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消辨证施护消渴病

2018-02-11梁凤根

关键词:津液小便患者

梁凤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广东 广州, 510405)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西医中的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与中医说的消渴有交集,但有所差别,临床上多将两者对应起来[2]。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一书中在不同的篇章中有消渴、消瘅、脾瘅、消中、肺消、肾热病等称谓,在《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一节中最早提出消渴病名:“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认为五脏虚损,过食肥甘厚味,情志内伤是其主要病因,阴虚内热则为主要病机。张机《金匮要略》一书中专设章节论治消渴,如“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一饮一斗,小便一斗”、“渴欲饮水,口舌干燥”,并首次提出使用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等方药用于治疗消渴病。宋代《太平圣惠方》始有“三痟”之名,为三消辨证之起源,清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消瘅》规范了三消的临床分类,指出“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治疗上“当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其三消分型及相关治疗原则沿用至今。依据三消辨证分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十分重要,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医护人员关注。

1 上消辨证施护

上消者,临床上常以渴欲多饮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见口干舌燥,少食,大便如常,小便清利量多或黄浊,怕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或偏黄厚,脉象滑数或洪数。此类病症病位在肺,病机属肺脏燥热,津液失疏[3]。缘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乃娇脏,为燥热之气所伤,疏布津液的功能受损,水液代谢紊乱失衡,在上则津液不上承且为燥热所伤,故见口干、大渴引饮,在下则因津液气化不利,直趋膀胱而见小便量多。治疗上宜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常用消渴方加减以清热降火,润燥生津。

饮食方面常常指导患者进食甘寒滋润之品,适量食用新鲜莲藕、银耳、丝瓜、冬瓜、苦瓜、南瓜、黄瓜、蚬肉、大白菜、乌梅、泥鳅、马齿苋、牛奶等食物,亦可以选择粉葛、天花粉、生地、西洋参、淡竹叶、麦冬、百合等药材煲汤,可以起到清热生津润燥等功效,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协助降糖。本型病症应慎食或禁食肥腻、含糖量高的食品,如肥肉、汽水、果汁、蜜饯、糖果以及峻汗伤津之品,又因此类患者常常汗出淋漓,应督促其勤换衣物,或使用爽身粉等以保持身体干爽,避免受风受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免细菌病毒滋生,导致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对于本身就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另外此类患者还应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督促其适量多喝水或漱口以保持口腔湿润,避免过分干燥,预防口腔溃疡以免出现伤口难以愈合,让其多到户外空气清新处进行适宜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以增强体质,舒缓情绪,避免过度疲劳、紧张,注意充分休息,保持足够睡眠。

此外,戒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亦十分必要,有研究[4]发现吸烟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与一氧化碳、尼古丁以及卷烟燃烧时所释放出的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相关,这些不良物质还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正常发挥,损害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引起或加重呼吸道感染,增加血液黏稠度,破坏血管壁,使得血管挛缩,加重微血管病变,应鼓励患者积极戒烟,对其进行健康宣传及教育,必要时请专科医师进行心理咨询及干预,树立其自信心及信念,帮助患者从“烟雾”中解放出来。

上消患者出汗多容易皮肤瘙痒,加上绝大部分患者代谢紊乱,抵抗力较差,高血糖状态也给细菌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更有患者已经出现血管和神经病变,感觉减退,自我保护功能及皮肤恢复能力较差,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感染,故应做好宣教,帮助糖尿病患者修剪指甲,注意洗干净指(趾)缝,动作宜轻柔,一旦发现有皮肤损伤,决不可掉以轻心,要积极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2 中消辨证施护

中消者,临床上常以多食易饥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则可见口渴,多尿,形体消瘦,大便干燥难解,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象滑实有力。至中消后期,脾胃受损,运化失司,邪热耗气伤阴,发展为气阴两虚证,出现便溏与能食并见,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舌淡红或白而干,脉细或弱,此类病症病位在脾胃,病机属胃热内生,耗灼津液,渐至气耗阴伤,由实转虚,或虚实相兼,所谓“三阳结谓之消”,三阳者,阳明也,阳明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太阴脾为后天之本,为胃行其津液,脾胃为燥热所伤,胃热炽盛,脾阴亏虚,则多食善饥而口干口渴;脾气虚不能传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趋注入小便,故小便频数,水气偏走前阴而谷道干涸,加之津液耗伤则大便干燥难解,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百骸,则形体日渐消瘦。治疗上早期可用玉女煎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以清胃泄火,养阴增液,后期则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为主,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5]。

