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辨治高血压病验案浅析

2018-02-12沈文华刘中勇江西中医药大学07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枢机益气汤头晕

★ 沈文华 刘中勇(.江西中医药大学07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高血压在中医属“眩晕”“头痛”范畴,按中医辨证属气虚型高血压,临床多以升阳止眩、补中益气治疗,效果显著[1]。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主要为因虚致病,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出现阴气自半、气大衰,其是下虚上实的形成基础,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症状[2]。关于因虚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矣;年五十,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下虚而上实,涕泣俱出矣。”《灵枢》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明代张景岳有“无虚不做眩”的论断。由此可见,气虚是高血压病人眩晕、头痛的一个重要的发病原因,治疗上应当以补气升阳为主。根据体质学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可分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3种体质,特别是气虚质的提出,为临床采用补中益气治疗提供有力佐证[3]。

补中益气汤源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医著《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此方功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之证。临床上用于治疗气虚型高血压,刚好证治相合,故疗效很好。笔者随刘中勇教授学习期间,吾师善用补中益气汤辨治高血压病,效果良好,现就刘中勇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辨治高血压病进行浅析。

1 枢机不利,配伍小柴胡汤

中气不足,久则气行不畅,少阳之气阻滞,枢机不利,故气虚又兼少阳不和、枢机不利之证,症见头晕,声低,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心烦,口苦、咽干,纳差,吾师常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补和同用,使得清阳升、枢机和。

李某,女,42岁,头晕反复发作2月余,再发加重1周。患者缘于2个月前因连续加班,过度劳累出现头晕,此后头晕不适之症频繁,劳累后明显,无头痛,伴恶心呕吐;曾因头晕昏倒后于外院诊治,时测得血压158/96mmHg,诊断为高血压。入院时症见:头晕,不欲言语,声音低微,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四肢凉,微恶寒,心烦,晨起口苦、咽干,食欲差、稍多食则胃胀明显,寐差,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质地偏稀偏黏、日行1~2次;月经量多、颜色偏淡红、无血块,周期及行经期均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缓无力。辨为中气虚弱,枢机不利之证。治以补中益气,和解枢机。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炙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0g,茯苓15g,升麻6g,北柴胡10g,法半夏10g,黄芩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2枚。14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口服。二诊时患者自觉头晕症状已经消除,面露喜色,乏力感减轻,納寐可,大便质地软,日行1次,无口苦、咽干、手脚冰冷等症,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血压122/86mmHg。守上方再服7剂,随诊,头晕未复发,血压稳定。

2 痰气交阻,配伍半夏厚朴汤

脾胃为人体气机之枢纽,脾胃功能虚弱,则气行不畅;脾为生痰之源,脾失运化,则易生痰湿。故脾胃久虚,加之饮食不节,则易痰气交阻,症见头晕,乏力,咽中有异物感,易叹气,食后胃腹部胀满,吾师常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共奏补气健脾,行气消痰之功。

陈某,女,65岁,头晕,劳累后加重,乏力,情绪不畅,咽中有异物感,易叹气,平素饮食不节,食后胃腹部均感胀满。平素血压150/98mmHg左右,寐可,大便偏黏,解便不畅,小便平,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缓。辨为中气不足,痰气交阻之证。治以补中益气,行气消痰。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生黄芪30g,当归10g,党参15g,生白术2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法半夏15g,姜厚朴15g,茯苓10g,苏叶10g,炙甘草6g。7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口服。患者服药后头晕、咽中异物感减轻,解便顺畅,仍感乏力、腹胀,血压136/82mmHg。遂嘱咐再服上方7剂。后随访诸症均除,血压已转为正常。

3 气虚血瘀,配伍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主治妊娠宿有癥病以致漏下不止,瘀阻胞宫之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仁可以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同时还能够明显的增加灌流液的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4]。吾师取其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效果良好。

王某,男,52岁,高血压病3年,血压最高达158/94mmHg,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ST-T改变。症见:头晕,胸闷,心慌,乏力,自觉夜晚心跳加快,納少,寐差,二便平。舌质暗,苔薄白,舌下络脉瘀紫,脉涩、代,按之无力。辨为气虚血瘀,络脉阻滞之证。治以补气通脉,活血化瘀。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生黄芪25g,生白术15g,当归 15g,陈皮 10g,桂枝 15g,茯苓 15g,牡丹皮15g,桃仁15g,葛根20g,升麻6g,柴胡6g,生姜3片,大枣2枚。7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口服。患者服药后头晕、胸闷、心慌、乏力明显好转,血压稍有下降,略作加减继服一月,患者血压平稳控制在142/86mmHg左右。

4 水气不利,配伍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仲景用以治疗气化失常所致的蓄水诸证,症见小便不利、水肿、呕吐、下利、心下痞、眩晕、口渴欲饮、饮不解渴等,可用其合上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兼有水气不利的高血压病,其主要症状有眩晕、小便不利、下肢水肿等,临床效果良好。

李某,男,67岁。经常头脑昏沉、下肢水肿2年。患者近2年时常出现头脑昏沉,下肢水肿,困倦乏力,起初并未在意。然其症状日益加重,伴有胸脘满闷,汗出短气,不欲饮食,口渴不欲饮水,稍饮即吐,大便黏滞,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薄白滑,脉弦细缓,血压150/110mmHg。辨为清阳不升、水气不利之证。治以补气升阳、温阳利水。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生黄芪40g,生白术30g,党参20g,茯苓 15g,泽泻 30g,桂枝 15g,猪苓 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生姜5片。14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口服。二诊时患者自述头脑昏沉发作次数减少,下肢水肿减轻,测得血压138/100mmHg,守上方继服14剂,头脑昏沉、下肢水肿均消失,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患者较为满意。

按:高血压多用镇肝熄风法,补中益气法用之较少。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血压气虚证并非少见,韩明向发现健康老人衰老证候以虚证表现居多[5]。对于血压高者不辨虚实,一味降逆,重用龙骨、牡蛎、代赭石等镇肝之品,则使清窍不能得清阳之气所养,虚者更虚[6]。刘中勇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认为可以从调理脾胃气机论治高血压病,采取补气健脾,升清化浊之法。刘教授在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此病的过程中,重视辨证论治,抓住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从病机入手,而非见高血压即“镇肝熄风”,正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

猜你喜欢

枢机益气汤头晕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梳走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