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历史思维及其作用研究

2018-02-11周利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分析

周利娟

(川北医学院 麻醉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尤其注重运用历史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提出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主张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等会议的讲话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分析和研究历史问题与总结历史经验,挖掘历史蕴含的大智慧,实现“通古今之变”的目标。通过学习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有利于找回历史记忆,厚实历史文化底蕴,更好地分析现状及展望未来。当前认真研究习近平对历史思维内涵的新发展与应用,梳理习近平历史思维的三种形态,并分析出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很有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历史思维的概念分析

历史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历史思维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剑认为“历史思维是建立在历史感、历史体验基础上的,主要借助于间接经验的结果(间接知识)对已逝的历史的思考、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1]杨刘保认为“所谓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的视野、历史的方法、历史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把研究对象和事物置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其内在逻辑。”[2]综合学界的观点,笔者认为,历史思维是指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及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蕴含了深邃的历史思维,他想问题作决策始终坚持历史眼光,坚持从以往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遵循历史规律。他认识到历史就是关于过去的记录,历史对今天的重大影响及历史对未来的指导作用。习近平强调的历史思维是本体论思维和过程性思维的集合体。这种思维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应一以贯之。

二、习近平历史思维的形态呈现

习近平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阐述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思维方式。他在看待历史问题、现实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时都坚持了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来看待这些问题。因而,笔者对习近平的历史思维做出以下三个纬度的梳理:

(一)以历史眼光看待历史问题

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始终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注重从事物的历史关联和相互制约中去认识事物,强调分析问题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他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3]因而他强调历史伟人是人而不是神,他们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但是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也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可见,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超越历史的客观条件,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不是主观揣测以及仅从当前现有的物质条件去评价历史问题。

(二)以历史眼光审视现实问题

虽然现实问题的时间节点在当代,但是任何问题的产生是由过去演变而来的。如果仅从当下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会因视野的局限性造成片面甚至错误地看待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针对这些错误的做法,习近平强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4]习近平从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善于汲取苏联的历史教训,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关于促进制度的定型化,他提到了邓小平1992年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的,30年的时间使制度达到定型化的论断。同时,面对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难题,如社会诚信缺失、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习近平强调不仅要运用今天的智慧和力量,而且要运用人类历史上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时,习近平认为不仅仅需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总结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经验,坚持运用历史智慧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以历史眼光预见未来趋势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通过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并深化规律性认识,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回顾了历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指出:“未来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5]关于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他分析了中国在历来没有侵略过他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他还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分析,得出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深入分析以前和当前的发展状态,分析与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洞察今后国家发展走向。习近平于2011年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通过阐述孔子修订《春秋》一书中的大一统思想,及对中国历史分析,统一是社会主流,故各族人民要把维护国家统一作为神圣职责与使命。

三、习近平历史思维的作用

习近平对过去历史问题、当下问题及未来问题的分析都强调从历史的眼光出发,强调从深入思考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养分和力量。他从《史记》《左传》《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书及从《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毛泽东选集》等马列经典著作中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获取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做到以史为鉴、更好走向未来。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指引人生发展方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提高思维的科学性。

(一)指引人生发展方向

历史是不可更改的客观事实,它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紧紧围绕党史、国史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重点分析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他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历史经验,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和胸襟,使我们在认识问题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有益启示,更为人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使我们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衡量事物的尺标,积极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深入学习习近平的历史思维可以汲取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有助于人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价值、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历史思维中的鲜明特点是坚持不懈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做好现实工作、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了解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做到自重、自省、自励,树立历史自觉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习近平的历史思维启发我们面对人生逆境,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暂时性困境,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终坚守“四个自信”,拥护党的领导,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篇章。同时,个人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从大局出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网络上趁机散布各种奇谈怪论,影响人们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一些人宣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将人们“误入歧路”。一些人在历史问题上断章取义,恶搞英雄人物,诋毁党的领袖人物,误导了人们对历史真实性的认知。如果把历史搞乱了,我们又如何以史为鉴?又如何指引未来?其实,他们散布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企图通过否定革命历史、新中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习近平用历史眼光去分析历史问题,启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负责,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解读,绝不能偏离历史事实。习近平的以历史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以历史眼光审视现实问题、以历史眼光预见未来发展趋势的历史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生动写照,这是一种坚持以唯物史观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力地反驳历史虚无主义者唯心史观的立场。他的历史思维有利于增强我们历史记忆,有力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他也在多个场合论述了加强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学习,要实事求是对待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他坚决反对割裂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时期,引导我们尊重历史事实,敬畏历史,有力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

(三)提高思维的科学境界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通过博览群书,熟读经典,铭记历史,在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深入思索中凝练了厚重的历史思维,这种思维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前瞻性、辩证性、战略性等特点,有助于完善人的思维方式,夯实历史底蕴,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科学境界。习近平注重对历史知识学习,以实事求是态度对待历史,注重从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本质,获得真理性知识。一个国家要进步,就不能忘记自己发展的历史、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要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习近平强调要联系历史情境来深入学习历史事件,分析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演变过程和最终结果,避免片面地看待历史问题。这启发我们要尊重历史客观条件,实事求是看待历史问题。习近平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这不仅启示我们应以历史眼光审视现实问题,找寻历史基因,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还启发我们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经验的总结,预见未来的发展形势。同时,学会从历史基础的角度分析中国目前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接力与竭力奋斗的结果,绝不是偶然产生的。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发展和新运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应长期坚持的思维方式,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源动力。

总之,习近平在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有效地引导我们破除思维的迷雾区,认识到历史唯心主义的谬误,坚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过去,把握好当下,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