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诠释

2018-02-12何思奇李孝洋

青年时代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人民中心

何思奇 李孝洋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力量源自于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人民;中心;发展思想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民展思想内容诠释

(一)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

2012年十八屆一中全会召开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刚刚当选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回答道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了当年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下来给徐解秀。徐解秀在教育子孙后代中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送给老百姓的人。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半条被子可以彰显出共产党人的本色。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了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情、听民意,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实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一切为了人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二)发展力量源自于人民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动力,共产党也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人民创造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人民奋斗出来的,未来也必将依靠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梦。

我们党制定任何政策,推动任何改革,都要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多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就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群众,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就是一场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一场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工程。要实现这一伟大工程,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树立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决定性力量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内化为激发人民力量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活动,依靠人民力量实现奋斗目标。因为只有相信、依靠并充分调动拥有无穷智慧与力量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之中。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原则,做到视人民为发展力量之源,做到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对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的充分尊重,重视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以人民为师,求教于人民,问策于人民,坚持从人民中汲取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一切依靠群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一切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者,是中国共产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依靠力量。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列入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一词,重如千钧,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每一个人民个体都能享有发展的果实,并不断提高发展成果分享的公平性,提升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公平均衡、全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小康路上始终追求的目标。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人民能不能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有没有获得感是判断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共享发展成果要讲求公平正义,要惠及全体人民,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是不能为人民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的不公平,那么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人民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也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的福祉作为审视我们工作与实践的一面镜子,哪里有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就改革哪里。可见在习近平思想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人民共建共享,诠释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最后达到人人共享。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路径诠释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人民的真实利益为宗旨,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宗旨。由“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求的转变,意味深长,它不仅拓展了人民需求的外延,也提升了人民需求的内涵和质量。那么这种发展,就不应是片面的、单向的发展,而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地发展,而且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发展。这种合理的方式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统筹兼顾的发展。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正是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人民现实利益并以合理的方式发展的思路。

(一)创新是基本要素

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现阶段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經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下降,因此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和首要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各领域的创新,通过创新解决进一步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使人们在积极从事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协调是基本形式

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因素互动的过程。而社会的发展也不只是 GDP 总量的简单增长,更是这些因素的共同推进。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社会文明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等。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协调发展为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三)绿色是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四)开放是现实环境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现实的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制约和引导着人的发展方向。人在情感、理性和物质等多方面发展不可能 “自给自足”,必须在社会关系上获得全面联系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社会越是发展,人越是离不开社会。开放解决了国内外发展联动问题,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关系。

(五)共享是根本归宿

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也是人。 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要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民希望有更好的发展权利、更多的发展机会、更丰盛的发展成果。“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 成 长 得 更 好、工 作 得 更 好、生 活 得 更好。”共享发展就是要通过建立公平、正义、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促进共同富裕。其实,不仅“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民发展思想的具体路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现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民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条件;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民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凝聚民意、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赢得民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人民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说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