本证患者除规律监测三餐前后与睡前血糖,适量运动之外,关于情绪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在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长期的负面情绪郁而伤肝,肝气不疏,郁而化火,克犯中土,煎灼脾胃津液,进而影响消渴病的转归。对于此类患者,在护理上我们更加注意情志的疏导,鼓励患者积极与人交流,采取专人心理辅导,寻求心理科医生介入,矫正其消极的不良认知态度,做好与其家属的沟通,帮助患者建设“家庭战线”,提高其抗病、抗压能力,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及人文氛围,保持与管床医生的沟通交流,时刻传达患者情况以制定相应对策。

在饮食方面,患者入院后即借助相关计算机软件,科学计算出个人的每日总热量摄入,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等,由于此类患者很容易产生饥饿,为了减轻饮食控制带来的饥饿感,结合患者胃热炽盛的特点,可指导患者进食甘凉之品,让其多进食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物,如冬瓜、苦瓜、黄瓜、大白菜、芹菜、西葫芦、空心菜、蘑菇、豆腐、菠菜等,或者选择粗杂粮代替精细粮以延缓胃排空,减慢糖类物质吸收,增加抗饿能力,嘱咐患者进食时细嚼慢咽以降低过分旺盛的食欲,伴有大便秘结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或口服通便药物,如麻仁软胶囊、番泻叶水等以助排便,通过调整进餐顺序,先进食低热量、高容积的食物,然后再吃主食,可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又不至于热量超标,一举两得,但此类切忌食用或慎用辛燥、温热助火、湿腻之品,如羊肉、狗肉、鸽蛋、胡椒、丁香、大蒜、八角茴香等,当然若到了气阴亏虚阶段,则鼓励其进食清补的食物,可用黄芪、五指毛桃、西洋参、三七、淮山药等煲汤,既满足营养需求又可辅治疾病。

3 下消辨证施护

下消常为消渴病发展的后期,此阶段患者多以虚证为主,临床上常以尿频量多为主要临床表现,或小便浑浊如膏,腰膝酸软,或耳鸣如潮,头昏沉无力,皮肤干燥瘙痒,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形体干枯,畏寒怕冷,舌淡而干,脉弱或细数。此类病症病位在肾,病机属肾阴和(或)肾阳虚衰,失于固摄,缘肾者主水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燔于上焦则烦渴多饮,灼于中焦则消谷善饥,肾之开阖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则溺浊如膏,乃精气外泄也,病变日久,阴损及阳,则阴阳两虚,还可并发肺痨、白内障、耳聋、疮疖痈疽、中风偏瘫、虚劳水肿、胸痹心痛等严重病症,病变广泛,预后很差。治疗上可视具体情况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等方药。

此病症患者多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甚至有的卧床不起,无法自理,更要注意经常翻身拍背,避免一个部位长期受压以免发生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皮肤勤擦浴,轻柔细慢;做好口腔护理,维持口腔卫生,可用银连含漱液清洁口腔,避免出现牙周炎、真菌感染;由于下消的患者普遍抵抗力弱,营养状况差,加上长期卧床很容易造成各种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感染,往往难以痊愈,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如此则要做好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随时酒精消毒双手,避免院内感染、交叉感染;定期检查患者足部、背部、腰骶部皮肤有无破损,及时处理,避免延误病情;注意观察患者小便,做好会阴部的抹洗清洁,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特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更容易出现泌尿系逆行感染;指导患者进行眼部保健,如进行眼保健操,10 min/次,2次/d,避免用眼过度,定期检查眼底,如有必要请眼科协助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极高,病变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以致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疑虑,可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如中频、甲钴胺穴位注射、中药穴位贴敷、推拿按摩等;在饮食方面,偏于肾阴虚者宜进食甘平之品,如牛奶、羊奶、木耳、蘑菇、海参、乌贼、山药、蛋白等,忌食或慎食动物内脏、辛辣刺激、发物、生冷油腻、厚味壅滞、燥热助火、峻汗伤津之品;偏于肾阳虚者,则宜进食甘温之品,如羊肉、板栗、桂圆、对虾、淡菜、核桃仁、刀豆、茴香等。

4 小结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消渴病的防、治、护、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护理人员深入学习、挖掘并加以运用。三消辨证化繁为简,将消渴病的病程高度凝练为上、中、下消三个阶段,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为辨证施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因证、因病、因人施护,将现代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相结合,可促进中医护理消渴病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糖尿病患者排忧解难,减轻医疗负担。

[1] 吴勉华, 王新月. 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 孙玉娇, 陈璇. 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3): 225-229.

[3] 徐甜甜, 张雅丽. 老年糖尿病的中医特色护理[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6): 1243-1245.

[4] 邱婕萸真, 侯旭宏, 贾伟平. 吸烟与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6(1): 110-114.

[5] 王芳芳. 消渴病古代文献研究及近30年用柴胡类方治疗资料的分析[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津液小便患者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