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大学生创业需求与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适应性研究
——以江西电大为例

2018-02-11万海燕曾宪宁胡春梅李执黄颂阳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大学生

万海燕,曾宪宁,胡春梅,李执,黄颂阳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一、问题提出

2004年,教育部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为江西农村地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引路人和农村先进文化的先行者,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1]。作为主要实施单位的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至今已累计招收四万余名农民大学生,这在江西电大是值得浓墨重彩载入史册的一笔。2016年,省委省政府又对教学单位相继提出所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得好、留得住,还要用得上和带得动,要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培养一大批农业先进技术传播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基层组织“顶梁柱”和群众致富领路人,为江西“三农”发展培育和储备一大批高素质农村人才,并能够带动其他农民共同致富。同时要进一步梳理目前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及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做好专业开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二、研究的实践基础

从2004年开始,农民大学生培养已经开展了14年,目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系统办学,该项目已经覆盖全省88个教学点四万多学生,客观上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实施的土壤。由于“一村一”教学计划由国家开放大学统一制定,专科的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其中15个学分作为省开课程,授权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开设适应本地特点的课程,前期各地都已经采取了适应本地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现在部分县级电大已经开设适应本土的县域经济读本和相关资源,为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可靠依据。

江西电大已经建设适应专业和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省级教学实践基地34个,每个县级电大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建立了2个以上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农民大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供了检验依据,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有用性提供了实践场所。省电大指导成立了40多个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这些组织在当地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土壤,同时通过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为检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了实践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于2016年5月开始,共发放《农民大学生创业需求调查表》300份,收回270份,其中无效17份,实际有效253份。设计的问卷调查标题是“农民大学生创业需求调查”,分别从农民大学生的入学年龄、职务、性别、主要从事产业、创业培训、创业认知、创业环境、创业意愿等创业需求方面21个问题展开调查了解农民大学生创业的总体趋向。

(一)农民大学生创业需求调查之个人基本情况

首先,从被调查的253名农民大学生中,男生163人,女生90人,通过调查资料的统计检验,农民大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在性别上有一定的差异,男生比率为64.43%,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其次,从被调查的农民大学生的年龄结构来看,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特征。学习者主要集中在21-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仍有很强的上进心,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急需通过继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具有极度渴望学习的需求。但是相对来说这部分群体理论知识不扎实、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必须重视研究如何处理好学习者学习和家庭的关系、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第三,我们从农民大学生的职务角度来看,他们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村干部有70人,种养殖大户24人,务工人员42人,待业青年21人,其他96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是村干部非常积极的去申请学习,其他人员包括一般农村青年也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

第四,我们从农民大学生的主要从事产业分布来看,农村成人教育招收对象主要面向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参与者主要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果蔬种、养殖业等,且各行业差异不大,从而可以得出,对于我省农村各行各业的人员来说都有学习的需求。

(二)创业活动现状

首先,我们从农民大学生对创业的感兴趣程度来看,有超过60%农民大学生表示了对创业的强烈兴趣,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民大学生对创业也比较有兴趣,从而可以得出,绝大多数农民大学生对于创业很感兴趣,因此,培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农民大学生创业能力很有必要。

其次,在对农民大学生看待现在创业的形势的调查中,有58.5%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农民大学生自身具备创业能力,再加上政府在政策上的优惠和帮助,创业还是一条光明的道路,24.9%的人认为比较困难,但仍然有机会。

第三,从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上来看,接近一半的农民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广义和宽泛的,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称之为创业,并不仅仅拘泥于狭义的自主创办企业。

第四,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大多数农民大学生认为自身创业的优势在于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强,并且年轻有拼搏精神,因此我们在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学习引导,发挥农民大学生的自身优势。

第五,目前农民大学生认为资金短缺和好的创业项目缺乏是最大的阻碍。因此,目前省政府给予农民的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创业培训等可以有效地支持扶持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创业需求

首先,对于创业需求,除了资金外,农民大学生对创业志向、创业培训、社会专业化服务科研成果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因此,对于培养院校而言,扶志和扶智缺一不可。

