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生命教育问题审视与对策探讨
2018-02-12赵军魁
赵军魁
(甘肃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大学生原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千家万户所有的精神寄托。可是近年来在高校屡屡发生的大学生故意伤害、杀人和自杀事件,常常震惊社会各界,使当事者家属心碎,使旁观者心痛。频繁发生于高校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所有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生活得更加幸福。其他教育都是使受教育者的生命放出光彩而更有价值,而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全生命,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丢了,其他的一切则无从谈起。所以生命教育比起其他任何方面的教育都更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应该放在重要地位引起重视。
一、刻不从缓——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回归教育本质的需要。许多高校一直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轻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关怀。追求的只是“以何为生”的本领,却忽视了“为何而生”的本质。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们的求学目标也变得日益迷惘和功利化,他们逐渐形成一种观念,即求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轻松而高薪的工作,过优越的生活。这种观念严重扭曲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1]当同学们以职位和收入的高低衡量自己生命的高度时,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就会出现偏差。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同时得到发展。当前许多高校只重视教书,忽视育人,只重视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技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重视不够,对一些具有问题倾向的学生没有因材施教及时干预,最终酿成大祸。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并不全在于“学习”,更重要的是“成长”,要先教会他们做人,再教会他们学习。
2.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作为整体的人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命;二是精神生命;三是社会生命”。[2]自然生命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作为动物存在的本能性生命。社会生命是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环境,按社会规则去行动做事,“人是社会的人”,始终要体现人的社会性。精神生命是超越于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再满足于适应社会而去自觉主动地追求自由、理想等。在生命构成的三层性中,自然生命是前提。高校生命教育应该以自然生命为基础,以社会生命为重点,以精神生命为落脚点。因此,将生命教育引入高校教育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生命整体协调发展。高校要尽一切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加强生命教育,让他们明辨是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让他们身心健康、心智健全、全面发展。
3.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频繁发生于高校的恶性杀人事件和自杀事件,给当事人和家属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打破了校园的宁静,让身边众多的同学和老师长久不安,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和谐校园建设,同时在社会上形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有许多人甚至新闻媒体对大学教育产生质疑,“高等教育就教育出了这样的杀人犯?”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是个人身心的和谐。没有身心和谐,心灵扭曲极度自私,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其他方面的和谐将无从谈起。高校如果不重视生命教育,一方面会使校园恶性事件愈加频繁发生,另一方面会使一些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以后也容易出问题,成为影响将来社会和谐安定的潜在隐患,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极为不利。现在如果高校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高度重视,对于将来社会降低刑事犯罪率也会有所帮助。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在当前的高校尤为重要和紧迫。通过生命教育,使同学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但能形成积极向上关心互助融洽和睦的和谐校园氛围,同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探本究源——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许多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在评价机制上,高校一般都是重科研重就业,老师唯科研第一,学生唯分数第一。学校偶尔发生学生伤害杀人自杀事件也不会引起多大重视。这些极其重要的极端事件也绝不会出现在校园网上让更多的人知晓,而学校其他方面哪怕取得微小成就都要登在校园网上竭力宣传。被新闻媒体公诸于世的校园恶性事件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校园悲剧只有校内一些人知道,外界很少知晓。一些高校短时期内接二连三的发生极端恶性事件,事件过后学校一切如故,相关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等毫发无损,也没有及时制定任何防范措施。正因为许多高校长期忽视生命教育,才使得校园恶性事件在近年来呈现愈演愈烈的上升趋势。因为功利化所趋,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培养,急功近利,利在眼前病在长远。为了追求分数和实惠,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所有精力放在现阶段直接用得着的热门专业或课程以及各种考证上,迷失了学习目标和长远的追求方向,影响了其他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诸如适应环境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能力如果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
2.没有形成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里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一些相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显得既零散又浅显。尽管许多高校比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联系紧密,但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能等同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应该包括许多课程和内容,最好也有专门的教研室,应该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许多西方国家很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台湾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成功。台湾教育部门大力支持学校生命教育发展,“2000年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发布《建构学校生命教育体系先导计划》”,规定2001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并正式对外公布《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等一系列计划和方案。[3]2007年12月全国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在中南民大工商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大力呼吁,大学应尽快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待加强。一些同学因为一直迷恋网络长期处于虚拟世界中,对个体生命信念的坚定和生命态度的正确培养受到影响,慢慢失去原有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动力。出现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失调、不能正确对待现实、遇事缺乏理性思考,极易导致极端行为和恶性事件的发生。让高校“两课”教师最头痛的是实践教学难以开展,教育成效不好评估。尽管国家学校一直很重视“两课”教育,但许多同学一直不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在大学阶段能力的培养永远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这里的能力指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经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高校校园中频繁出现的生命问题,归因于高校忽视了自身本应承担的重要的生命教育责任和义务,放任而不是引导和纠正大学生片面消极的生命观。大学生因受到自身思想成熟程度的制约,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和提高。[4]
三、有的放矢——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不同课程不同学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不管怎样,都应围绕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这三个主要目标来进行。
