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功浩运用瓜石汤加减治疗妇科病验案2则
2018-02-13张凤茹
方 英 张凤茹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山东青岛266000)指导:于功浩
瓜石汤出自《刘奉五妇科经验》一书,此方为刘奉五老中医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而成,由瓜蒌、石斛、麦冬、生地、玄参、瞿麦、车前子、益母草、马尾莲、牛膝组成,功效为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主治阴虚胃热所引起的月经稀发错后或血涸经闭。于功浩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基层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青春期闭经等妇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
1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张某,女,49岁。2017年4月19日初诊。
患者因“月经紊乱伴潮热汗出1年,停经3月”来诊。患者1年来月经紊乱,以延后为主,平素月经量少色暗,伴经前乳房及小腹胀痛,现已停经3月,自觉有热自心下上冲则潮热汗出明显,平素胃脘时胀,矢气臭秽,纳眠可,大便秘,小便黄。舌质偏红、苔薄少根淡黄腻,脉弦细滑。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属阴虚胃热,血枯经闭,冲气上逆。处方:
全瓜蒌20g,石斛15g,生地30g,玄参15g,麦冬15g,瞿麦12g,车前子(包)15g,川牛膝12g,益母草15g,生石膏20g,黄连6g,肉桂2g,柴胡12g,赤白芍(各)15g,枳实10g,厚朴6g,大黄(后下)3g,路路通15g。10剂。常法煎服。
二诊:10天后来诉月经于4月25日来潮,4天净,量可,感经前乳房及小腹胀痛减轻,潮热汗出明显减轻,大便时干,小便黄、时有异味,仍胃脘时胀,舌质红、苔薄白根淡黄腻,脉弦细。继以上方去益母草、川牛膝、瞿麦、赤芍,加广木香6g,改大黄(后下)5g,7剂。后续以上方加减治疗10余剂收功。
3月后回访已无潮热汗出,月经按月来潮,余症均明显缓解。
按:于主任临床上善用经方、时方合用加减治疗疾病,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汗出、热自心下而发伴有血枯经闭者应从阳明论治。因冲脉上禀阳明,下系少阴,合先后天之精而为血海,血海充盈,则月经如期来潮。妇女七七之年,肾气由盛渐衰,天癸渐竭,脾胃化源不足,冲任二脉逐渐亏虚,因“冲脉隶属于阳明”,故阳明胃热易夹冲气上逆,致使热从心下循经上攻头面,出现潮热汗出、烦躁面赤、血枯经闭等症状。治冲之法有二:上取阳明资其水谷之精而冲自旺,下取少阴填其癸水而血乃足,一般临床从肾论治者居多,而于主任采用刘奉五老中医善治阳明的思想,运用瓜石汤降阳明以折冲气,补阳明(养胃阴)以益冲脉,临床上常合玉女煎加减,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汗出、热自心下而发伴有血枯经闭者疗效显著。
该病案中瓜石汤合玉女煎清胃滋阴、活血通经、引热下行,四逆散合增液承气汤疏肝解郁,增液通腑,行气消胀。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二诊来诉月经已来潮,余症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以前方去益母草、川牛膝、瞿麦、赤芍,加广木香6g,改大黄(后下)5g,加强行气消胀,泄热通腑。后续以上方加减治疗10余剂巩固收功,疗效满意。
2 青春期闭经
董某,女,17岁。2016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因“停经半年余”来诊。患者12岁月经初潮,周期、经期基本正常,时有延后,月经量中、色暗、夹有血块,时有痛经,经前乳胀痛。半年来,患者因学习压力大导致月经一直未潮,伴有体重增加近5kg,心烦易怒,纳呆,厌油腻,胃脘灼热、胀痛、泛酸,口干,小便黄,大便日1~2次,质可,眠差。舌质偏红、苔薄黄少,脉弦细数。诊断:闭经。辨证属肝郁脾虚,血枯经闭。处方:
丹皮12g,柴胡12g,当归12g,赤白芍(各)15g,茯苓15g,炒白术10g,全瓜蒌15g,石斛15g,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车前子(包)15g,瞿麦10g,益母草15g,黄连6g,川牛膝12g,广木香6g,肉桂3g。7剂。常法煎服。
7天后来诊:诉月经未潮,体重无明显变化,仍感胃脘灼热、泛酸,余症均有所减轻,舌脉同前。继以前方加瓦楞子30g,7剂。后续以上方加减治疗1月后,患者月经来潮,量偏多,夹有少量血块,无经前乳胀,无痛经,体重减轻近1.5kg,余症均明显缓解。后又以上方加减巩固治疗1月,月经如期来潮,诸症消失,体重基本下降至原来水平。
按:患者因学习压力大导致闭经,既往伴有经前乳胀痛,心烦易怒,故从肝郁化火考虑;犯胃则胃脘灼热、胀痛、泛酸;素有脾虚,加之肝火克伐脾土故纳呆、厌油腻,脾虚日久运化无力,久而生痰湿,致形体渐胖;脾虚化源不足且肝火耗伤阴血,故导致口干、血枯经闭。对于肥胖的原因,中医学素有“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的说法,而沈氏[1]将肥胖辨治分为3型,其中有痰湿兼阴虚内热型及痰阻肝郁型,从此病案来看,则属于上述两型的叠加,故用瓜石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既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又养阴清热、活血通经,使理气健脾化痰湿而不伤阴,养阴清热而不碍化痰湿,病情虽然错综复杂,但方证合拍,故能取得显效。
[1]沈关祯.肥胖妇人闭经辨治心得[J].浙江中医杂志,1997,32(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