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肿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2018-02-13吴小平
吴小平
(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41)
鸡肾肿综合征是现代养鸡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肾肿大、肾结石、内脏痛风、肾炎、输尿管结石、尿酸盐沉着和酸中毒等的统称,也称之为肾脏肿大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的非传染性病因主要有饲料营养不均、中毒、应激等。当鸡感染其他疾病时,肉鸡的肾组织细胞会受到较大损害,引起尿酸排泄障碍,在肾脏、输尿管和腹内脏及骨和关节部分呈现尿酸沉积。据统计死亡率较高的是成年肉鸡。
1 病因
1.1 传染因素
当鸡被感染禽流感、马立克氏病、球虫病等病原体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细胞变性、过敏性肾病肾肿胀,导致体内的尿酸及其他产生排泄物排出困难,最终因尿毒症病导致鸡死亡。
1.2 营养因素
农民提升鸡生长速度,在饲料中添加奶粉、鱼粉、豆粕、蚕蛹、蛆虫、甲壳虫等高蛋白物质,导致摄入饲料中的蛋白质过多,产生太多的尿酸盐,当尿中尿酸盐多于肾脏排泄量就会产生尿酸积聚,导致肾脏肿胀,发生痛风。饲料准备时间过长会使VA降解,如果不及时补充,会使肾小管和输尿管上皮角化脱落,引起尿路阻塞和尿酸盐沉积,加重肾肿的发生。饲料中添加的壳粉,石粉,骨粉过多,超过吸收和排泄,钙和磷比例不平衡时,钙会从血液中沉淀,沉积在肾脏中,引起肾肿胀和尿石症。VD太多,钙和磷的吸收也会促进钙和肾的沉积,发生尿路结石病史。镁,氯化钠摄入可引起鸡腹泻,血液中不溶性镁盐沉积在肾脏中引起肾脏肿胀和尿路损伤。
1.3 中毒性因素
1.3.1 药物性肾肿 离子型载体类抗球虫药与泰妙菌素共同使用会造成药物性肾肿。这种类型的肾肿临床上经常碰到,因为泰妙菌素(也称支原净)在猪的呼吸道病治疗上较为有效,因此有的养殖户会认为使用泰妙菌素去治疗鸡的呼吸道病也会有效。结果是在多数鸡饲料中均添加过如莫能霉素、盐霉素这样的离子型载体类抗球虫药,引发肾肿,造成鸡只的死亡。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因有肾毒性也会造成肾肿、磺胺类使用剂量过大,时间长时鸡的肾小管中会析出结晶物质损伤肾脏,导致肾肿大、苍白、输尿管内充满白色的尿酸盐。
1.3.2 黄曲霉毒素中毒 饲料保质期过长导致发霉或饲料原料选用不良如玉米霉变超标等因素会导致鸡群肾肿,表现为肾脏充血、水肿或出血性病变。
1.4 应激因素
肾肿通常也会伴随肉鸡应激反应而产生,比如养殖场内外猛然传入的巨大声响、运输车辆、非专业养殖者的来回不规律的走动声音,都是会导致鸡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引发肉鸡肾肿。这主要与鸡只应激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关。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分解,产生过多的尿酸盐,盐皮质激素加速其重吸收作用,使尿量减少,尿酸盐排泄受到限制,促使尿酸盐在肾中的沉积增加引起肾肿。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重视该病的饲养管理,特别雏鸡在育雏阶段应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其中温度忽高忽低是诱发肾型传支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肾型传支发病较高的养鸡场大部分存在管理方法不得当,科学的管理方法会有效预防肉鸡被传染各类传染病源。
2.2 营养饲料
肉鸡养殖必须要求选择适合各阶段生长需要的饲料,这是提高鸡群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养鸡户在养鸡时应合理搭配饲料营养含量,添加适量的粉、豆粕、矿物质添加剂及维生素等,确保摄入营养均衡,保障饲料中的蛋白质和钙磷平衡。
2.3 积极治疗
使用乌洛托品治疗肾型传支有着较好的效果,按照乌洛托品 500mg/kg、氨苄西林 100mg/kg、氯化铵 200mg/kg、氯化钾100mg/kg兑水饲喂鸡群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肾脏功能正常的鸡群可适当的添加的VA,让鸡群自由饮用,可加速患病鸡的康复力度。为肾内尿酸盐的含量及产生,减轻肾脏的负担,可在饲料中添加1/3的玉米面以调节营养,减少该病的暴发率。在临床中,部分养鸡户一旦发现鸡群肾肿就使用“肾肿解毒”药,但大部分的“肾肿解毒”药虽然有利尿作用同时缺存在的一定的副作用。使用该类药物后时间长后鸡群就会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如不能及时停药,死亡会持续,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日常用药时引起肾毒性的药品很多,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相关的磺胺类及胺基糖甙类药物。因此在养鸡生产中要正确的配伍药物和避免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