1.认识生命。世界是由生命构成的,形形色色的亿万生命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所有生命生生不息形成了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生命只有一次,始终沿着出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的轨迹运行的规律永远不会改变。如同时间不会倒流一样生命的过程也是不可逆的。人应该清楚生命的短暂,人生不过三万天,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仅是一瞬。佛教认为生命可以无限轮回,我们暂且不去争论。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勤于做事奋发有为就是在延长生命。不能随便逃课睡懒觉、吃喝玩乐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虚度时光。其次要爱惜生命。生命诚可贵,生命就像数字中的“1”,失去生命就像失去数字中“1”,“1”没有了,后面一连串的“0”将毫无意义。人有思想,会因为错误思想去杀人;人会判断当前与未来,判断不准出于失望就选择自杀。生命的原始意义就在于活着,为了活着,我们要凡事三思而行,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再次要积极进取有所追求。做人要有灵魂要有追求,没有灵魂没有追求的人简直就是行尸走肉。生命在于奉献,人活着还要做事,不停地做好事,不仅使自己更富有、更充实,还要使更多的人受益。对大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的教育就是让他们对于生命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2.尊重生命。也许一个健康人不会过多尊重自己的生命,但是一些残疾人反而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有的身残志坚,在各行各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有的在残运会上竭力拼搏为国争光。在当前的大学校园,有些同学仅仅因为极小的矛盾就去伤害或杀害身边同学,他们或者直接砍杀或者投毒陷害,其手段残忍毒狠令人发指。他们丧心病狂随意伤害剥夺他人生命,既毁掉别人也毁掉自己,最终使几个家庭同时受灾毁灭。一桩桩血案一幕幕惨剧往往出自一个人的一念之差。许多宗教戒律都尤为反对杀人杀生,宗教戒律和人间法律都不能容忍如此行为,故意伤害或随意杀人者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假使每个大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假使他们都心地善良、心胸宽广,如此事件就都不会发生。频繁发生于校园的自杀伤害杀人事件,使多少个年轻生命戛然停止,使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又给多少人的心灵终生蒙上阴影。尊重生命就是要以感恩、担责之心来对己,以宽厚仁慈之心去待人。就是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让大家能够平安顺利地活下来。
3.珍惜生命。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潜能,有些人发挥得好,有些人发挥得不好。有些人虽然极为低调貌不惊人,却德才兼备废寝忘食无私奉献,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人虽然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却道德败坏极度自私凶残成性,不停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同样是短短的几十年,有些人辛勤创造毕生奉献,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完美释放,人生价值极度升华。有些人不求上进庸碌一生,把自己的生命潜能深深埋藏,极为平淡的度过一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新时期的热血青年,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要不断地发挥自身潜能,提升生命质量,释放自身所有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身边更多的人。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白来一趟。珍惜生命就是科学全面地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生命的潜能,能够让生命放出光彩,活得更好。
四、对策措施——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1.完善教材、课程和学科建设。课堂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做好教材、课程和学科建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根本前提保障。台湾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生命教育,他们自中小学到大学有一套行之有效而又特别完善的生命教育体制。从教材内容到课程开设再到管理运行都特别成熟完善。我们也应该学习台湾的先进经验,不要把生命教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支离破碎地夹杂在其他课程里面,也要不断完善教材、课程和学科建设。要搜集整理使用好现有的生命教育方面的优秀教材,还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重新编写一批质量上乘的新教材,使每个大学生手头都有几本有关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各高校还要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开足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有些课程可确定为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更多的课程可作为通识选修课让同学们自主选修。生命教育的课程要保证一定的教学课时数,要在不同年级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切忌短时间突击性的学习,要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同学们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2.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在高校要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净化校园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校园所有空间资源,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板报、网络等大力宣传,通过课堂、讲座、活动、专业实践等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同学们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最终形成一个乐观进取、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时时处处不断宣传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同学们时刻铭记在心。要尽可能多的成立一些学生社团组织,如各种学习社、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竞技比赛等机构,要建立制度,硬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最少参加一个社团组织,并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地,让每个同学的兴趣特长都能得到有效发挥,让他们尽情地挖掘自我、展现自我、释放自我,使他们不再气馁自卑,不再空虚无聊,在发扬他们进取拼搏精神的同时培养他们协同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有关生命教育的专家讲座和知识竞赛,开展一些生命教育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让同学们进一步地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
3.加强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学校短时期内屡屡发生故意伤害杀人自杀等极端恶性事件,可事后分管学生工作的各层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等责任人仍然毫发无损逍遥自在。省教育厅和省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引起重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建立相应责任人问责制度。让所有高校一旦发生严重伤害或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向社会通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晓从而得到大家的广泛监督。对于迟报瞒报压报的学校和一年内发生次数较多恶性事件的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他们在大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对学校主要领导给予一定的惩罚或处分等。作为学校,一旦发生极端恶性事件时,首先要处分直接责任人,对他们决不能姑息迁就不闻不问,再及时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同时在全校范围广泛宣传让大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做好以后的防范工作。学校还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多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让所有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要本着早发现、早教育、早恢复的原则,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网站等。要定期做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寻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以专题讲座和校园宣传的方式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
4.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他们能力的培养,最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许多同学的适应能力极低生活能力极差。为了保证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还应结合生命教育的内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戒毒所、看守所和监狱,让他们对自己生命更具有责任心;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敬老院和殡仪馆,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可以组织学生去聋哑学校和残疾人协会等,让他们领悟生命的来之不易。利用假期的三下乡活动,带领他们去一些边远偏僻贫穷落后的地方和农民工的工地,让他们感受生活的艰辛。还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生存考验方面的活动,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生存的能力。还要有目的的开展一些挫折教育方面的活动,以坚强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受挫能力。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投身其中、耳濡目染、切身体会、不断总结,最终强化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
[1]毛卓圣.就业困境下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86.
[2]罗生全,张莉.教师教育生命课程体系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04):25.
[3]何福田.生命教育论丛[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137.
[4]张健.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