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02-11王笑地杜尚荣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有效性核心

王笑地,杜尚荣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着重探讨的焦点与热点话题,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心。然而,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当前的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就需要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有鉴于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则尤显必要。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解读

学界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可谓仁智互见。有学者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确定为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1]另有学者从“课堂教学的结构系统”出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内隐着效果、效率、效益、效能和效应的“五效”表征。着眼于有效性标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过程、教学状态和教学境界的有机耦合。[2]还有学者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角度,将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过程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依据教学活动的进程对教学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能达到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程度。[3]加涅以“学习心理”为角度,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以此为基础,还提出了一套关于有效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4]日本学者从“有效教学的原则”出发,认为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原则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舒适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题、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标准,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5]显然,上述学者提出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均从各自角度反映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或特征。但这些观点都还不足以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特征。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中心词是“有效”,因此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明确“有效”一词的含义。关于“有效”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6]。有学者认为“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以作为客体的活动结果是否符合活动主体需要为依据进行判断。[7]综合二者对“有效”的了解,一方面,它必须是能实现并能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体现了有效的目标属性;另一方面,它还必须满足主体需要,并创造一定的价值和效益,体现了有效的价值属性。鉴于此认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满足其目标属性和价值属性两个特性。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其两个特性的综合指引下,倡导教学活动结果的目标达成度及其是否符合学生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满足度。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衡量维度必须涉及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个方面,并以此进行有效教学的建构。

二、基于核心素养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意蕴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崭新的变革,尤其是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例如,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学生核心素养本位的根本转型,指向教育教学的育人价值。这对我国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其主要表现为下列五个方面:

(一)引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效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心。在经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的尝试后,有效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有效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教师往往只追求打造一个效率高的课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其他标准,这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有了新的方向,由过去的只追求单一的有效教学转而注重全局性、全方位的有效教学,切实关注有效教学的本质特征;由过去的只重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教学转向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师在厚重的书本和习题背后,看到了明确的让人成为人、以教育来成人的目标。目标在前,知识为我所有,知识助我成长,用教材教、高效率地教就有了清晰的方向。[8]

(二)有助于有效教学新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新的理念。任何有关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均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进行的,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人本主义,它们对课堂有效性的判断标准是有很大差别的。[9]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具有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这一全新理念带动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系统性变化,这一变化涉及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等方面,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新的结构和全新的生态出现,并且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其一,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切实关注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目标达成度。其二,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又好又快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三,课堂教学效益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注重教学及其结果与学生对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是否符合及其符合的程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纳入教学效益的衡量标准。

(三)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转型

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环境下,学生学习往往是一种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与储蓄式学习和输入式学习具有共通之处,是一种典型的死记硬背式、机械训练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些学习方式的长期使用下,是不具有自主学习的特质的,更谈不上拥有此种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渐渐消失。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学习转变成一种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其表现为: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向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学习;由学科学习走向跨学科学习;由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基点的核心素养,旨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转型后的这些学习都是在指向认知性、自主性发展与社会性的核心素养,与培养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学生学习不谋而合。

(四)彰显教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我国的教育教学一直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确两点: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教学注重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聚焦教育教学中“育人”的短板,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了传统教学的“知识授受”惯性,指导、引领并辐射着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核心素养不仅彰显教育教学的育人价值,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并且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将“教学”升华为“教育”的高度。所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学生核心素养本位的根本转型,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的新常态。[10]

