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咳嗽临证验案4则

2018-02-13范艺龄

江苏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伤肺猪苓紫菀

范艺龄 马 冲 曹 庆 苗 青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2.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慢性咳嗽是患者最为常见的就诊原因,约占呼吸科门诊的三分之一[1]。慢性咳嗽不仅会引起胸痛、呕吐、尿失禁、晕厥等生理问题,还会产生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对疾病的担忧等心理问题,以及中断交流、延误学习工作等社会问题[2]。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但仍有部分患者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3]。中医学将慢性咳嗽归属于“久咳”“久嗽”“顽固性咳嗽”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具有优势和特色。现将慢性咳嗽临证验案4则(苗青主治)介绍如下。

1 寒伤肺脾,温肺健脾止咳案

案1.苑某,女,62岁。2017年1月3日初诊。

反复咳嗽2年余,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口服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等无效。就诊时咳声重、咳甚小便失禁,痰稀色白量多,流清涕,头痛,乏力,纳差眠可,大便不成形、3次/d。舌淡、苔白腻,脉濡。方用金沸草散合止嗽散化裁。处方:

旋覆花15g,炙麻黄10g,苦杏仁10g,白芍30g,炙甘草10g,法半夏10g,干姜10g,炒苍术10g,蜜百部15g,白前15g,紫菀15g,黄芩10g,蝉蜕10g,枇杷叶15g。7剂。水煎服。嘱防寒保暖,忌食油腻食品。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咳嗽减轻,再无咳甚小便失禁,无痰,流涕止,头痛无,仍乏力纳差,大便不成形、次数多,舌淡、苔薄白,脉濡。上方减少降气祛痰之力,去苦杏仁、炒苍术、黄芩,加党参10g、炒白术12g,与干姜、炙甘草共成温中健脾之理中汤,紫菀、蜜百部、白前加量至20g。再予7剂。

三诊:患者继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纳食量增,大便逐渐成形,次数减少至每日2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滑,仍本上法,上方减量:白芍、紫菀、蜜百部、白前改为15g,服药14剂后诸症消失,乃停药。后电话随访,咳嗽未再反复。

按:《内经·咳论》指出“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则为肺咳”。风寒咳嗽初起用药不当或反复感受风寒,邪气留恋,易于损伤肺脾;再者过度饮食生冷,致使寒伤肺脾;寒邪轻者咳嗽迁延不愈,重者则有腹痛、腹泻症状。《难经·四十九难》更是提出“形寒饮冷则伤肺”的论断。因此风寒留恋、肺脾气虚相兼而致慢性咳嗽在临床颇为常见。故本案患者既有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鼻塞头痛、流清涕等风寒恋肺表现,兼具自汗怕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肺脾气虚之症。《医学心悟》提出咳嗽“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因而,治疗慢性咳嗽辨证属寒伤肺脾者,应以疏风散寒、温肺健脾为法,金沸草散合理中汤化裁是治疗的有效方剂。

2 肺脾阴亏,淡养脾阴止咳案

案2.谭某,男,84岁。2018年1月2日初诊。

咳嗽反复发作2年余,服用头孢地尼胶囊、川贝枇杷露、复方鲜竹沥液等无效,咳嗽时轻时重,良以为苦。痰黏难咯,夜间咳醒,口干口渴,纳少不欲食,脘腹胀满、肠鸣,大便稀溏、3次/d,服用黄连素等药后,腹部症状反重。查其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滑。先用麻杏石甘汤合栝蒌牡蛎散加减。处方:

炙麻黄6g,苦杏仁10g,生石膏20g,炙甘草10g,麦冬30g,法半夏10g,山药20g,天花粉15g,煅牡蛎30g,桔梗15g,紫菀15g,蜜百部15g,白前15g,蝉蜕10g,枇杷叶20g,牛蒡子10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咳嗽、痰黏难咯转为干咳无痰,口咽干燥、唇燥少津、咽部异物感明显,纳食仍不佳,夜间仍有咳醒,腹胀肠鸣、大便稀溏未见改善,舌红、苔薄微黄少津,脉弦细无力。患者阴伤、脾虚临床表现明显,改用沙参麦冬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佐以山药、芡实甘淡健脾止泻。处方:北沙参15g,麦冬20g,玉竹15g,生地10g,山药30g,芦根20g,芡实10g,太子参15g,天花粉15g,煅牡蛎30g,炙甘草10g,桔梗15g,紫菀15g,蜜百部15g,白前15g,蝉蜕10g。7剂。水煎服。嘱忌食温燥、辛辣、油腻、寒凉食品。

三诊:患者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口咽清爽渐润,纳食量增,夜间可安卧,大便已成型,2次/d。舌苔渐润,脉象和缓有力。仍本上法,去芦根,加浙贝母15g,连服7剂,诸症减轻。

按:肺脾气虚证易辨,而脾阴虚候常不易察。先天脾之精气不足,脾阴定亏;饮食、劳倦、思虑过度伤脾,不独伤气,又可致脾阴不足,即《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脾居中焦,为肺金之母,脾阴不足,久而及肺,母病及子,耗伤肺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之精气亏虚,不能上输于肺,渐至肺阴亏虚。肺阴不足,失于滋润,肺失清肃,气逆于上而咳;咳久亦再耗伤肺脾之阴,致久咳、顽咳不愈。本案可见咳嗽、痰黏难咯、口干咽燥等肺阴亏虚之症,又有食少便溏、腹胀肠鸣等脾阴不足表现。此证颇为难治,肺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若过用甘寒滋阴润肺,易致脾虚滑泻更甚,健脾过用温燥,又伤阴液,滋阴健脾,其度难衡。针对此种证型的慢性咳嗽,要以甘寒复甘淡养阴为其治疗大法,选用沙参麦冬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甘淡健脾之品化裁。

