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018-02-12程绍民付丝羽熊英琼喻松仁沈鹏英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脏腑高校教师人体

★ 程绍民 付丝羽 熊英琼 喻松仁 沈鹏英(.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南昌 330004;.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昌 330006)

1 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意义

在当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凸显出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然而近几年频频出现处于黄金学术期的高校中青年教师英年早逝的报道,使得高校教师这一精英群体的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及广泛热议。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与开展科学研究的重担,健康的体魄是他们致力于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教师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多长期伏案工作、经常熬夜,其患病因素多与吸烟、饮酒、饮食的时间与结构不规律、缺乏运动、心理压力重、情绪紧张等心理及行为方式有关[1]。教学、科研、管理等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容易诱发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2]。这类病症隐蔽性强、病程缠绵难愈、病因复杂、健康损害严重,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危害高校教师健康的罪魁祸首。在我国,为更好的保障教师的心身健康,各高校普遍施行教师每年1次健康体检。在此基础上,收集健康体检的数据,建立高校教师健康档案,制定中国特色高校教师预防管理体系,尤其是针对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模式,力争控制并减少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教师的健康素质,是开展高校健康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

由上可知,高校教师健康体检的数据收集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基础。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笔者认为除了西医常规体检项目之外,选择适宜中医特色检查手段,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高校教师进行健康风险程度评估,可以发挥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指导优势。

2 中医诊疗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地位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采集四诊信息,可以了解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状态。传统诊法需通过医者视觉观察、听觉辨别、触觉感知、有序询问、经验辨析来辨证论治,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中医诊法调查问卷,对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尤其是亚健康状态,可以补充、完善西医常规体检项目,在健康预防领域中发挥重作用。由于传统四诊主要依赖中医的主观经验和临床水平,缺乏精确化及客观化评价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之相结合的四诊客观化研究近年来蓬勃发展,使中医诊法在疗效评估与综合诊断方面更具精准性和有效性。中医四诊客观化对人体状态的综合评价及对中医健康状态的辨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预警。相关资料显示[3],将中医客观化检查方法应用于健康评估方面,可对疾病进行早期识别,以防止中西医经验体检的误诊漏诊,提高体检的准确性。

红外热成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运用于医学领域,是一种功能学影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是指通过红外探测器收集人体散发的远红外辐射热,经计算机处理及分析转化为直观的温度伪彩色成像图谱。其通过对人体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的能量代谢来测量红外热辐射差,以了解人体病变部位的温度变化,能够在其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之前准确的做出判断。经专业人员对温度成像图谱的分析判断出病灶的位置、范围及病变程度[4]。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大部分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准确的判断,给健康管理的临床数据收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红外热图结合藏象理论与经络学说,实现对体表的不同部位、经络的循行范围以及特定腧穴的温度变化进行临床综合判读[5]。《丹溪心法》总结:“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如前文所提及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常出现肌肉骨骼疼痛、心胸部不适、头晕头痛、精神症状、内脏器质性病变等症状,其诊断目前临床上多借助于肌电图、CT、MRI、PET-CT、可疑组织的病理培养等检测手段,存在或有一定创伤,或费用较高,或在早期不易检测等问题,而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探究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对中医望诊的延伸,在疾病早期有一定的预测参考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体检。我们以检测疼痛、脏腑功能异常以及指导中医治未病为例,介绍其应用如下。

3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

3.1 红外热成像对疼痛的可视性众所周知,高校教师长期伏案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间长,同时缺乏身体锻炼,其患病率最高的三大系统疾病是: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6]。肌肉骨骼疾病病症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症见多以疼痛为主。疼痛是人的主观感受,大多数患者不能对自身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进行准确的描述,需要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其过程繁琐,易延误病情,并且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红外热成像技术则可以根据人体温度彩色分布图谱,可准确判断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程度,大大减少了临床诊断时间,更早地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有研究[7]选取经红外热成像诊断的患者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能够了解颈椎病变的准确部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红外热成像能对其治疗效果的评定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还有研究[8]采集177例受试对象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筛查,通过对比正常与异常膝关节的周围温度分布差异,实现了一种以髌骨为中心的膝关节热诊断方法,对膝关节早期病变提供了较准确的判断依据,适合推广于大规模膝关节疾病的筛查与体检中。

3.2 红外热成像对脏腑功能的可视性体检时,受检者尤其关注是否有脏腑组织器官等器质性病变,而红外热成像正满足了这项需求。通过人体体表温度分布图,可了解受检者脏腑功能的强弱、寒热偏离程度、血液流通状况以及肿瘤等情况[9]。当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的早期,疾病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红外热图上便已经出现温度的异常,其病灶的形态大小反映了该脏腑组织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如通过对比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脏腑温度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组大肠湿热证患者的降结肠、升结肠的温度均明显增高,同时肺的温度也随之增高[10]。使用热态自动分析系统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虚里区体表温度进行检测,观察其热态分布情况,发现病例组虚里热结构凉偏离显著,并且温度越低,心肌缺血越明显[11]。由此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人体体表异常温度反映人体脏腑功能状态,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3.3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治未病理论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说是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诠释,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未病先防。在人体脏腑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运用红外热成像图技术可以对脏腑组织的代谢及血流异常引起温度异常的区域进行疾病定位、定性的预测,为疾病的早期防治赢得宝贵时间。②既病防变。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反映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病变部位温度变化,不仅可以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还可以研判疾病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目前现有常规临床影像学技术只能在人体组织结构异常时才能反映疾病的阳性病理状态,而红外热成像能够通过机体的热代谢情况反映机体的脏腑功能状态,对糖尿病、乳房疾病、肺系病、颈椎病等慢性病进行早期筛查、明确诊断、进一步预测疾病程度等重大意义[12]。近年来不少高等中医药院校为支持基础科研试验发展,已经引进红外热成像相关仪器。研究发现,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灵敏地反映糖尿病患者下肢末梢供血状况[13];可以观察乳房病变患者的脏腑经络腧穴热结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的发病依据,得出良性与恶性两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脉、任脉、督脉、肝胆经、脾胃经、膀胱经等的经络阻滞[14]。因此笔者将红外热成像技术运用于高校教师的健康体检中,结合常规体检项目,以对高校教师进行一站式多种疾病的筛查及综合健康状态评估,可以较早发现潜伏期疾病,早期筛查,预测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程度,并及时进行干预、调理,正好符合现高校教师的健康体检需求。

4 结语与展望

按照社会结构功能,人们所患疾病、选择治疗方式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高校教师从属并服务于高等教育,他们的生存状态、思维意识使他们都适应并依赖于所存在的工作环境。由于知识水平高,自主性强,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获取和吸收具有主动性。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介入、无损伤的功能学影像技术,它将疾病的不可见性通过体表温度分布红外热图转化为可视的动态疾病。在例行的医院常规体检之外,加入红外热成像体检项目,将每三个月一次的红外热成像温度分布图谱纳入体检数据,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以便动态、连续地观测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结合体质差异,对其易患疾病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可以达到早期调摄、癌前预警、脏腑功能监测、慢性病普查、疾病风险评估的目的,从而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幸福获得感,降低单位、国家的医疗成本。

猜你喜欢

脏腑高校教师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