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行研究角度对比赏析《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18-02-12周凤
周凤
摘 要:比较文学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和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的跨文化文学研究,本文从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角度展开,即以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9世纪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安娜贝尔·李》与北宋诗人苏轼的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指出两首诗歌在创作主题、背景、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旨在揭示这两首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全新的视角去赏析这两首诗歌,促进中西诗歌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埃德加·爱伦·坡;苏轼;悼亡诗
一、引言
美国著名学者亨利·雷马克对比较文学做出过解释,即“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他所提到的两个“比较”则属于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内容范围。世界文学都存在着共通性,包括人性的共通性、情感的共通性、生活的共通性以及诗人诗心的共通性,这些共通性导致了文学中存在的可比性,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则是指将这些“可比性”加以探讨,将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重点研究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价值性结论。基于平行研究的理论,本文主要采用类比和对比两种研究方法,对《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赏析,旨在发掘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二、异中求同——生死难隔伉俪情
从平行研究中类比的研究方法来看,《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虽然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部文学作品,但通过分析之后,发现两部作品在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具有相似之处。
(一)创作主题的平行研究
缪塞在《五月之夜》中写道:“越是失望的歌声就越是歌中至美,有些不朽的诗篇都是纯粹的啜泣。”《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血写的文字、发自灵魂深处的痛哭,给人以哀婉、凄美之感,两首诗歌的主题都是悼念亡妻,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切追忆和无限思念之情。在《安娜贝尔·李》中,诗人爱伦·坡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梦幻的海边王国,诗人与安娜贝尔相爱了,就连天使都嫉妒他们的爱情,于是心生妒意的天使天降冷风夺去了安娜贝尔的生命,但诗人表明天使或是魔鬼都不能将他们的灵魂分开。此诗向世人表明世俗并不能毁灭爱情,死亡也不能使相爱的人分离。此诗寄托了诗人对爱人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爱情。在《江城子》中,诗人苏轼缅怀了自己的爱妻。他们夫妻恩爱情深、琴瑟和鸣,但天命无常,恩爱夫妻不到头,苏轼之妻—王弗,26岁就不幸去世。相濡以沫仅十年,爱妻的去世对诗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心中的苦痛不言而喻。这首词虽以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题,实际上是通过记梦来抒发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真挚的感情。
(二)表现手法的平行研究
两部作品除了主题相似之外,都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记梦的方式来表达怀念。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以“很多很多年以前,在一个海边的王国” 开篇,奠定了此诗梦幻般的基调,整个夜晚月光清晖,潮起潮落,诗人躺在爱人的坟茔旁,梦见了自己的爱人。在梦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爱人,获得了属于他的一份慰藉。苏轼的《江城子》以记梦为题,记述梦境,虽然只有下阙写梦,但通过描写梦前的怀念、梦中的相逢以及梦后的伤感表达了对亡妻的执着思念与深邃的感情。
三、同中存异—梦幻浪漫VS凄婉哀伤
从平行研究中的对比研究方法来看,《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除了在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具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各自的创作背景、意境美、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存在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创作背景的平行研究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也是美国恐怖小说、科幻小说先驱,他的文学作品举世闻名。萧伯纳曾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但爱伦·坡一生穷困潦倒、命途多舛,在美国文学界,找不到一个比他命运更加坎坷的作家。爱伦·坡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演员家庭,年幼时父母双亡,被一富商收养,后来因参军进了西点军校,却因玩忽职守被学校开除,离开军校后与养父关系破裂,开始以卖文为生。中年与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婚后,两人生活颠沛流离,妻子是他坎坷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支柱,他曾经给妻子写下了世界上最动人的情书,他写道:“我挚爱的妻子,如果没有你,我在这巨大的打击中就会丧失勇气,你是我现在最大的且唯一的慰藉,让我能够奋力挣扎在这失衡、不尽人意、冷漠无情的生活中。”但不幸的是弗吉尼亚于1847年病情加重,死于肺结核,眼睁睁看着病魔带走自己深爱的妻子,他深受打击,疾病缠身,陷入失去妻子的痛苦与事业郁郁不得志的双重折磨中。从此他不断酗酒,于1849年酗酒后昏迷不醒而去世,年仅40岁。爱伦·坡曾在其著名文学评论《创作原理》中说:“人世间最伤感的莫过于死亡,而美丽的年轻女子的死亡更让人痛彻心骨。”《安娜贝尔·李》的主要情节就是一位高贵美丽女子的死亡,后世认为安娜贝尔·李是其妻子弗吉尼亚的写照,它的基调忧郁、哀怨,背景灰暗,是爱伦·坡最后一首诗,死后才得以发表,此诗被认为是悼念亡妻的巅峰之作。
