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论析

2018-02-10

职教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精准技能

SWOT分析法也称道斯矩阵,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著名专家韦里克提出来的,其主要的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的分析,并通过列举分析的方法,按照矩阵形式排列进行系统地比较,从结论中为决策作依据,其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竞争对手摸底的重要方法[1]。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力量,理所当然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运用SWOT分析法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职业教育在国家精准扶贫中所面临的形势,排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障碍,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精度与准度。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都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培育“工匠精神”更是两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优势更多地体现于职业教育的属性与办学定位上,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先导,重在培养技术技能。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通过技术技能训练与培养,使人们掌握必要生存与发展技能,对于贫困人口而言,相当一部分都是缺乏以技傍身,利用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根据贫困人群的特性进行适当地培训,能够有效解决其就业问题。二是职业教育对象覆盖广泛,重在解决适龄人群和社会人员技术技能需求。职业教育是个大概念,其涵盖人群既有全日制学生,也有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能够囊括绝大部分的人群,其中也包括失业人群、弱势群体、残障人士等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的民众,通过对其进行帮扶性的“学历+技能”培训,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岗位匹配性。三是职业教育形式多样,重在灵活便利,以解决不同人群的时空需求。职业教育的形式当前在我国是多样的,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还可以是间断性的,既有现场教学,也有在线教学,故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地调整,所提供的培训服务涵盖广泛。贫困人口在各个层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基本能够满足贫困人口的多样化需求。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劣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与管理之下办学,虽在办学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但在办学的体制机制及指向上,其与精准扶贫有着不相契合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一是重学历教育而轻社会培训。我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建构当前仍然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是以校内教育为主,在理实一体、产教融合上发展还不够。而贫困人口往往面临着非常现实的困境,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快速掌握生存技能而进入就业市场,而这对于当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来讲,其还没有充分地对贫困人口的规模、结构、质量等进行过系统研究,将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行业发展所需一线技能人才的能力还不足。二是重师资学历增长而轻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教育师资构成主要还是以接受过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人群为主体,师资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且当前职业院校对教师学历的增长紧迫感比较强,对于其实践技能的提升、评价、考核、监督等还不够,而对于贫困人口来说,这恰恰又是其最紧缺的[2]。同时,贫困人口的生产技能较弱、文化层次不高、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职业教育师资必须要研究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而这对于其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三是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而轻服务社会评价。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大部分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其检验与认定的指标主要以人才培养为主体,对于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接纳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培养培训职能重视还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职业教育主动介入精准扶贫的动力不强。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机遇

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的机遇在新时代有着光明的前景,一是政策性红利频出。党和国家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提升、促进就业、提高弱势群体生存技能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连续发布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性政策文件,并将《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提上了日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讲话,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性的目标与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详细论述了教育扶贫的任务,提出了“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这都有利于职业教育全面承担精准扶贫任务。二是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提档升级新局面。近年来国家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其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与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的能力上也要进行升级。贫困人口作为人力资源存量力量,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由职业教育代为培养培训,能够将存量资源转换为人才资源,有利于服务国家大战略。三是国际共识推动使然。贫困是个全球性问题,全球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消除本国的贫困问题,在消除贫困的理念、战略、政策、措施等方面,各个国家有着共同的意愿与共识。2017年5月8日至10日,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默罕默德(Amina J.Mohammed)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消除贫困的整体方法会议上就指出,在各个层面消除贫困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挑战,应成为所有政策的整体目标[3]。国际社会也普遍认可依托职业教育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抓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坚持推进职业教育,目的也在于以技术技能消除贫困,其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法。

(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挑战

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在当前同样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与难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要现实因素,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一是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分流模式的体制原因,职业教育一直被置于次等教育和末次选择的地位,且由于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熟知度和认知度不够,认定其是从事“脏苦累”工作的教育种类,人为地被贴上“差等教育”的标签。贫困人口同其人群一样,同样有着希冀通过普通教育改变命运、实现阶层递升和社会身份转变的愿望,在促使其接受职业教育上存在着难度。二是经费保障困难。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尽管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拨款额度,但由于全国各职业院校面临着普遍的招生困境,在办学经费上捉襟见肘,而对于贫困人口来说,要解决其培养培训问题,一方面各职业院校要尽量减免其学杂费,另一方面国家要有专项的充裕资金扶持,但当前在经费投入上还存在普遍不足的情况。三是贫困人口情况复杂。我国地域辽阔,需要脱贫人口的总量大、结构复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需求等千差万别,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又有不同区别,均需要职业教育有差别、有个性地进行培养培训,这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定位

SWOT分析法的目标在于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结果进行交叉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在分析图上进行定位,以此制订出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遇、排除威胁的战略方针,以最终拟定出最优实施方案。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是SWOT分析法的四种基本方法,依据其分析,可以形成增长型战略、扭转型战略、分散型战略和防御型战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必须要充分利好四种战略,依据不同的情况配置不同的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高效、精准地进行扶贫。

(一)利用杠杆效应形成增长型战略

杠杆效应(优势+机会)产生于外部机会与内部优势相互一致和适应时,其是增长型战略制定的主要依据。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重要支撑教育类型的功能,将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外在功能发挥到极致,挖掘利用好党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及精准扶贫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有效地将外部机会与内部优势进行结合,充分利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契机,不断拓展面向贫困人口进行服务的业务和能力,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精准对口支援、结对扶贫共建等形式为贫困人口输送技术技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减少我国贫困人口发挥出应有的职能职责。

