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理论探讨易筋经治疗失眠症的原理

2018-02-12龚厦莉吴文国贾超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0405

江西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易筋经失眠症情志

★ 龚厦莉 吴文国 贾超(.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 50405)

失眠症常指难以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的临床常见疾病[1]。失眠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45.4%的中国人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症状[2]。长期失眠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功能,使得生活质量下降,容易诱发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多为精神类药物,停药后加重甚至容易产生药物依赖[3],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大势所趋。易筋经为古代传统功法,通过伸筋拔骨,调节全身经筋,可以疏通经络,加速气血运行,从而沟通阴阳、调节脏腑,帮助失眠症患者改善症状,快速入睡,值得临床使用及推广。笔者现对易筋经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失眠,也称“不寐”“不得卧”等,究其病因病机,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1)阴阳失调致使失眠。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记载:“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感则目暝;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类证治裁·不寐》篇认为:“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2)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失眠,如心肾失交、肝失疏泄、脾胃不和、心神不安等原因。《素问·逆调论篇》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刘完素认为:“水火之阴阳,心肾之寒热,营卫之虚实,犹权衡也,一上则必一下,是故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清代魏之绣认为:“人之安睡,神归心,魄归肺……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3)气血运行失常而致失眠。《素问·调经论篇》指出:“气属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4)情志失常、神不安导致失眠。怒喜思悲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不寐,或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暴怒伤肝,扰动心神而不得眠,或嬉笑过度,心神不安致失眠,或惊恐胆怯致不寐。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心者……神之变也,神得守则寐,失守则不寐”,《张氏医通》曰“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可见情志失常、神不安可导致失眠。可见,古代医家将失眠症的病因大致归纳为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衰败、气血亏虚、情志失调、神不安等。

1.2 近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施今墨[4-5]认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等皆可导致失眠,其病位在五脏及脑,辨证应首辨阴阳盈亏,次辨气血虚实,再变脏腑及寒热,治疗时应调阴阳、治脏腑、畅气血等综合治疗,提倡适当体育运动,动静结合。周仲瑛[6]认为老年人失眠多因脏腑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或生活悠闲,闲而多思,伤及心神,导致失眠,故治疗时应调整脏腑阴阳,调畅情志为主。王翘楚[7]认为“天人相应”为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应从宏观角度去思考人与自然的阴阳平衡,提倡“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治疗时应调整人的起居习惯,调理五脏、阴阳、气血等。颜德馨[8]结合“失眠从气血论”的临床经验,认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巨大,心理负担沉重,情志失常,七情过用为失眠的主因,提出治疗失眠以调和气血为主,动态分阶段调畅情志为法。故现代医家认为失眠多由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情志失常,神志难安引起,治疗应以理气和血、调整阴阳、提高脏腑功能、安神定志为主。

2 易筋经的理论探讨

易筋经源自古代引导术,已有千年历史,相传为达摩所创,其十二式首见于明代末年章式辑本。清代咸丰八年,潘蔚将易筋经十二式整理编辑入《卫生要术》。光绪七年,王祖源对《卫生要术》重新篆刻,更名《内功图说》,继而广为流传。易筋经通过伸筋、拔骨、旋转脊柱等方法,将导引、武术、中医、气功等结合统一,可以使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调达,阴阳交感,并在锻炼时配合呼吸吐纳,达到形神合一。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对全身各个系统进行整体调理,极大的改善失眠的症状。

2.1 阴平阳秘天地是一个大的阴阳结合体,只有天地交泰,风调雨顺,自然界万物才可生长茂盛;而人则是一个小阴阳结合体,只有阴阳平衡,身心才会健康。现代生活很多因素导致阴阳失调,如加班、熬夜、压力过大等,使阳不入阴,长期以往导致失眠。易筋经中饿虎扑食式,通过腰部发力,以腰部及骨盆带动全脊柱伸展,拉伸与收缩腰背部及腹部肌肉,从而沟通人体前后任督二脉。中医学认为,任脉为阴脉之海,与手足三阴经与阴维脉多次相交,督脉为阳脉之海,反复与手足三阳经和阳维脉相交,任督二脉沟通交流,使阴阳二脉相互交感,相互沟通,且在锻炼时舌顶上腭、提肛、气沉丹田,进一步加强任督二脉的沟通,气沉丹田、提肛的同时,也加强任督二脉与冲脉之间的联系,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三条经脉相互沟通,可灌注脏腑气血,达到阴平阳秘,对于那些阴阳失衡导致失眠的患者,可以很好改善症状。

