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有风险
2018-02-1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冯焕村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冯焕村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
不少百姓把输液当成“万能药”,出现个头痛脑热,首先想到的是输个液。这是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最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但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占60%左右。输液有风险,这一点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
输液的主要风险
更易过敏 口服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在消化道就被分解掉了。而静脉滴注有侵入性、创伤性,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常常会更快更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
增加感染风险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需要刺破血管,向其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因此,输液器具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如果受到污染,或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没有经过完全消毒,或配药时操作不规范,输液就会成为一道桥梁,让病毒、病菌轻松进入人体。
堵塞微小血管 血管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存在微粒,并且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和输注器材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如果这些微粒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输液时,药品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直接进入血管,药物毒副作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老年人器官功能减弱,特别是肝肾功能减退,血管弹性变脆,药物敏感性升高等,因此,老人输液更易出问题。
这些疾病最不该输液
感冒 出现嗓子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很多人会去医院打吊瓶。其实,细菌性感冒,可口服抗生素。若感冒是病毒引起,严格说并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输液太多,还易导致抗生素滥用,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甚至无药可用。
腹泻 若腹泻不是很严重,无发热和典型脱水症状,不一定要输液。可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经检查是细菌感染性腹泻,可服抗生素;是功能性腹泻,可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和调整。同样,慢性浅表型胃炎、轻度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不一定要输液。
高血压亚急症 有高血压患者,血压一升高就要求输液,认为这样能快速降压。其实,若无头晕、胸闷等急症,一般只需遵医嘱调整药量和种类即可控制血压,不需输液。输液一次给药量过大,造成血压变动过快,反而可增大脑卒中等的风险。
慢性炎症 有人听说自己身上发炎,觉得输液能“消炎”,就要求输液。实际上,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咽喉炎等,通过服药或加上局部外用药疗效很好,不一定要输液。盲目用输液“消炎”,反而可能影响免疫功能,产生其他更严重病症。
该使用时不要拒绝
虽然输液存在一些风险,但医生认为需要使用时不应拒绝。如患者出现下列3种情况需使用静脉输液: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
具体使用指征:①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②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③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④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此外,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