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康复的研究进展
2018-02-12刘灵江吴向平
刘灵江,吴向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动等方面的异常,病程往往迁延、慢性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如病情反复发作,对其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性也非常大。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尽管已使用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仍有25%~50%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会持续存在。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医学模式,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干预及长期治疗很有必要。在患者取得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后进行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的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进一步康复。国内有学者对精神分裂症综合康复需求作了分析和研究,也有学者在社区尝试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发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留症状的干预、预防复发、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和影响。笔者对其进行汇总,报道如下。
1 社区的精神康复
我国目前现有社区康复的开展并不乐观,覆盖范围小。社区精防、康复机构也存在康复工作者不足,康复设施缺乏,经费困难以及缺少有效、全面的技能康复训练等诸多问题。甚至还有不少患者是简单的居家康复,康复内容局限单一或缺乏,使得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差,回归社会率较低,社区和家庭负担繁重,且患者长期不能回归社会带来社会危害的不稳定性。社区综合康复无论从主观角度还是客观角度来讲都有很大的需求性。主观需求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即家庭日常生活、疾病治疗及回归社会等。客观需求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可以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来改善这些症状,达到临床痊愈。
2 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措施及方法
2.1 行为治疗 是行为性心理治疗的简称,上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其主要治疗机制是依赖心理学,认为行为经适当奖赏、处罚便可被操纵,如此便可以消除不良行为、建立合理的新行为。
2.2 认知行为治疗(CBT)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其主要损害体现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CBT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并能促进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的恢复,降低疾病的复发。
2.3 认知功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认知缺陷领域是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注意与信息处理、学习与记忆以及社会认知缺陷。在早期的认知矫正技术中,主要使用纸和铅笔来完成,进行各种针对不同认知领域的练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方法逐渐发展起来。
2.4 工疗康复法 工疗康复的主要形式是工娱治疗及作业疗法。工娱治疗的内容包括工作、劳动、娱乐和文体,通过上述活动来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起到预防精神衰退,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工娱活动的开展能使患者减轻病态的体验,让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患者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快乐,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增强患者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加机体的适应能力。作业疗法是向患者提供有目的性和创造性作业任务,通过这种方式的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健康,增加自己的独立性,是一种针对躯体和精神疾患的治疗手段。
2.5 独立生活和社交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医院的系统治疗后都要回归社区、回归社会,而这些患者出院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缺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杨磊等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社交技能训练已做综述,指出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康复、回归社会有一定的疗效。
2.6 家庭干预 家庭是患者最主要的精神支持系统,是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理念的重要环节,是患者的避风港,是精神康复重要的场所。多个荟萃分析显示,与普通护理相比,家庭干预(包括心理教育、解决问题、危机管理等)更能有效地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回归社会。
2.7 职业康复治疗 是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职业技能,精神卫生工作者与公共卫生决策者会通过开设庇护工厂和组织就业前培训等项目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发展他们的职业技能。通过这些职业培训练,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其残疾程度,对稳定病情、巩固加强治疗有着积极的的作用。
2.8 音乐治疗 音乐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克服逃避、消除退缩。周一平等认为,音乐治疗作为精神科的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疗效有临床实践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活动中既调节了情绪,又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对患者的康复以及重返社会打下了好的基础。
2.9 绘画治疗 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绘画心理疗法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自我概念的提升和改善其社会功能。张喆等通过研究发现,绘画训练能减轻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认知。马红霞等对4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症状自评测验与房树人绘画测验,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房树人图画细节特征判断其焦虑、抑郁或强迫状况。
2.10 心理(精神)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直接干预到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自知力也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促进患者的自知力恢复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很多方法用来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后的康复,也有不少证据证明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药物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减少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的作用。社区的康复也由简单的“收纳”向院内、院外的闭环衔接模式转变,即在根据患者的功能缺陷,院内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项目,出院后以康复指导或小结的形式传递到社区,利用社区的康复资源和患者家庭自身的状况,继续完成患者的康复治疗。社交技能训练或家庭干预是目前主流的干预方法。但单一的社会技能训练的对象是患者,这样会忽略家庭中照料者的作用,限制家属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其康复。另一方面单纯的家庭干预以关怀及监督为主,其中缺少了有关精神病康复的知识,那么就难以达到好的康复效果。有专家提出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应加入到精神分裂症患的康复中来。因此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寻找一个有效可行,既能针对患者功能缺陷又能兼顾患者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家庭因素等综合性康复显得更加重要,需要在今后的社区康复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