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2018-02-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骨化椎板后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造成颈椎病的常见病因。文献报道,日本人群的发生率为6.3%[1],其在亚洲人群发生率为0.4%~3.0%[2]。随着对颈椎OPLL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入,手术技术的改进使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获得明显提高。针对颈椎0PLL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做介绍。

1 临床评估

1.1 神经功能评估

通常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病程较长,若非因创伤致急性脊髓损伤,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治疗,经历较长时间。年轻患者预后好,因此建议对出现脊髓压迫症的患者早期手术[3],尽管发病年龄较轻的患者(通常≤50岁),在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较快的骨化进展,但骨化的进展并非与时间呈正相关[4]。研究认为对于脊髓症状较轻者,采取保守治疗可获得长期满意的生活质量;中度脊髓症状者(Nurick3~4级),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效果;重度脊髓症状者(Nurick5级)最终生活质量均较差,与治疗方法无关,因此建议手术时机应为Nurick分级达到5级之前,最佳手术时机为Nurick3~4级[5]。

1.2 影像学评估

颈椎X线侧位片可以了解椎管矢状径、颈椎前凸曲度和是否存在后凸畸形及不稳。通过侧位X片,可以评价K线(kyphosis line,C2椎管中央至C7椎管中央的连线)与OPLL的关系。Fujiyioshi等认为当病灶超过K线,单独后路手术则预后较差。但近期研究认为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K线并非入路的决定因素[6-7]。

颈椎CT轴位和矢状位成像可以评估椎管内占位面积(椎管占位率)、骨化物的形状和位置。研究认为OPLL临床表现与椎管狭窄率有密切关系,椎管狭窄率越大,临床症状越重[8]。同时CT可以探查硬膜囊骨化,在CT横断面表现为“双层征(double layer sign)”提示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过程中出现硬膜撕裂概率高[9],此时行前路手术需谨慎。

MRI可以评估脊髓的压迫程度和脊髓的状态,对评估患者手术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由于长时间的压迫,脊髓T2相高信号通常提示脊髓不可逆病理性变化,预兆手术减压后神经功能改善不佳。

3D打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辅助关节置换、脊柱置钉等骨科领域[10-11]。3D打印模型有助于对颈椎骨化后纵韧带骨赘特点进行观察,并进行术前评估和模拟手术操作,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

2 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

2.1 前路手术

前路手术的优势:直接切除骨化病灶减压,维持和重建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优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可处理合并存在的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等。前路手术的缺点是技术难度较大,对颈2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很难做到直接减压,若需要减压的椎体范围在3个或以上时,术后容易出现吞咽困难,后期植骨塌陷、内置物失败率也会增大,再手术率均显著增高。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更容易出现硬膜撕裂,为减少术中硬膜撕裂的发生率,采取“前方漂浮”(anterior floating method),游离骨化物周围组织进行减压,让游离的后纵韧带可以向前漂浮而不压迫椎管[13]。但无论是直接切除骨化物还是“漂浮法”术中硬膜撕裂、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3%~15%[14]。史建刚等[15]介绍了一种通过去除椎体前部及椎间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使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达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

2.2 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的优点是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率相对较低。但因为是间接减压,通过扩大椎管面积来缓解来自颈椎前方的压迫。术后可能出现疾病进展,OPLL骨化物的生长速度在横向和纵向分别可以达到每年0.40 mm及0.67 mm,故后路手术存在较高的再手术率。主要推荐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应作为治疗颈椎OPLL的后路术式,其通过完整切除椎板以获得椎管空间,后外侧固定+融合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扩张椎管面积达70%~80%[16]。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部分纠正颈椎后凸曲度、使颈髓向后漂移,但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的风险也会增加。郑博隆等[17]发表的一项关于455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轴性痛在短期内高于椎板成形术,长期两者无明显差异,术后C5神经麻痹发生率高于椎板成形术,但患者均能在6个月内恢复。

2.3 前后路联合手术

对部分患者,需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以达到减压及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目的。一种较为广泛的前后路联合概念分两期手术,即在一期前路术后,因神经症状恶化或者假关节形成,后期行后路手术治疗,或者在后路手术后,因神经症状改善不彻底或者恶化,后期行前路手术治疗。

3 总结

虽然对疾病认识在不断加深,影像学及3D打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颈椎OPLL患者仍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制定颈椎OPLL的治疗计划时,应熟悉其病史特点,充分了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特征等,根据骨化物大小、类型,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合手术医生自身习惯和技术水平,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症状改善率和患者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骨化椎板后路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SPECT-CT评价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骨化三醇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