吊尾势中掉尾摇头时,使人体从颈部到腰骶部都得到伸展锻炼,通过以目视尾,左右交替,拉伸脊柱及椎旁肌肉,缓解周围肌肉组织痉挛,使郁结在体内压力得以释放,从而缓解疼痛,锻炼时以腹部及腰部为中心进行侧屈,进一步加强带脉及任督二脉的沟通,使得阴阳交感,阴平阳秘,使人全身放松,锻炼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韦陀献杵势通过对上肢的伸展,并意贯于手,以手带动肩,以肩舒展胸,配合呼吸的同时,踮脚仰头注视中指,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用意念感知脊柱,从而使脊柱得以拉伸,对于那些小关节紊乱的情况,也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得以纠正,通过加强脊柱与手、肩部之间的沟通,可以反复沟通督脉与手部三阴三阳经,激发人体阳气与阴气之间的联系,加速新陈代谢,达到阴平阳秘,提高睡眠质量。窦思东等[9]通过锻炼易筋经“托天桩”势,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患者背部及颈部,可出现连续、规整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通过锻炼后可以鼓舞全身阳气,达到阴平阳秘之效。

2.2 调理脏腑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干脏腑、形体官窍组成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任何一个脏腑异常都会影响其他脏腑及其形体官窍,失眠就是脏腑气机失调的产物。何赛萍[10]认为,治疗失眠时需调节脏腑气机,以整体观治疗失眠。易筋经出爪亮翅势中,以气贯手臂推掌、屈臂收力收掌、伸展扩胸呼吸等,可加强心肺功能,推动全身血液运行,改善因心神不安、心不藏神导致的失眠。王意南等[11]通过对220人进行观察证实,易筋经锻炼后促进了人体血液循环,增加了心肌收缩力,使心脏EF值、SV值提高,心肌顺应性、舒张功能增强。在三盘落地势中以腰腹为中心,三起三落反复下蹲,并在下蹲时发出深而缓慢的“嗨”音,对于那些刚刚锻炼易筋经的患者来说,配合“嗨”音,可以更好的做到气沉丹田,起到强腰固肾、交通心肾的作用,对于那些因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可在锻炼时增强体质,益精填髓。程其练等[12]认为老年人通过练习易筋经,柔韧性、力量、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等各项身体素质有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提高后失眠症状渐渐消失。

由于睡眠缺乏,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常此以往,出现恶性循环,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使神不安不得寐。研究表明[13],锻炼者可通过运动获得成就感及自我认同满足感,而良好的情绪对于睡眠的改善有积极作用。青龙探爪势中通过“起掌”“探爪”,旋转背胸部和俯身弯腰,在旋转背胸部“左右探爪”时,肋骨交替收缩及放松,可达到疏肝利胆、调达情志的功效。可以改善因肝气不舒导致的失眠症。在下俯身时,通过拉伸腰部及腿部,使足三阳经得到伸展,调节脏腑气机。王薇等[14-15]通过对数名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通过练习易筋经,可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善大学生失眠问题。宋祖军等[16]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40例大学生进行研究观察,发现易筋经可以激活多巴胺的功能,刺激大脑神经因子,可以有效缓解压力,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日常生活中,人们长期处于久坐的状态,导致肠胃蠕动减慢,中焦运化功能失常,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不适,易筋经十二势通过“伸筋”“拔骨”、伸展脊柱,可加快胃肠蠕动,提高脾胃运化功能,帮助食物更好的消化吸收,帮助那些因“胃不和寝不安”的患者改善失眠。刘霜月等[17]认为通过锻炼易筋经可以调节心胃功能,预防血脂异常。苏玉凤[18]也同样认为通过易筋经的练习降低克托莱指数作用明显,使血中TG、LDL下降,HD升高,对血脂调节有积极作用。

