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

2018-02-12季璇王诗根马良

关键词:素质教育政治传统

季璇,王诗根,马良

(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1.应试教育体制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国家的大力倡导,但是相对于已经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可谓是困难重重。自封建社会以来留存下来的“十年寒窗苦,只为金榜题名”观念一直深深地扎根于学子心中。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个——大学,为了顺利通过高考,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学习上的,除了在那可怜的闲暇时间,翻看一些人文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剩下唯一可以接触到这些的就是语文课上的相关课文以及老师的延伸。但是在成绩的压力下,语文老师是以考试为目的为学生讲解课文,对于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内涵只是一带而过。因此,很多同学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中小学阶段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疏忽,导致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整天穿梭在实验室和教室之间,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告别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2.当代大学生缺乏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来弘扬美德,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是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等等,所表达的都是诚信、仁义、友爱。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大学生中并没有得到弘扬和传播,反而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诚信缺失的问题,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出现,情节严重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直接找人替考,而且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不仅如此,很多同学为了获得国家用于帮助贫困生的助学金,明明用着苹果手机,穿着阿迪达斯等名牌,却肆意夸大家庭的贫困程度意图获得助学金。其次,近年来出现的“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南航学生被刺死事件”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他们只是众多大学生中个别的极端例子,但是高材生沦为“刽子手”却给高校教育敲响警钟。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日渐淡薄。孔子曾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1],在儒家所弘扬的道德修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忠恕”,然而目前大学生中普遍的问题就是利益驱使下产生的恶性竞争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关爱。

3.传统文化并未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点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政治性,但是其中涉及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部分却少之又少。基本上众多高校中除了文学院会开设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等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课程外,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就只能通过选修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对传统文化了解一二,然而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公共课,学分比例低,考试方式多为考核的形式,本身就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就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度根本不够,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就得不到真正的传播与弘扬。例如,现在高校中汉服风盛行,但是有多少同学真正了解汉服文化,了解汉服背后的历史与内涵呢?还有一些同学,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并不留心,也许能让他们想起重阳节、中秋节的只是假期,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格外地重视。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1.设置合理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课堂教学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设置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对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程的设置中,要目标明确,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课程,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学生中传播开来。例如,针对现在高校汉服盛行的状况,可以开设汉服文化课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汉服的背景、演变过程以及其中的内涵。课余时间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汉服文化的交流。再比如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很多高校道德事件,室友之间相互残害、考试作弊情况日益增多、助学金肆意挥霍等等,这不仅仅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畸形,也反映出学生诚信、有爱、宽容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丧失。古人说“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2],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接受很好的礼文化的教育,以后走上社会也会举步维艰。

2.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作为学生四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大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一大环境的作用。首先,在辅导员队伍中大力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老师。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大学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室友就是辅导员。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示范作用,通过开班会、举办主题团日等活动,在学生中不断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律自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其次,以学校或以学院为单位,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师进行讲座,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心灵上也接受一次洗礼,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美德的力量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3.借助大众传媒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产业的影响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信息化正以扩大化的事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3]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高校教育者应该紧抓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各学院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传统文化信息的搜集,包括各地举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国外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等等,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有特色、有思想、有意义的传统文化宣传渠道。同时,要严格信息传递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循,保障大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接触并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义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体现,也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1.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思想基础。从古至今,我国就非常注重人文教育。古时乃至现在,在孩子启蒙时期,家长就会引导孩子读《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长大后,会让他们看《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每个朝代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但是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留存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精华,会对学生的整体思想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中国自古以来就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忠君爱国的思想提炼出来加以渗透与宣传,培养出爱祖国、爱社会、有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的荣誉与国家的荣辱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其次,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的塑造,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厚爱人的品质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到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的核心,关于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实现素质教育,落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及健康素质教育”[5],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不仅仅包括了科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更涵盖了道德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其渊远而深厚的礼仪文化影响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古人说得好“不学礼,无以立”。[6]在大学中,学会与人友好相处,自然也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其次,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拉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日渐多元化,交往的方式也日益丰富。人们由以前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电话、视频、QQ、微信等,不同的交际环境有不同的交往方式;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人们的交往面也日渐宽阔。有调查显示,通过你周围的七个人,就可以联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样,也就将世界各地对传统文化爱好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1]阮元.论语·季氏,十二经注疏[M].北京:中华图书局,2011:210-213.

[2]赵军华.新编中华伦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19.

[3]徐丽.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0):124-126.

[4]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郑杭生,胡翼鹏.礼序人伦:社会运行的思想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7,(10):5-8.

[6]陈占安.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1996,(1):55.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政治传统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