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2018-02-11王恩海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高职学生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对高职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对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教学管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职院校良好的校风、学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06

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接近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越来越多,其中,较大比例的学生不肯学习,是令高职院校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他们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总是急切地希望能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立竿见影的办法,或是某种特别有效的诀窍,这当然是不可能的[1]。职业院校要把这一问题作为最重要的课题,组织教师们深入研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种种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才是逐步化解这一矛盾的应对方法。

一、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今社会某些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主流的儒家观念注重人文教育,轻视专业教育。儒家文化强调的“读书”并不是指接受职业教育,更不是指学习专业技能,而是指熟读儒家经典。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和进入仕途,成为士大夫阶层。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时至今日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观、择业观。比较普遍的观念是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从事脑力劳动,成为白领,成为管理者,而不是做一线工人[2]。如果做了生产一线的职工,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岗位,总想找机会离开这个岗位,更谈不上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高职院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白领阶层的机会较少,这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当前,生产一线职工社会地位偏低,企业高管与生产一线职工收入差距过大,一线技术工人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偏低,业务技能和社会待遇提高的机会很少,个人发展空间很小。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本该向基层一线员工倾斜的单位评优、劳动模范等的评选,大比例向企业高管倾斜,而一线员工被评上的少之又少。

现行高校招生制度,职业院校被安排在最后批次招生,并且从1997年起,高校连年扩招,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万,到现在的700余万,作为招生录取最后批次的高職院校,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他们被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差。

(二)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方法陈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中学时成绩较差,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很强的挫败感,对于一个不能在应试考试中胜出的学生,长时间待在学校里,无所事事,要么对人性造成压抑,要么惹是生非[3]。不得已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迫切想换一种学习、考核方式,然而,他们发现,他们仍然每天要在和中学时代一样的教室,还是和中学阶段一样的学习方式,仍然要学英语、数学,仍然要做大量的作业,仍然要经常地面对与中学时代一样的考试,期末可能因一分之差就要挂科。这种唯笔试为重的评价方式使他们看不到学习的成果,一直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厌学、逃学、惹是生非当然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三)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没有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按照事业单位招聘条件招聘到学校的,首要的硬件条件是要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这样招聘到的教师多数是从高等学校研究生毕业就被直接招聘到学校的,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所以他们不愿意到实训车间去,他们的专业课教学与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太大区别,仍然是教室内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当然,专业课程的考试与数学英语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另外,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来说显然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数量偏少、教学任务偏重的情况下,教师也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实训车间大规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在教室内每天面对的是听不懂的专业理论,厌学也是很自然的。

(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高中阶段学习尚可,有希望进入本科学校的学生,因为失误导致高考成绩不好,而被动进入高职院校,认为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很委屈,对前途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无心进取。

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失败者,文化基础较差,导致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低。而文化基础差、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更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形成了“学习动力不足——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动力更加不足”的恶性循环。

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在全社会重新形成“崇尚劳动、劳动者更光荣”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政府层面开始重视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开始重视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开始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

由政府主办的“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使金牌工人许振超等基层技术能手开始受到社会的尊重。央视推出的“大国工匠“等节目,对引导全社会尊重、重视一线技能型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的评选开始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比例,五一劳动奖章挂在了更多一线劳动者的胸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劳动者更光荣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

(二)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技能”,而“技能”的培养场所当然应该在生产崗位,只在学校的教室内是培养不出技能型人才的,所以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有两个培养阵地,首要的培养阵地当然就是生产一线,其次才是学校。被称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就是一种校企合作、企业主导的职业教育办学制度,是指接受职业培训的学员必须经过职业院校和企业两个场所的培训,在职业院校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而在企业则主要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专业培训[4]。高职院校应借鉴“双元制”等成功的教学模式,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全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真正符合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

既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改变片面以笔试成绩作为考核的评价办法,逐步过渡到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针对直接从高校毕业生招聘的教师,制订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制度。从生产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针对专业课教师缺乏师范培训经历的实际情况,聘请教育专家对他们进行学生心理、情感以及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加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加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站在民族的高度,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指导学生确立务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目标的难度以经过适当努力即可达到为宜,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获得成功、学习目标实现以后的乐趣,逐步提高目标的难度,使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自信心逐渐增强,经过三年的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如何让不肯学的学生学起来[J].职教论坛,2016(27):1.

[2] 汤燕,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 南通大学学报, 2017(10):142.

[3] 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 当代职业教育, 2014(10):91.

[4] 王恩海.汽修专业“双主体”办学模式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 2016(34):82.

[ 责任编辑 林 娜]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高职学生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