2.3 调和气血《素问·举痛论篇》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气血运行失常,经络不通,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很多患者因身体虚弱,气血不能濡养机体,或者气血瘀滞,产生疼痛难以入睡。以易筋经中倒拽九牛尾势为例,以弓步为基础,以腰带肩,以肩带手,前后运动,并在手臂用力伸展时旋转躯干,使全身筋肉筋膜得到运动,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其腰部带动肩部手部扭动,使全身平衡协调运动,疏通经络,刺激背部夹脊穴,加速血液循环,起到“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夹脊穴是纵贯背部脊柱两侧的两排穴位,与人体内部脏腑有密切联系,练习时反复刺激夹脊穴,可激发脏腑经气,调节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可以改善因气血运行缓慢导致的失眠症。窦思东等[19]发现通过锻炼易筋经可以提高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加速血液循环,对于那些因气血虚难以入睡患者,可以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对于那些因疼痛难以入睡的患者,易筋经通过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伸展脊柱及肌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如邱荣鹏等[20]发现易筋经锻炼可有效缓解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导致的疼痛,从而改善失眠。

2.4 定气凝神《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许多人睡前过于兴奋、思绪万千、难以静心或者多梦易醒,长期以往导致失眠。易筋经不单单是肢体动作,还是内外兼修的功法。古本易筋经中《内壮论》认为积气为内壮的第一要义,提出“守中者专于积气也”。故在锻炼时要求患者做到“意守、调息及动作协调”。意守即守意导气,使眼、耳、鼻、舌、身、意专于一处,即眼不外观、耳不外听、鼻不外闻、舌不外尝、身不乱动、意不外想,将心神全部内视,广义称之为“心神专一”,狭义即指“下丹田”。练气时首先就要意守丹田,双目微闭而内视,两耳什么也不要听;鼻息悠悠,深匀细长,口闭舌抵上颚,上下齿轻轻相扣,全身放松。其次是调息,即调理气息。在易筋经的锻炼过程中,要求呼吸平稳祥和、不急不躁、从容和缓,让患者身体更快更好的放松,促进全身血液运行,提高新陈代谢。待呼吸平稳后,协调每个动作,调整体态身姿,用意念带动身体,完成易筋经十二式的练习。长期运用易筋经锻炼,使得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协调,加强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以神驭气,稳定情绪,迅速进入睡眠状态。肖微等[21]认为形气神作为中医的生命观,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易筋经锻炼本质就是对形、气、神的调控及锻炼,通过静力性肌肉收缩及意识思维调控,达到定气凝神,改善失眠。

3 案例举隅

患者,女,49岁,失眠1年余。患者自诉因家庭遇上一些烦恼后出现失眠,每天只睡1~3h,易醒,服用中西药均无效;伴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月经不规律,纳差,颈部酸痛不适,潮热盗汗7~9次/d,大便稀溏。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涩。考虑患者肝气郁结、肝肾亏虚、心脾不调,反复服药无效,采用易筋经锻炼治疗,着重锻炼韦陀献杵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练习时配合腹式呼吸。坚持锻炼2周后,患者睡眠时间增加至5~6h,心悸胸闷症状缓解,颈部酸痛不适减轻,潮热盗汗次数减少为5~6次/d。坚持锻炼2个月后,睡眠恢复正常,月经来潮,颈部酸痛不适消失,潮热盗汗次数减少为1~2次/d,心悸气短等不适消失,整体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4 小结

引起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复杂,常常是多因素交织,故治疗失眠症存在很多困难。通过易筋经功法锻炼可疏通经络、提高脏腑功能、加速气血运行、达到阴平阳秘,可以改善失眠症,对于复杂性失眠效果佳。但目前对于锻炼易筋经应用范围及机理仍有待进一步探索,需要广大研究者一起努力,去挖掘这份宝藏,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易筋经失眠症情志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