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洞广积粮

2018-02-12贾建岗

新一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主问题小练笔

贾建岗

摘 要: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抓住几篇文本的教学共同点设计主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整合单元中几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强化单元教学重点,更为有效的是,像打井一样,通过不断深强化、深挖训练点,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关键词:单元阅读教学;主问题;小练笔

我们语文人都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采取有别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所谓阅读教学策略指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策划与选择,它要解决的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我们语文教师,容易犯一个通病:因不同课文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同的课文有诸多的教学重点,于是在这篇课文中敲敲,那篇课文中铲铲,一学期很快结束,自己昏昏,学生晕晕。时间耗费不少,但学生成绩触目惊心。有时连自己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原因在哪呢?

我们知道,阅读既是学生从文字符号中获取信息积累知识的活动;也是学生通过接受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教育与文学熏陶,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和塑造个体品格的活动。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在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呢?我认为,找到不同文章中学习的共同点,也就是运用单元主问题设计,辅之以单元小练笔设计,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将“问”和“写”,“读”和“思”有机结合,那必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实现阅读教学的精准“突围”的必经之路。我称之为:深挖洞,广积粮,强化教材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先见森林之广,再见树木之壮,更见到自己表达之进。

所谓“主问题”,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少、精、实、活,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一种保证,是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过多的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让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型与课堂教学结构脱颖而出。我认为,在单元教学中,这个思路同样适用。

我们的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编排设计。每个单元,有4-5篇课文组成,其中有现代文、古文、古诗词、写作训练、口语交际等内容组成。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纵观本单元课文,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我的母亲,体现了生在旧社会母亲令人敬佩的才能和理智的情感;回忆我的母亲,让我在母亲的影响下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木兰诗,展现木兰对父母的孝心和责任心;父母的心,优越的条件,割不断贫穷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和平时期成长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木兰的孝心和智慧,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课本的例子作用,如何体现呢?我认为,应该根据单元中课文的共有特点,寻找教学的突破口,逐层递进的设计教学主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向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迈进。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写作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目的。

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主问题设计、抓住课文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一、聚焦经典,在课文精彩处着力

纵观单元中的所有课文,我们发现,不同的文章体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然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和读写训练点。一篇文章,到底该讲哪些内容,放弃那些内容呢?这个问题,恐怕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些语文老师。

八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我选择从《背影》开始,背影我选择两点着力:背景和细节。

课刚开始,我提问:“在朱自清的脑海中,父亲的背影最难忘怀,可作者一开始为何不写背影,后面才写,这是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明白,”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背影的感动人心,是因为在父亲的差事交卸、祖母去世、变卖典质、家境惨淡得背景下发生的,这么多大事,烦心劳神,父亲却能把我的事放在最操心的位置,父亲依然能竭盡全力的为我着想,不畏艰难的为我买橘子,不遗余力的关心我,就极难能可贵,其背影无言却胜过万语千言!在此背景下,细节描写,从穿着到动作,从语言到情节,细致传神,饱含深情,大爱无言,无言胜有言。精选才能深挖,细读自会细思。在学习重点后,强化当堂练笔及时反馈,内化于心,学生自会感到有收获,有提升。小练笔:请写出:我的父亲在( )下,依然关心我的画面( )。学生的练笔,发现了许多的父母背负生活的重担,但为了我们的未来,艰难坚强的故事。学生的目光看到的事件背后的故事,文章有了深度,表达有了力度。

我们只有抓住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单元课文中的经典篇目,挑选经典段落,着力精讲。让学生学有模板,练有方法,狠抓落实,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的放矢。主问题像光一样的发射,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像光一样的发射。这不正是给学生种下了一颗“善于思考”的种子吗?

二、利用教材,在深入专研中发现

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做了哪些事情,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单元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为此目的,单纯一篇的学习,对学生的内心刺激还是单一的,肤浅的。第二篇,我选择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来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节描写,突出重点词:细节加抒情。“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于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不仅细节感动读者,而且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惋惜之情,怀念之意,更加感动读者。回顾背影的表达方式,也是细节描写后加抒情。继续练笔提高,请写出:我的父亲在( )下,依然关心我的画面( ),让我感到( )。由一到二,水到渠成,自然感人。endprint

叶圣陶告诉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发现例子的价值,帮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利用主问题来进行深度的阅读理解,还能从自身的“不断改进”,去影响更多的人不断改变。

三、深挖教材,在强化语言的学习运用中提升

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引导。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教学重点是细节加抒情和议论,深化学生语言表达的深度。在叙述后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单独成段,表达对母亲的我应该感谢:

“母親,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抒情中表达议论,深化了语言深度,使表达更加感入,印象深刻。

学生的表达,在不断深化中向着例子靠近。请写出:我的父亲在( )下,依然关心我的画面( ),让我感到( )。学生的表达在前面两次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细节的多角度表达,情感的深刻性得到不断提高,教材的例子作用明显提高,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长进。

古人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语文教学的轻负担高效率,应通过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需要,实现帮助学生提高的教学目的。三次的语言训练,基于细节,充分扩展,基于细节,深化表达,基于细节,细化表达。学生的表达不断改进、提高,“深挖洞,广积粮”的目的就逐步实现。学生的表达也逐步由无法到有法,由仿写到创作,由浅到深了。学会把课文作为例子,把例子作为抓手,在系列的抓手引导下,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攀登到新的高峰,我们语文老师,乐此不疲!

教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规律是最重要的!老师的水平高低由此可见分晓!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论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余映潮).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问题小练笔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策略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
语文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