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激励”路径探索
——以工科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为例

2018-02-11李小清

职业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激励性激励机制教学方式

李小清

(湛江机电学校, 广东 湛江 524000)

0 引言

教师作为音乐课堂的引导者,要科学地进行教学,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为目的。其中,课堂激励机制的运用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效果,当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激发,学生就会在参与中寻求到乐趣,再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互动,将会使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1 工科中职学校男女比例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中等职业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多数在15-18岁之间,通常,工科中职学校的男生人数要多于女生。

1.2 个性方面的心理特点

工科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有张扬的个性。但是,很多学者表示,中职学生普遍缺乏理想和追求,甚至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偏弱。这是由于中职学生在前期的学习阶段对书本缺乏兴趣,且学习精力有限,很多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之外的活动当中,因此,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张扬的个性就是他们性格的体现。

1.3 自我方面的心理特点

工科中职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注意价值观缺乏。比如,中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寄校生,在与人交往中考虑自己的因素的情况较多,对集体利益毫不顾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个人意识强,但团队意识弱的情况;二是,自我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严重自卑心,学习中缺少信心和方法。由于传统社会观念,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有一个观点:和普通高中生比,自己低人一等,容易出现自卑情绪。

1.4 学习方面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多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较差以及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中职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家庭、个人的种种原因造成自身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2 课堂激励路径运用前后对比

对比“课堂激励”路径运用前后可发现以下差异:一是在运用激励机制之前,学生不能明白自己在学习上有什么需要,而在采取激励机制之后,学生们会明白自己在学习上的需求,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努力为学生创设情景来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二是在运用激励机制之前,即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需求,但对于学习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紧张感,而在采取激励机制之后,会降低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觉,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对比最终可以分析出:“课堂激励”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动机,并且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驱动力量。

3 以音乐课堂为例,课堂激励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3.1 激励可以营造一种集体向上的气氛

以中职学校中的音乐课堂为例,教学对象不只是个别学生,而是班级或一个年级。因此,通过在教学活动采取课堂激励,把中职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同一个方向,有利于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学生们就会为实现学习目标共同努力,这样的“课堂激励”方式可谓事半功倍。

3.2 激励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确学习目的

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个问题令很多中职教师头疼。而中职学生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问题,并不是他们真的没有目标,教师必须清楚,这些学生并不是天生缺乏上进心,而可能是平时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了太多的批评而导致的,缺少有效的激励,导致学生逐渐养成漫无目的学习习惯,这就是中职学生常有的学习表现。如果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让音乐来感化他们,让他们逐渐明白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并且把目标越来越清晰、明确地展现在他们面前,那么学生就一定会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对学习目标的追求上来。

3.3 激励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变得更为密切

在教师的课堂激励下,学生和教师之间会架起情感的桥梁,当这座情感大桥转变为行动时,就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此外,课堂激励也能使师生共同勉励和共同进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激励的感情会使学生充满对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在通过教师激发出来的兴趣而充满激情和希望地学习更是让教师感到欣慰,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就会逐渐密切,学生就会更加热爱学习。

4 音乐课堂中渗透激励机制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4.1 课堂激励体现出了真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底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人心。”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相对于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更体现出了真诚。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确感受到了学习的目标性和指向性,并且能够促进教师发现学生还存在什么样的差距,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缩小这种差距。比如,学生们在欣赏《北风吹》这首歌曲时,学生们普遍不能深切感受到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感情,但通过教师的激励评价,让学生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喜儿在大年三十焦急等待躲账父亲的回来,并渴望过一个愉快的新年的心情。正是这种真诚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也认识到了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与原本教学方式相比较,教学中教师真诚的激励评价,不仅激发出了学生情感的体验,而且还帮助学生持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

4.2 课堂激励凸显出了其独有的特质

课堂激励性语言不单单是一句“你真棒”就可概括,也不是各个学科可随意使用的模式语言,相比原本的教学方式,这种激励机制更能够凸显出它独有的特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利用课堂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来自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感情,深入地体会到了情感具有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意义。比如,在学唱《十里风雪》时,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流程进行歌唱,但他们没有注意到歌曲中音乐旋律、歌曲气息和节奏的变化,如果还是利用原本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可能不能深刻感受到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时教师若是及时地进行鼓励性评价:“同学们在演唱过程中如果能掌握到气息和节奏,演唱就会更加生动了,同学们可以再试一次”,通过教师这一席话,很多学生就领会到了演唱这首歌的要领。这种充满独特特质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们不仅乐于接受,还能从中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改进。因此,对比原本的教学方式,课堂激励的方式有效性和意义重大。

4.3 课堂激励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美好的感受,如果将课堂激励性与语言、想象相结合更能带给学生美好的意境,并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相对于原本的教学方式,课堂激励在这方面能够做得更多。在组织中职学生进行歌曲练唱时,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鼓励,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中职学生在唱《从头再来》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唱得很生硬,在通过教学的讲解和示范过后,学生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观。这时,教师可以结合鼓励性语言:“同学们,这首歌表达了那种不怕失败和敢于重新来过的决心,同学们的歌声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让自己感到亢奋。”学生们再带着这种理解进行演唱,演唱的声音果然更加高亢了,效果当然是很好。这就是课堂激励带来的更多的想象。

5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中的课堂激励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目的却是让学生在音乐中逐渐爱上学习,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个人素养。因此,中职教师应当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作充分考虑,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猜你喜欢

激励性激励机制教学方式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