(二)利用抑制性形成扭转型战略

抑制性(机会+劣势)产生于环境提供的机会与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或者不能相互重叠时,内部的优势发挥受到限制,其是制定扭转型战略的主要依据。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战略的抑制性就是要规避内部劣势丧失机遇的风险,当前精准扶贫已经纳入国家战略,一项会产生巨大政治和经济效益的国家行动,其给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可能具有良好的潜在性,而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内部困境很多都是暂时性的,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要通过内部的深化改革、督促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认知的舆论引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完成自我换血,促进内部劣势逐渐转为承接精准扶贫的优势,从而适应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抓住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机遇。

(三)利用脆弱性形成凝聚型战略

脆弱性(优势+威胁)产生于外部环境对内部优势构成的威胁,优势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外部威胁之间形成博弈与拉锯,其是制定凝聚型战略的主要依据。职业教育介入精准扶贫的内在优势发挥的程度与强度必须要能够抵抗来自外部的各种威胁,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抵御屏障的体制机制,充分凝聚职业教育内部的力量和各种资源,建立起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有责的共同意识,创新性地形成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将来自外部的威胁限定在最小影响范围之内。

(四)利用问题性形成防御型战略

问题性(劣势+威胁)产生于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交织,叠加效应会进一步对事物发展构成极大风险,会影响到事件进展的成效,其是制定防御型战略的主要依据。职业教育承担精准扶贫任务可能会面临这种劣势加威胁的叠加冲击,尤其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未考虑到的不确定性因素随时可能会爆发,如职业教育经费紧张+政府扶贫拨款不足或不及时、职业教育师资短缺+扶贫业务量增大、职业教育实训场所有限+扶贫培训需要大量场地等等,都可能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出现,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提前将问题考虑充分,尽量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职责

职业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政府都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的主体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全面参与到精准扶贫战略之中的重要推手,要高效、精确地推动此工作的开展,政府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精准发力,以政策为引领、以服务为保障。一是完善法规政策。当前,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扶贫的作用与功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专门就职业教育的扶贫进行了论述,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贯彻落实 〈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等政策,对于利用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进行了明确。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发挥职业教育扶贫见效快、成效显著的特点,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政策的刚性约束还不够,国家要进一步将职业教育扶贫纳入到正在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体系之中,明确扶贫目标、扶贫内容、扶贫保障等条款,提升对于地方政府和职业教育的硬性约束。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是需要巨大经费为保障的,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专项资助,且要做到专款专用,鼓励职业院校开发扶贫的专业、课程等资源;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奖补助等资助体系,让贫困人口无忧入学、无忧毕业,减轻他们的受教育负担。三是实施帮扶计划。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于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和贫困山区,国家在兴办职业教育时,要适当向这些地区或民族进行倾斜,一方面建立东中西部职业教育结对帮扶计划,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输送东部地区的优质职业教育理论与资源;另一方面,加大跨区域、跨院校的师资交流与援助,逐渐建立专业建设、课程资源、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的线上共享库,在线向相关地区进行教学授课。

(二)质量为本:大力提升院校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内涵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规模扩张已经接近尾声,当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寻求高质量发展和内涵提升的阶段,是到了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阶段。只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扎实,精准扶贫才能有更高的质量、更强的实效。一是关注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价值取向和办学目标,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就业技能,还要关注其道德养成、素质提升、公民规范等社会价值的发展,要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充分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的潜在性能力。二是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有着多元而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必须要对其制订贴合其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创设拓展性课程,锤炼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心理,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三是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果,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要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针对贫困人口进行培训、教学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能力。

(三)国际接轨:学会借鉴国外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发布的 《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有7个部分12条专门论及扶贫助困。世界银行(2009)研究报告指出,减贫重点应该放在增加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经济的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提高自主治理能力等,为贫困居民创造脱贫发展的条件[4]。利用职业教育进行扶贫是个国际化议题,我国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也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国外有效经验。一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各个国家由于发展程度不一、职业教育发达程度不同,在职业教育扶贫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与各个国家在职业教育扶贫上的做法、特色、政策、措施进行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发现他们的优势与经验,共同促进职业教育扶贫的 “命运共同体”。二是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经验。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和细化的分工,在职业教育服务弱势群体、贫困人口成长上有着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运行体系、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体系等,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有助于完善健全我国的职业教育扶贫体系。三是建立国际职业教育扶贫联盟。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均承担着扶贫的重任,有着共同的目标,要通过建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共享、在线教育平台互用、理论与政策研讨等方式,逐步以“精准”为职业教育扶贫的方向,构建国际职业教育扶贫的大联盟,形成世界扶贫的大格局。

(四)舆论引导:有力提高民众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认知

当前我国民众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及认同度还存在着偏颇的认识,这对于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是非常不利的,积极创设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集体认同和归属感。一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由于过去的传统认知,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教育才是实现人生进阶的主要途径,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电视等各类媒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个人技术技能、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内涵与功能,使贫困人口充分了解、理解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二是充分弘扬贫困人口的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精神内涵就是塑造其工匠精神,完成技术技能上的高精尖水平的养成,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排除“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或职业院校针对贫困人口所进行的精准职业教育,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刻苦学习、精心钻研,通过熟练掌握技能实现就业。三是大力提升贫困人口的创新创业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是时代潮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诸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职业教育不仅要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办学过程中,也要精心指导贫困人口进行创新创业,通过课程培训、创业指导、导师帮扶、筹措资金等方式全方位为贫困人口服务,努力形成“一人创业,脱贫全家;一方创业,造福地方”的格局。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精准技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拼技能,享丰收
精准扶贫二首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