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先涨价后打折”监管就应未雨绸缪
2018-02-11张智全
文/张智全
背景:“6·18”即将来临之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结合近几年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中突出存在的“先涨价后打折”问题,发文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网站)经营者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不得先涨价再打折,违反者将依法依规地予以严惩。(6月12日《法制日报》)
如今,“6·18”已成了购物“狂欢节”。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一些商家便将“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作为屡试不爽的赚钱法宝。针对2018年“6·18”购物“狂欢节”可能再度出现的“先涨价后打折”的违法营销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提前“打招呼”,彰显了未雨绸缪的监管思维,无疑让广大消费者对净化“6·18”网购环境有了更多期待。
近年来,每逢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日,都不乏商家恶意“先涨价后打折”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恶性事件。尽管这些恶性事件事后大多被严肃处理,但是事后的严肃追责并没有遏制类似恶行的再度发生,凸显了市场监管没能及时前置的短板。因此,在高度重视事后追责的同时,如果能做好预先防范,那么就可以将“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有助于降低网购环境的监管成本,而且有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是此番市场监管总局提前发出严惩“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的初衷,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商家,都可谓善意满满。
与此前市场监管部门对“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强调“秋后算账”相比,此次市场监管总局更多强调了事前的未雨绸缪。除了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前采取行政告诫、座谈约谈、加强警示宣传、强化监测监管等方式给有不良动机的商家“打预防针”外,还依法依规地为商家划出了不得僭越的“红线”。虽然此举表面上只是监管重心事前事后的转换问题,但却有着“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的深远意义,体现了源头治理“先涨价后打折”营销伎俩的监管思维。这种新型监管思维,最大优势在于能对不良商家“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精准“下药”,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事后严惩所产生的“马后炮”效应。毕竟,只有将事前的未雨绸缪做到了极致,才能从源头上祛除不良商家把玩“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的病根,从而真正实现网购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公约数。
当然,围剿“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消费者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以责无旁贷的理性主动参与其中。作为理性的消费者,面对“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对自身权益的不法侵害,必须少些“几个小钱不值得费那个劲”的想法,多些“为权利而斗争是节操之诗”的维权意识,以成熟的“消费者意识”始终对其“用脚投票”。如此,“先涨价后打折”的营销伎俩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合力围剿下,才有可能无处遁形,进而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