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锥优质苗培育技术
2018-02-12卢傲霜黄瑞雅
卢傲霜 黄瑞雅
(广东省阳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阳江 529500)
红锥,属于常绿乔木,是我国珍稀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较为温暖湿润的南部地区[1],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且呈酸性的环境中长势良好。总结大量的种植经验得出,红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并且生长速度快,拥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因而具有极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也正因为如此,红锥种植量极大,因而对树苗的要求有所提高,即要以科学有效的培育技术作为支撑,培育出红锥优质苗。
1 采集和处理种子
在优质苗的培育工作中,首先要对种子进行采集和处理,优先选择长速快、有健壮结实枝干、主干直立明显、距离地面较高的分枝类型的树种。11-12月红锥果实成熟之际,采集褐色的总苞。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将总苞放置2~4 d,再将其晾晒于阳光条件较好的室外,待其总苞呈开裂状态之后再取出种子。因其种子富含的水分较多,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将内部包含的杂物处理干净,再将其与湿润的沙子进行混合贮藏,让其在适宜的条件下自行催芽。但因其贮藏环境为室外,要重点预防、治理鼠害现象,还要对其进行保温处理,即在苗床上覆盖稻草之后再覆盖一层薄膜。
2 培育裸根苗
2.1 选择合适的圃地 将土壤肥沃、营养充足的半坡或半阴坡地区作为培育圃地。并且苗圃地的热量要高,水分与阳光要充足。同时,根据树苗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盖棚遮阴处理。
2.2 准备苗床 选择水源充足的地块作为苗床,便于对树苗进行浇灌,而且要保证便于排水,利于树苗的生长。以高20 cm、宽90 cm的规格设置苗床,并对苗床土壤进行精细碎化,保障平面的高度平整性。为促进主根长势良好,整理苗床时控制整地深度在15 cm左右即可,并将足量的底肥施入松土层底部。
2.3 催芽和播种 在沙床内将沙河种子进行分成铺排,每一层铺沙的厚度与宽度要科学合理,即控制在5.0 cm×1.8 cm左右。然后在苗床上覆盖稻草,之后再加上一层薄膜对其进行保温和预防鼠害,两三天浇一次水,保障种子催芽所需的水分充足,并保障温度在18 ℃以上。
待催芽的种子呈现出白色的芽苗时,对其进行筛选,并以条播或点播形式进行播种,播种间距控制在1.8 cm,行距控制在1.8 cm,如此可有效降低树苗移植的难度系数。而且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有效促进种子吸收土壤内的养分,利于其生长。完成播种操作之后,在土壤上覆盖一层厚度在0.1~1.0 cm的河沙,或者是经过筛选的肥土。覆盖工作结束后,对种子进行适量浇水,借助稻草覆盖于最上层,减少水分蒸发,保障种子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充足,在苗芽长出地面时将稻草移除,并在苗芽上方盖棚,以便达到遮阴的目的。
2.4 幼苗管理 首先,对幼苗进行遮阴处理。在喜阴环境下,能够促进红锥幼苗良好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幼苗容易被灼伤,故在移除稻草或者将幼苗移植入杯之后,做好幼苗防晒遮阴工作,即及时进行盖棚。棚子的高度应在1 m以上,宽度要能盖过幼苗的生长宽度,结合幼苗的实际生长状况,合理调整光照。
其次,水肥管理。红锥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较为充足的营养,所以在培育过程中要保障土壤的湿润度,合理控制土壤积水。并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促进苗木的生长。
最后,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较高,受到病害时容易造成根部腐烂(根腐病)、叶子枯黄掉落(叶枯病),而且容易遭到金龟子、尺蝮等虫害的危害。针对此,需要控制浇水量,拔除被损害的苗木,严重情况下喷洒防病虫害的药剂。
3 优质苗培育技术
3.1 选择苗圃并作床 红锥幼苗生长过程所需的土壤较为湿润、肥沃,并且需要在喜阴的环境下生长。所以,对圃地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要选择空气湿度较好的山窝或者山沟处,这些地方的阳光较少,适合幼苗的生长。若没有符合条件的环境供幼苗生长,需要进行盖棚遮阴处理,将土壤精细碎化后整平,以便达到作床的标准。面床的高、宽规格为13 cm×1.1 cm左右,若圃地有较高的土壤层平整度、土壤碎化度及排水便利度,可直接采用平床。在床面铺一两层薄膜塑料,然后铺上粗沙,厚度在2 cm左右,最后将育苗容器置于粗沙上,以便其幼苗的根长不会落地,减少搬移幼苗时剪截根部的工作量,还能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3.2 播种、移植幼苗 采用容器对红锥幼苗进行培育时,可以采取2种方式,即对幼苗进行播种,每年春季(2-3月)将种子直接种植于容器内,该种子是经过积层处理的,且其胚根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保证胚根朝下放置,播种完成后对其进行适量浇水。或者是对幼苗进行移植,即在种床上直接种植那些已经采集好的种子,待种子苗芽初长或已经长出2片叶子时将其移植于容器中。在移植幼苗的过程中,要有效预防鼠害,并且避免受到阳光直射而使其被晒伤;同时,根据幼苗主根的长度进行适量裁剪,将幼苗四周的土压实并浇足定根水。
3.3 加强对幼苗生长期的管理力度 在幼苗生长期,要适时进行浇水和施肥。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注意适量浇水,补充蒸发掉的水分,保障土壤的湿润度,促进幼苗出土生长。待到20 d左右,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适当补苗,每个容器中只留1株长势较好的幼苗,8月之前对其施氮肥,施肥周期为10 d/次,9-11月施肥周期为15 d/次,促进幼苗木质化。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剂量,即少量多次进行施肥。另外,若幼苗出现病虫害问题,需及时处理,减少幼苗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范围。除此之外,如果幼苗处于全日照的环境中,则应及时为其盖棚遮阴,保障幼苗健壮生长[2]。
4 结语
红锥是我国珍贵的稀有树种之一,成材时间早、材质良好、生长周期快、环境适应力强,需求量大,应用价值高,因此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和社会价值[3]。而采用人工培育技术培育红锥树苗,更能有效保障红锥的生长质量与数量。这就需要培育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培育技术,提高人工培育技术水平,从根本上保障优质苗培育的成功率。
[1]骆玉其.红锥袋苗培育及造林技术的分析[J].大科技,2015(8):233-234.
[2]黄玉猛,黄瑞雅,卢傲霜.红锥育苗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6(35):19-21.
[3]赖登产.红锥繁育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17(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