3 湿热闭肺,宣肺利湿止咳案

案3.吴某,男,70岁。2017年12月22日初诊。

咳嗽2月余,干咳无痰,咽部异物感,在多家医院查胸片、肺功能及血常规等均无异常,服用阿斯美、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等稍有减轻。但倦怠无力,睡眠不实,口中黏腻,脘腹痞闷,便溏。查其舌体胖大、苔黄厚腻,脉沉滑。辨证为湿热闭肺。以清热利湿、宣肺止咳为大法。方选麻杏苡甘汤合止嗽散加减。处方:

炙麻黄10g,苦杏仁10g,生苡仁30g,黄芩10g,滑石20g,法半夏10g,桔梗15g,紫菀15g,蜜百部15g,白前15g,蝉衣10g,枇杷叶15g,藿香10g,茯苓30g。7剂。水煎服。嘱忌食油腻食品。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咯少量黄黏痰,体力增加,夜间可安卧,舌上厚腻苔渐退,咽部异物感未减轻,大便仍溏滞不爽,仍本上法,清热利湿、宣肺止咳,方用甘露消毒丹与止嗽散化裁。处方:射干10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黄芩10g,藿香10g,茯苓30g,茵陈15g,冬瓜仁30g,滑石20g,法半夏10g,浙贝母15g,紫菀15g,蜜百部15g,白前15g,蝉蜕10g,枇杷叶15g。7剂。水煎服。

三诊:咳减、无痰,咽部异物感基本消失,精神饱满,大便逐渐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渐缓。

按:湿热咳嗽不仅出现在夏秋季节,四时均有,吴鞠通谓“长夏深秋冬日同法”;该类患者往往平素脾胃虚弱或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湿邪产生,久郁化热;或者情志劳倦,气机郁滞,津液停聚,湿热内生。湿热上熏肺金,闭郁于肺,宣降失司而病咳嗽。湿热病来缓去迟,湿热咳嗽也不例外,湿热相合,如油入面,难以分解,因此湿热咳嗽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迁延数周或数月、甚至更长时间[4]。故本案患者伴有胸闷脘痞,咽喉不利,或痛或痒,口干不欲饮,便溏不爽,身体困怠,纳呆,午后身热等,舌苔厚腻是其辨证之大眼目。慢性咳嗽辨为本证者可予麻杏苡甘汤、甘露消毒丹等清热利湿方剂合止嗽散化裁治疗,临床收效较好。

4 水热伤阴,利水养阴止咳案

案4.管某,女,50岁。2017年8月13日初诊。

咳嗽3月余,服用多种中西成药而不见效。咽喉不利,咽痒即咳、夜间加重、甚至夜不能眠,烦躁不安,纳呆,口干多饮,小便频数、不能自控,头晕,大便溏泻、日3次,舌红苔白而干燥少津,脉弦细。辨证为水饮内蓄,肺燥失宣。予以猪苓汤合止嗽散化裁。处方:

猪苓30g,泽泻30g,滑石20g,茯苓30g,阿胶珠15g,苦杏仁10g,桔梗15g,生甘草15g,紫菀15g,蜜百部15g,白前15g,蝉蜕10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咳嗽消失,夜能安眠,二便恢复正常,只觉咽部不适,仍用上法。去止嗽散,以猪苓汤合桔梗汤善后。处方:猪苓15g,泽泻15g,茯苓30g,滑石15g,阿胶珠15g,桔梗15g,生甘草10g,蝉蜕10g。连服7剂,诸症大减,停药。后电话随访,咳嗽等症未再发。

按:痰饮内伏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临床多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多以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温肺化饮为治。但水热伤及肾阴的猪苓汤证亦可见于临床。患者除慢性咳嗽不愈外,常伴有口干欲饮、呕吐痰涎、气短头晕、心烦失眠、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舌红少苔或津液不足,脉沉细等症,应辨证为阴虚水热互结证,以清热利水养阴为法,可用猪苓汤化裁治疗。《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可见咳嗽亦是猪苓汤的主治病症之一。

5 结语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从《黄帝内经》到《诸病源候论》,再到《医学心悟》,都强调感受寒邪与咳嗽的密切相关性,可见寒邪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寒邪引起的慢性咳嗽,主要以辛温方药治疗,除止嗽散外,《博剂方》的金沸草散同样非常值得推崇。方中主药金沸草是旋覆花的茎叶,现常用其花代替,配合麻黄、前胡、荆芥穗、甘草、半夏、赤芍等药,共奏散寒降气化痰之效。老中医江尔逊[5]对此方更是推崇有加,认为风寒咳嗽,无论久暂,径可用本方。咳嗽不仅可归因于五脏六腑功能的失调,六淫均可致病,《河间·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湿热相合之慢性咳嗽也是不容忽视的,痰多之湿热咳嗽容易辨证,但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难咯的患者,常被当作阴虚咳嗽论治,以致吴鞠通要强调湿温证“状如阴虚”,但“润之则病深不解”,其舌苔厚腻是辨证的关键。《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曰:“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因此,久咳不愈者,必详察其中焦脾胃是否受损,脾胃虚者,止咳方中可加入理中汤健脾温肺,补土生金;而偏于脾阴虚候,则须甘淡养阴,山药等甘淡健脾之品是首选。另外,痰饮伤阳咳嗽者固多,但水热互结伤阴治以猪苓汤亦有报道[6]。

猜你喜欢

伤肺猪苓紫菀
基于DNA条形码鉴别缘毛紫菀及狭苞紫菀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吃梨润肺能止咳吗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兔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肺癌燥邪之燥热属性分析*
形寒饮冷则伤肺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止咳通便话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