牛的体重明显下降,时常卧地不起,如果发现牛的尿液出血、心律不齐则说明病牛的患病程度已深。该病分为两种,一种发病期较快,在6~25d就能显现所有病状,另一种是慢性发病,它的疾病发病期较长,大约在90~146d。上述是普通发热黄疸型牛病的病情表征,还有几种特殊的发热黄疸型牛病,一是巴贝斯虫病,牛感染初期会产生腹泻、腹胀、恶心、心律不齐的状况,中后期则出现尿液变黑的情况。还有一种是泰勒虫病,初期表征为精神沉郁、心跳加快,中后期牛会出现淋巴肿大,牛群集体衰弱的现象。
2 临床治疗方法
2.1 疾病的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在分析病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1)泰勒滴虫牛病:在病牛的肌肉部分注射贝尼尔溶液,然后喷涂浓度约为1.5%左右的马拉赛昂,1次/d,如果病情严重则早晚各一次。经过一疗程的诊治如果效果不佳则需要采取健胃输液治疗。(2)巴贝斯虫牛病:调整混合药剂,药剂包括锥黄素、二氮脒、阿卡普林等药物,然后进行皮下注射。(3)支原体感染牛病:这类发热黄疸型牛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可服用的药物包括土霉素、奇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等。(4)螺旋体牛病:这类也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可服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整个治疗过程均记录,记录包括用药成分、给药时间、服药后反应等,为了提高临床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准确记录,使用符合兽医学的评判标准。
2.2 治疗结果
本文共选取40例不同类型的发热黄疸型牛病作为实验基础,通过已知条件和记录的数量发现,40例病牛中有36例经治疗病情缓解,4例无效,也就是说病情的治愈率为90%。所以采取上述手段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效果良好,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下药能大大提高治疗的准确性,不仅保证牛的身体健康,药物治疗费用也比较低,为养殖者节省了治疗成本。所以对发热黄疸型牛病,兽医和养殖户应该通力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下药,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治疗手段,同时养殖户要注意牛舍的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注射疫苗,保证牛舍的光照和通风,为牛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 结语
总之,发热黄疸型牛病作为养牛业的常见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预防为主,从根源上降低患病的可能,减少牛药物的服用,真正做到科学养殖。
[1]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2,01.
[2] 尹玉芹.浅谈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