三、基于核心素养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困境

核心素养给课堂教学有效性带来历史机遇,但现实中却也正面临重重困境。

(一)教师教学素养的滞后性

在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变革的年代……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一定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工作中的中心任务。无论持哪一种教育哲学观,教师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11]但是在现实情境中,教师并没有针对核心素养的提出而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以至于自身的教学素养没有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匹配,跟不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节奏,甚至还会出现滞后性的现象,尤其是针对教师素养发展的教师培训明显滞后于教学改革,滞后于核心素养的提出,加上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模糊认识,没有做到对核心素养的准确解读,教师们很难明确认识到素养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采取什么手段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发展。这些因素纠结在一起,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实现有效性。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阻碍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阻碍,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偏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和灌输,尤其在教学当中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效率,只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的大量掌握和熟练记忆,并且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体现出一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只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是浅层次的发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取得高分,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领域涉及甚少。即使取得了所谓的理想成绩,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浅层的认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片面狭隘的,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塑造,是以牺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代价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其有害。

(三)对“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的解读不到位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学校教育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学校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期间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被不断地弱化,针对这种假象,一些人没能切实区分“知识”与“素养”的不同之处,以致在理解“知识与素养的关系”时出现不成熟甚至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例如,一些人提出了质疑:知识难道就不是素养了?没有学科知识哪来的学科素养?甚至把知识等同于素养。这其实是对知识与素养关系的认识出现了不合理的解读。目前,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把知识置于核心地位,将知识绝对化、神圣化,教育教学只是“为了知识的教育”,而不重视能力和素养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出现了将能力和素养置于一种弱化、边缘化的状态,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徒有浅显的知识而缺乏能力和素养。因此,不能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育人模式,自然也就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性的目标,以致不能真正享受核心素养带来的各种成果。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跨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点。[12]那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本学科的教学资源,还需要跨学科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学校的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教师只注重本学科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学科教学资源的利用问题,缺少学科之间教学资源的互动性,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授受的教学内容只含有本学科的教学知识点,而不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内容,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就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这样在具体学科中所预设的内容就不能切实达到预设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课堂教学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

四、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测度

毋庸置疑,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当前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境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我们提出如下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一)切实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指向核心素养

效果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表征,课堂教学的输出结果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称之为课堂教学的效果。[13]这种层面的教学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及其符合程度,并将这种达成度作为衡量教学结果的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切实把握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切实关注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目标达成度。首先,我们须审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摒弃其不足,争取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转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上,关注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良好品格的培养,着力谋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核心素养联系起来,遵循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将核心素养逐步地分解、细化,从而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需认识到教学过程性目标达成的重要性,注重学生阶段性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的输出之于课堂教学的投入而言的,有学者阐释了“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最大的效果”,才称得上是“教学过程最优化”。[14]这个层面的教学有效性意味着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投入要体现经济性或节约性原则。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效率方面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又好又快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后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好又快地得到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对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做出深刻的解读,遵循高效率的学习观,采取深度教学和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教学策略,努力将学生知识转化为学生素养,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充分利用本学科教学资源和跨学科教学资源,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如想达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率的教学,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以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水平。只有教师的教学素养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从而可以应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又好又快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指教学及其结果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15],也就是指学生在通过课堂教学后学到的东西不仅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效益方面要求课堂教学关注教学及其结果与学生对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及其吻合的程度,不仅关注学生认知上的发展,也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如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效益,一方面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核心素养的精髓之处,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理解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意,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之处,只有做到对核心素养的真正领会,才能真正明白教学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良好品格的引领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的、有意义的吸收和建构,使学生在教学当中不断地发展核心素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三者的统筹兼顾、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和发展,无论忽视了哪一点,其课堂教学都难以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15]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42-46.

[2][13]朱德全,李鹏.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J].教育研究,2015(10):90-97.

[3]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4]Nieveen N.Formative evaluation in educationl design research[M]//Plomp T,Nieveen N.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Enschede:Netzodruk,2009.

[5]土歧圭子.教师学入门[M].东京:米克尼出版,2006:17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529.

[7]戴仁俊.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2):36-38,79.

[8]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9-11.

[9]李跃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5):106-108.

[10]赵学昌.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2):51-53.

[11]艾伦·C.奥恩斯坦,弗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主译.南京: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3.

[12]关云虎.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学方法选择策略探析[J].教育评论,2016(9):134-137.

[14]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有效性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