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三炎症特点及防治
2018-02-13吴太华
吴太华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丽江 674803)
所谓奶牛三炎症是指临床上常见高发的“乳炎、子宫炎、蹄叶炎”,属于高产奶牛生产期内最为多见的病症之一,虽然致死率较低,但有较高的淘汰率,如果未采取有效对症控制措施,对高产奶牛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影响极大。
1 奶牛乳炎
奶牛乳炎的病因及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包括乳房实质、间质性炎症,机械性损伤、病原感染、化学性刺激、药源性中毒等均可引发乳炎,根据显症表现又可分为浆液性、纤维素卡他性、化脓性、出血性、坏疽性、隐性乳房炎症,视诊检查可见乳房部红热肿痛表现明显。奶牛乳炎可导致高产奶牛奶产量降低、奶品质下降、甚至绝产,同时也会影响到胎儿发育、犊牛成活率等。
2 奶牛子宫炎
本病属于高产奶牛多发病,多发于经产母牛,属于产期奶牛常见产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产期管护不当,内外源性继发、并发感染(包括感染某些寄生虫)引起子宫内膜发炎所致,比如产房保洁消毒不严、接助产未坚持无菌操作规程、生殖道机械性损伤、胎衣不下、恶露不尽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细菌性感染。本病在兽医临床上已鉴定出的主要致病原包括“化脓性放线菌、坏死梭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等。一般情况下,病程较长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常伴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继发感染症状,重症感染者甚至发生全身症状、败血症。
常见症状:病牛阴户流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物质,病初体温升高(40.5~41.5℃),饮食欲不良,经常努责但并无尿液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灰白色混浊、含有絮状物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的混合悬浊液;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较复杂,可见从阴户排出炎性或脓性分泌物,尾根及阴门周常附着炎性分泌物,情期母牛发情配种异常,部分隐性子宫内膜炎病例,其发情基本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发情时的子宫分泌物混浊或含有絮状物);外生殖道检查可见子宫颈充血、肿胀、松弛开张、颈口蓄积有炎性分泌物等。
3 奶牛蹄叶炎
本病发病主要与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善有关,比如牛舍内地面粗糙不平、污秽潮湿,蹄部角质层被污渍软化、损伤并感染;长期舍饲缺乏必要的光照与运动、蹄部保养不当畸形发育、尖锐异物刺伤蹄部、修蹄操作失误致创伤、各种原发病产生继发感染等,均会引发肢蹄疾病。另外,老弱病残奶牛不及时予以劣汰处置可导致本病高发,一些产科疾病(产后感染、奶牛酮病、乳炎、生殖炎等)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引发本病。
症状:病畜患部(蹄部)肿大发热,趾间肌肤肿胀充血,局部软组织产生化脓性炎症,有时蹄底部破溃形成化脓腔,不断流出脓性渗出物,一般多见于后肢蹄部,单侧发病时可见病畜提起患蹄、不愿踩踏、痛感明显,双蹄症状的病畜久卧不起、站立及行走困难,严重影响奶牛运动、采食、产奶、繁殖等重要机能。
4 防治方法
加强孕产期、生产旺盛期奶牛日粮营养控制,确保日粮中精粗搭配比例适中,粗纤维性饲料(膳食纤维)一般不低于40%,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物质、维生素等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添加合理;精准把握不同时期奶牛的喂量,一般以产子为目的的奶牛喂量宜小、控制8~9成左右膘情为宜,以产奶为最终目的的高产奶牛则喂量宜大、不限料、任其自由采食,保证不间断供应充足清洁饮水,不断增强其体质和抗病力以减少发病;处于产期的奶牛要注意控制好牛舍内小环境,长期维系清洁、干燥、无尘、空气质量达标、采光良好的适宜环境条件,最大化降低感染发病率;产前后合理应用保健型复方制剂预防各种产科疾病,笔者推荐使用“益母生化散(0.5%~1%拌料)”或“白头翁散(0.5%~1%拌料)+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遵药物使用说明,2剂/d、连喂3d,对内源性感染净化效果较为确切,但要注意执行好休药期内相关管理规定;产后母畜若出现废食、出血、体虚、中气不足时,可考虑适量补喂适量姜汤红糖水;牛属于反刍兽,控制产后继发感染应禁止内服抗菌素,可以采用敏感抗菌素作肌注治疗,笔者推荐经验处方: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鱼腥草注射液(0.1mL/kg)+复方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钠(0.1g/kg)混合肌注,1剂 /d,注 3d。
奶牛蹄叶炎防治要点是:合理设计牛舍,确保采光及通风排湿性能良好,平时注意抓好牛舍内保洁消毒,长期维系清洁、干燥、空气质量达标(粉尘及有害气体含量不超标)的良性宜居环境,尽量减少感染发病风险;对运动相对较少的高产奶牛,牛舍地面最好铺垫干净、柔软的垫料,尽量保持地面平整和洁净、干燥,以减少牛蹄底部损伤感染几率;全舍饲或半舍饲奶牛的日粮中钙磷物质添加量要足,适量补充VA、VD,坚持么每天适当日光浴及运动,强身健体增进机体免疫力;针对已经出现跛足、创口破溃的病例,治疗首先要清洗干净患部脓腔和渗出物、修剪坏死组织,之后撒上适量消炎粉(抗菌药),并以医用纱布包裹整个蹄部,每2~3d换药1次,经7~10d左右可逐渐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