《江城子》是苏轼为了悼念自己的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诗,诗人十九岁迎娶十六岁王弗为妻,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左右,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在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的书,她都略知一二。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她秀外慧中,对苏轼生活和政见等诸多方面都有过提醒、叮嘱。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王弗去世整十年后,苏轼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縣),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他梦见自己的亡妻,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二)意境美的平行研究
在诗歌中,意境是指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或是客体的情景与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而意象就是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所以在赏析诗歌的意境美的时候,意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对比赏析《安娜贝尔· 李》与《江城子》,本文从诗中找到相同的四组意象:“幽梦、dream”;“孤坟、sepulcher ”;“长夜、night”;“明月、moon”。即便两首诗中采用了相同的意象,但两首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美是截然不同的。
爱伦·坡在《安娜贝尔·李》中开头便为读者描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他将时间设置在许多许多年前(many and many a year ago)的久远过去,地点则是在一个虚构的梦幻王国(a kingdom by the sea),这一王国是他与安娜贝尔爱情的栖息地,但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天使”“冷风”“高贵的亲属“这三种势力的阻挠,最终导致诗人与自己的爱人阴阳两隔。诗人将“明月”比作他们永恒的爱情,表明永远不会跟爱人的灵魂分开,只要明月放出光辉,他就能够在梦中与爱人相见。诗人运用这些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诗歌后能够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在昏暗的天幕下,诗人独自躺在爱人的坟墓旁,永远陪伴着爱人。这些意象在给全诗营造了一种忧郁美的同时,更多的还是给人以浓郁的梦幻与浪漫之感。
而苏轼在《江城子》上阙中的意象“孤坟”表明了亡妻之坟与诗人遥隔千里,想得亡妻一人独卧泉下是何等的孤寂凄清,下阙转入写梦,日有所思故而夜有所梦,思是梦的基础,而“幽梦”二字更是写出了梦境的飘渺虚幻。梦境记叙了夫妻的恩爱生活,也反衬出阴阳相隔的哀伤。夫妻二人十年死别,受尽離别相思之苦,梦中相见两人四目相视,泪流满面,却沉默无言。“明月”与“松冈”则写出了诗人梦醒以后发现一切化为乌有,只剩冷月清光洒满大地,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妻长眠地底。在这首词中,“孤坟”“幽梦”“明月”“长夜”等意象的使用营造了幽寒的气氛,全诗笼罩着浓厚的孤独与感伤。
(三)情感表达方式的平行研究
《安娜贝尔·李》是一首叙事诗,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具有开头、高潮和结尾完整的故事情节,诗人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但是在“我”的叙事中,没有用到任何华丽的词汇,更像是在平实地诉说一段爱情往事。在全文中“love”一词的不同形式出现了八次,可见诗人表达爱的真诚与热烈。并且诗中所出现的“六翼天使”(基督教神徒把炽天使分为天阶中 “神圣的阶级”的最高阶级)赋予了本诗神秘的宗教色彩。此外,爱伦·坡的创作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浪漫主义强调的是自由与个性,诗人将自己对爱的追求在此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为读者描绘了不朽的真爱,所采用的情感表达方式则是直抒胸意,在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直白、大胆的情感宣泄。
《江城子》则是一首抒发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朴素自然。在这首诗中全无“思念”“爱”之类的字眼,但全诗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亡妻的恋恋不舍,梦前对妻子的怀念、梦中相逢的场景以及梦后无法言语的伤感的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委婉细腻的情感。在这首词中,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尘满面,鬓如霜”仅六字就简单勾画出短短十年时间,诗人由于宦海沉浮饱经沧桑而心力交瘁;“小轩窗,正梳妆”这六字是对诗人与妻子幸福生活场景的提炼;此外,诗人突破了生死的局限,蕴含生与死的相约,虚实结合,梦是虚幻、飘渺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无比真实,诗人在梦境的虚幻中落实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深情。全词凄婉哀伤,抒发了诗人的哀悼与怀念之情。
从这两首词的情感表达方式上体现了中西方诗歌存在的差异:西方诗直率,中国诗委婉;西方诗深刻,中国诗微妙;西方诗以铺陈胜,中国诗美在简隽。但无论是中国的含蓄委婉,还是西方的热情直接,都不影响爱情的真挚。
四、结语
诗歌堪称语言艺术中最高的艺术。从平行研究角度对比分析这两首诗歌,通过运用类比和对比两种方法,比较赏析两部作品在创作主题、表现手法、创作背景、意境美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出哪位诗人的诗歌更具有鉴赏性,而是在平行研究中读出两位诗人的世界,两位诗人的情感以及两位诗人的所思所想,即使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诗歌自身存在的联系以及可比性,我们仍然能够读出两位诗人的诗心,感受爱的真挚。从平行研究角度出发,欣赏中西方诗歌各自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Hui-hui Zhang.A Formalistic Analysis of Poe's Poem—"Annabel Lee"[J].Overseas English,2011(9):11-12.
[2]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7-78.
[3]欧阳文明.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苏轼《江城子》的对比分析[J].高教前沿,2011(5):61-62.
[4]余辉.中西方爱情诗的对比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7 (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