其次,对于自主创业所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大多数农民大学生都做了多种选项,由此可见,自主创业对于创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学校还应该注重身体素质、公关、管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对于创业困难,农民大学生选择的最大困难依然是资金和技术,也同样对管理经验、创业政策、社会关系、营销渠道等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作为培养院校,可以在提高农民大学生管理和营销能力上作出努力。

第四,对于创业指导和服务,农民大学生最需要的依然是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帮助,对于培养院校而言,除了在农业科技上予以帮扶外,让创业成功的农民大学生现身说法或者案例教学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第五,在寻求创业指导中,目前大多数农民大学生选择了向邻近的种养大户、农技推广机构及网络寻求帮助,作为农民大学生培养院校,学习期间注重各项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加大创业帮扶的力度同样重要。

第六,解决农业创业的困难,从各级各类农民大学生的选择来看,需要政府扶持、社会服务、学校教育三方共同努力。

(四)创业教育

首先,多达97.63%的农民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很有必要,但目前“一村一”课程设置中,尚未把创业教育专业化,因此,根据农民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合理设置创业课程,迫在眉睫。

其次,根据调查情况,大部分农民大学生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要求,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提高。

第三,对于创业教育的方法,农民大学生的选择呈多元且较平均分布,因此,除了亲身实践,作为培养院校,开设创业课程、传授创业经验、实地参观考察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值得实践与探索。

第四,对于创业课程的内容,根据农民大学生的选择,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是最需要的,也可以作为培养院校创业课程设置的首选内容。

第五,根据各级各类农民大学生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协会的活动对于创业的帮助最为凸显,因此,在校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成立创业协会,组织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

第六,根据农民大学生的选择,培养院校应该在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政策分析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让学生学以致用,助力创业成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农民大学生是特殊的学习群体,教学对象主要来源于基层,他们年龄偏大,学习基础差且长期没有很好的学习氛围,远离中心城市、远离现代信息;教育培训覆盖面小、教育资源缺乏、不规范;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实用知识和技能上,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但系统理论基础不扎实。因此,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民大学生对远程教育课程设置要求突出实用、适用、实效、“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也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规格。

1、理论教学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一般只需“知其然”,不太要过多掌握“知其所以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要求。除了亲身实践,作为培养院校,开设创业课程、传授创业经验、实地参观考察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值得实践与探索。

2、课程设置要满足本土化要求。必须重视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具备与当地农村经济和特色农业的“无缝对接”。要建立适应本土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实践教学基地,落实教学过程。

3、课程设置要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学生经过系统教育培养后,个人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技能、服务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中,实现了增产增收、创业创新、带领致富和个人进步等多元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课程要在了解创业知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政策分析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学生学以致用,助力创业成功。

5、创新创业组织的建立和有效的活动对于创业的帮助最为凸显,因此,在校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成立创业协会,组织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建议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在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调整课程、下放课程及管理权限。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管理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把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拓展课、综合实践等模块,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这样的设计思想主要基于满足成人在职学生尤其是农民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多样化学习需求。如将适应本土的脐橙栽培技术、油茶种植技术、茶叶市场营销和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课程放置在不同的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创业需求进行选学,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变化能力和创新潜质,实现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灵活、开放的教学体系。

2、加大创业课程的设置

应该根据农民大学生的选择,学校要结合自身特色,科学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设置专门的、系统的创业基础课程到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有效结合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场地,为农民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积极服务农村市场,探索适应农村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课程内容应涉及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财务税收、创业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学习形式可采用开设必修课程、传授创业经验、创业理论及模拟训练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3、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行及管理

在全省范围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创新创业项目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建设的省、市、县级教学基地,虽然为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条件,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

4、加大创业典型学员宣传

通过宣传农民大学生鲜活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让“一村一”学员真切感受身边的成功案例,激发自身潜能,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自我价值实现洪流之中。促进广大农民大学生干事创业的激情,引领更多有为的年轻人向农村集聚、在农村创业,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5、加大创新创业协会推进与评估

要求各级电大成立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并且通过资金、政策指导其运行,同时了解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程调整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